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贝 《出版参考》2004,(11):8-8
近年来,有专家经过考证,指出荷马不是盲人,是明眼人,而且是视力很好的明眼人。他们是从荷马对色彩的描写和对早期荷马雕像的研究中得出这一结论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耳朵里,荷马的名声比赫西俄德响亮得多,但早在古时候,希腊就流传着赫西俄德与荷马赛诗胜过荷马的故事--尼采年轻时考索过关于这事的流传文本的真伪(《尼采早期文稿》,第二卷,306页以下),尽管查证出故事是编出来的,但古人编造这样的故事至少表明,在当时的一些人眼里,赫西俄德诗作与荷马诗作相比差不到哪里去……事实上,在雅典的古典时期以前,人们就已经把赫西俄德与荷马相提并论,尽管赫西俄德稍晚于荷马,生活年代大致在公元前七百年间--希罗多德在《原史》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3.
杨闻宇 《今传媒》2007,(2):35-36
情、性、爱、欲,是人类肌体中激荡不已的"流水",一旦静止,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当代传媒急速发展,让明眼人能够切脉似地诊断出爱情流程中的诸多暗礁以及悄然滋生的致命性的一系列病灶.  相似文献   

4.
林岗 《文化遗产》2008,(4):68-73
西方人对荷马的追索,在史诗写定之前就存在。那时荷马几乎就是"行吟诗人"的代名词,其后质疑之声渐起,遂形成了尖锐的对立。由于"荷马问题"在西方古典学中的核心地位,促使历代学者寻找求解的方案。美国学者帕里、洛德凭着敏锐的学术嗅觉,及时转向田野调查,以活材料与文献互证,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了这个西方的故事,并给予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荷马只向缪斯祷告灵感. 与诗不同, 电影是工业社会的宁馨儿.电影不仅仅依靠九位缪斯, 同时它还是赫尔墨斯的门徒.因此尽管在1919年, 一位意大利的文艺批评家里乔托·卡努杜率先提出了"第七艺术"的概念, 可在这之后的30多年里, 电影和文艺女神的关系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电影界没有出现为世人所公认的荷马.另一方面, 电影要迎合观众, 创造商业价值, 做一切商业之神门徒所要做的事情, 所以它采取最直接的商业手法:依靠文学--小说和戏剧, 让风险更少, 让利润最大.这让它得到的评价是缺乏艺术的独立性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发掘荷马城     
1871年10月,施里曼和妻子索菲一道赶着装满设备的7匹骆驼、带着荷马的一卷《伊利亚德》来到了伊斯坦布尔以南的土耳其特娄德荒原。他计划找到那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古特洛伊城——他心中敬仰的荷马曾经以十分怪异的现实主义笔法详细地描述过这座城市。根据荷马的说法,在长达9年的血腥战争中,古代希腊最为强大的将士们曾经围攻特洛伊城。  相似文献   

7.
一、名著是读者最多的.它们不是一两年内最畅销的,而是经久不衰的,比如《飘》、莎士比亚作品或《唐·吉诃德》.估计荷马的《伊利亚特》在3000年中至少有250O万个读者.因而一本好书不一定是它那个时代最走俏的,它需要时间来汇集最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字母表效应》中提到了拼音文字对古希腊精神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整个古希腊社会的不同方面. 首先是场景与符号的分割.荷马所在的前文字时代,媒介是口语,人们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觉系统.由于听觉信息不方便记录,只能在现场吸收和处理,各种信息的加工都是在人的头脑中同步进行的.如果说口语传统下需要强化的是人的记忆,那么文字给人们一种便于回忆的记录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闻三思     
从小当报童,长大学新闻,于今编报刊,此生与大众传播这一行当结下不解之缘矣!如果说,新闻是只万花筒,我辈便是“筒中人”,每日做着刻花、印花、散花的工作,每当读者被那花团锦簇所吸引,自己便感觉像园丁一样,是一个清醒而辛劳的明眼人.  相似文献   

10.
尽管传媒业在我国成为“暴利行业”的势头有增无减,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获取“暴利”的热点其实是电视业、报业以及新兴的网络业——广播这个曾在我国被广为  相似文献   

11.
荷马说:“罪恶有很多工具,而谎言是最适合工具的手柄。”若进一步想,那么“包装”就是谎言手柄上裹着的一层漂亮皮套。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诗”构成了理解柏拉图写作的一大迷津.那么。寻求跨越这一迷津的很大一部分努力,都必须付诸对柏拉图作品中“神话”部分的解读。柏拉图反对传统神话(荷马)是很清楚的。可他自己为什么又要重写神话?  相似文献   

13.
“跟风出版”,又名“追风出版”,无非是在出版领域,看到别人出什么,我也跟着出什么。对“跟风出版”现象,站在圈外冷静观察,大多明眼人往往或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或大加讨伐,恶其低俗模仿,斥之追名逐利。总之,这是出版文化中之“丑”现象,应予以否定。这是对...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初,某市一家珠宝商宣布:情人节当天提供10套五星级酒店情侣套房作为奖品。面对上述举措,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在“作秀”。但当地有个别媒体却还是不遗余力地予以“炒作”:这厢卖的是“情人节,把情人送上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击败莎士比亚、荷马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最近被挪威诺贝尔学院评选为世界最佳小说。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曾见一漫画,至今记忆犹新:画面上有两人在浴室门口相遇,一人对另一人笑脸相迎曰:“×局长,您亲自来洗澡?”这实在是对“好谀者”的绝妙写照和讽剌。遗憾的是,有些新闻工作者也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沾上了“好谀”的陋习。例如,1988年湖南某报就曾报道过某区长的女儿在一家工厂只当了个电工的事,其言外之意无非是:“这个区长多么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可明眼人一看则知,这是“谀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有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可是,立时就有明眼人指出,此照片女主人的真实身份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这一网络事件被公认为开创人肉搜索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美酒到底始于何时? 据圣经上记载,在大洪水发生后,诺亚种葡萄便有了葡萄美酒。另一说法是希腊诗人荷马曾描写过祝酒的情景,说明那时已有甘美的佳酿。一般考古学家则认为,酒是青铜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新古典主义文艺批评家兼诗人德莱顿称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为“英国诗歌之父”,并认为他应享有希腊人之于荷马,罗马人之于维吉尔那样的崇敬。如果有人问英国中世纪最优秀的诗歌作品是哪一部,回答  相似文献   

20.
常看到有的电视新闻中出现匪夷所思的画面,明眼人一看就会问:记者和歹徒怎么会同在一个房子里?实例1,报道某公安局经数夜蹲坑守候一举抓获重大盗窃矿山设备犯罪嫌疑人。电视新闻的画面镜头这样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