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质上说,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完成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品味语言,这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如果能做足语言品味,真正做到有效地咬文嚼字,那么语文课堂必定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也必定水到渠成。一、抓住感悟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对于一篇课文,总有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字)、"线"(词)、"面"(句)——即关键字词、文题、文眼、警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它们或统领全文,或概括内容,或提示中心,或揭示内涵,或表明作者写作意图,或表达作者情感,是破解全文的关键。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能抓住感悟点(重点字、词、句),对语言文字作切肌触肤的感受,眼前浮现的是鲜活的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品味语言,这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如果能做足语言品味,真正做到有效地咬文嚼字,那么语文课堂必定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也必定水到渠成。一、抓住感悟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对于一篇课文,总有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字)、"线"(词)、"面"(句)——即关键字词、文题、文眼、警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它们或统领全文,或概括内容,或提示中心,或揭示内涵,或表明作者写作意图,或表达作者情感,是破解全文的关键。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能抓住感悟点(重点字、词、句),对语言文字作切肌触肤的感受,眼前浮现的是鲜活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的本质就是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与体味,阅读课,必须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从语文的角度字斟句酌地品味、感悟文章语言,进而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习得语文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本设计正期待引导学生借语言文字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实践"人文性的开掘是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来,学生是自然而然地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应用形象思维,进行联想、想象,再现艺术形象,使之融入情感、进入意境、获得美的感受和艺术的熏陶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感悟能力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透过关键句段、关键字词揣摩玩味,不仅体味到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达技巧,而且能因文悟道。因而,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阅读教学感悟能力的特性阅读教学强调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围绕某个话题,通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很多教师课堂上都有设计朗读这一环节,但往往只是为读而读。至于为什么要朗读,如何抓住朗读的点,如何采用有效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彩,则常常没有关注到。本专辑围绕“探索朗读教学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精彩”组织了两篇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是在理解内容的同时,要进行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训练,即不但要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本身,也就是语言的形式。因此,语文课上要寻找和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一、寻找朗读的时机,落脚在"读点"可以说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识字、表达。读书该怎么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指导。哪里应该大声  相似文献   

9.
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语言文字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具体地说,它应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内隐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主要是缄默知识,不能有意识地加以提取,只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被激活。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语文内隐学习呢?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应通过定向型阅读、自由型阅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朗读、背诵的内隐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语言训练的外显学习,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情与美的角度去鉴赏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养成人文素养。以此让学生感悟到内隐学习的魅力,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形象性与抽象性兼具的学科.从文本的角度来说,它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较为形象地感受作品的内容与主题,并自然地联想起阅读主体的经历而形成独特的个体体验与感悟.而能否唤起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激情参与.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独立认识知识的内部联系外,还需与相关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沟通,并在联系中对新知进行重组编排,按便于提取的方式充实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多角度、多层面的联系中感悟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实效。一、在联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阅读教学的过程,首先表现为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思想内容的过程,这是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心理体验,理解和同化新知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体验的积累相对薄弱,加上个性发…  相似文献   

12.
胡宗江 《山东教育》2005,(13):34-34
悟性教学的基础是在大量阅读中的感悟。小学语文悟性教学应确立学生为感知主体,对语言材料、语言意义进行直观感知,将学生和教师从知识术语和理性分析中解放出来,还语言文字本来的生动和活泼,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上来。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努力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教者在训练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的训练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理解,形成能力与习惯?我们抓住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这三个程序进行。实践证明这样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能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由浅表的理解到领会其内涵,咬文嚼字,品味词句的佳妙,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做到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理解,如此螺旋上升。直.到知识内化,转化为能力。这便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为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训练中抓注重点词句,细细体会,从平淡中抠出奇味,是教学中具体使用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俊 《广西教育》2014,(21):29-30
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表达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学除了要完成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这一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进行思维训练、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学生语文审美素养的提高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唯有抓住教学这条主线,从听、说、读、写等环节着手,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感就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语感的形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情感。  相似文献   

16.
本轮课改倡导并力行在特定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刘德润、张宏宇同志敏锐地抓住这一课改核心要旨与趋势性方向,将首次为我们系统展现情境感悟化教学的独特魅力。情境感悟化教学从学科实际出发,用典型事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与体验感悟,激起师生情感共鸣。本刊特别策划思想品德情境感悟化教学系列文章,分期陆续从四个方面向读者介绍情境感悟化教学,以引发广大教师对此深入探究,开创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路径、新天地、新愿景。  相似文献   

17.
<正>感悟和理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感悟是对语言文字有所感触而领悟。中国的语言文字很多时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只有自己对语言文字有所感触,才能深刻领悟,长久不忘,这就是所谓的"记得住"。语言的发展和人的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解读、感悟的基础上赏析作品,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得到更深一层次的感悟,提高感受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他们对作品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感受也就不同,这是学生个体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许多范例,教师可借助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备课时,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依据学情分析、单元语文要素、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训练益处、文本写作特点等,从多个角度确立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教师要在课堂上精心点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吸收消化,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这就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感受、感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和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感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能力大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一、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活动;二、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地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三、能深刻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本质意义;四、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五、凭借直觉欣赏语言文字,有较强的辨析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抓住有感触性文字,以引导学生对作品所描绘的人物或景物进行赏析。这不但是学生深入理解内容的需要,而且是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