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地挖掘理解文本,更要巧妙地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中隐含的资源为教学所用。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校本资源挖掘教材 阅读文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讲透文本和教参上的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身边的校本资源,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精选网络资源.比如胡适《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胡适所讲的母亲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母亲,许多同学不能理解胡适母亲的伟大之处,不能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深情.我要求同学在课前搜集胡适的资料,包括胡适的作品、格言、生活背景以及别人对胡适的评价等等,课上同学们通过讨论了解胡适其人,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科书是课堂教学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践行新课程理念,认真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的语言资源、插图资源、体裁资源、作者资源等,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理解文本,积累语言,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李军东 《考试周刊》2008,(21):28-29
语文教学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在理解和品味语言中,受到人文感召;阅读教学要挖掘文本资源.寻找典范语言的规律,开展各种形式的练笔.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情节空白处的补白,可以充实文本;发散思维处的拓展,可以延伸文本;情感交融处的述怀.可以倾诉情感,解读文本.用好典范语言,递与学生一支长篙.以我手写我心,向语文味更浓处溯游.  相似文献   

5.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大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蕴,教师要积极挖掘这些资源,培植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剖析作品情感让学生生发悲天悯人的情怀,引导学生内省使其追求善良的人格,组织平等对话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对比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大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挖掘文本的人文意蕴,实现语文知识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公输>一文选自于<墨子>,先秦时代儒墨并称,<公输>是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墨家代表作.要解读好这篇从内容到思想都相当有深度的文章,首先是要立足课文文本,挖掘其丰富的内涵;然后又要跳出章句,合理运用各类超文本和互文本,与课文进行互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相似文献   

7.
依托灵动的文本,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的价值,挖掘文本资源进行语言拓展,是词语积累行之有效的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随文扎实、高效地拓展、积累词语谈几点看法. 一、巧用文本语言,生成积累 低年级文章比较简短,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潜入文本,细细品读,有时也不难发现,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背后暗藏的是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等.轻轻翻阅,课本这个简单而精美的"字典"为我们生动地提供了理解词语、拓展词语的鲜活语境.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就要实现对教材文本价值的多元化挖掘和个性化使用.注重教材文本价值多元化开掘,追求教材文本价值最大化,并从“我”和“我的学生”的角度,实现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个性化使用.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也要有章可循。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过程中应解读文章题目,紧扣文本核心内容;依托关键词句,紧扣文本主旨;挖掘文章情愫,渗透感情理解,从而快速高效地提取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应当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感恩意识,这不仅是对于学生价值体系的一种构建,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坦然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并且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各种际遇. 一、挖掘教材资源 感恩意识的教学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有更为深入的渗透.课本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明显地体现感恩意识,教师要善于挖掘这部分教学资源,要透过课本内容的学习让这种意识在学生心里更为深入.在学习这类文本时应当有针对性地展开,首先,要保障学生从字面上对文章有很好的理解与认识,无论是一段打动人的小故事还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一些想法,都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领会.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文本解读——读懂“这一篇”,二是获取知识——理解“这一类”文本的某些共性特点。获取知识,不是仅把这些知识“记住”,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不要把文本解读的结论和相关知识,直接或变相直接地“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文本解读、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展开充分的思維活动。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挖掘思维训练的资源、设计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常用策略有6种:提要、比较、分类、追问、质疑、辩论。  相似文献   

12.
方智范先生对于文本解读曾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教师要练好内功,尽可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努力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这是一道“铁门槛”①。可是在时下的不少语文公开课、观摩课中,教者喜欢在课堂的“显形”层面大张旗鼓:文本的呈现方式讲究“动感”,课堂的组织形式注重“活动”,课堂的结构流程强调“精致”;而对课堂的“隐形”层面却置若罔闻:丰富的感性资源缺乏必要的渲染,丰厚的人文价值缺乏必要的挖掘,个体的文本探究缺乏必要的引导。就这样,一堂语文课看似行云流水、生动活泼,但实质上没有根基,没有生命,没有力量“!精神通过理解而不断…  相似文献   

13.
文本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通过研究和处理教材,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习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应着重进行言语实践的训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在理解关键词中发展语言训练;在活用课文语言中发展语言训练;创设话题语境进行语言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语文教材没有对课堂写作教学作系统全面的落实。这一方面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一个严峻的考验:没有了可资依凭的抓手,我们的作文课还能不能精彩?"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选入的文本文质兼美,《新课标》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深入地挖掘理解文本,更要巧妙地运用文本,让学生从中淘金,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思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本解读,是教师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剖析文本多重层面,关注社会外因与文本内部关联,从而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文本理解,由此设计合适的课堂任务来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情感脉络,挖掘文本深刻意蕴,最终达到思维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也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我认为语文教学文本至少要做到三个层面的解读,即知识层、情理层和文化层。教师在准备教学和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去挖掘文本中这三个层面的东西,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8.
朱丽红 《成才之路》2022,(13):76-78
文本细读是指从接受主体的文学理念出发,对文学文本细腻地、深入地、真切地感知、阐释和分析的过程.文本细读既是一种文学阅读态度,又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文章从文本细读的含义及特征入手,分析文本细读的具体作用,并从反复细致诵读、多元理解文本深意,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品味关键细节、深度挖掘文本内容,合理多元解读、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校本资源挖掘教材阅读文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讲透文本和教参上的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身边的校本资源,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精选网络资源。比如胡适《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胡适所讲的母亲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母亲,许多同学不能理解胡适母亲的伟大之处,不能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深情。我要求同学在课前搜集胡适的资料,包括胡适的作品、格言、生活背景以  相似文献   

20.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