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标(2017修订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独特的学科功能,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以图激趣,适时引导,启发想象。 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小猫捉鱼》一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课文,看插图,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谈感受,下面是学生们运用想象进行的观图感受: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不必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一、创设情境 ,引导参与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鉴于此 ,我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情境"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成要素之一,受到关注,也引发了争论,有必要深入理解课标中的"情境"特征,以恰当实施统编语文教材。一、课标中"情境"特征的理解"情境"一词在课标中一共出现了33次,每次表述不尽相同,如"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广泛、深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8,(7)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杨再隋先生在《呼唤本色语文》(《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3日第5版)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  相似文献   

6.
仔细捧读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训练案例,我被于老师精心的设计、独到的情境创设深深触动了。遵照“课标”要求,结合对名师课案的学习、体会、借鉴,我在《交流物品,谈感受》中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7.
且以《小巷深处》(七年级上册第六课)为例谈谈感悟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让他们自己谈感受。大部分学生只是泛泛几句,如"盲母亲令人敬佩""我太不懂事了"。确实,现在的孩子在家"宠"惯了,对"盲母亲"的"爱"没有从心底里理  相似文献   

8.
我校举办观看名人名课录像活动, 我有幸欣赏了特级教师施建平教学古诗《泊船瓜洲》,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受最深的是施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思维、想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觉,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其教学过程可用八个字概括:创设情境,情景交融。下面介绍一下教学过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石榴》为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册第16课课文.本课设计,我整合了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引导学生在"在石榴园,我看到了_"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以读书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不但要读出感受,而且要借助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由写假话、假感受、假故事到写出真情实感呢?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发情感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感受、动情、乐说、乐写。下面是我的一堂作文教学实践课。创设情境:由《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及教师下水文《母亲,我想对你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说、乐写。训练要求:1内容:选取女性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表达对她们的真挚感情。2题目自拟,形式不限,写出真情实感。3训练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训练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1歌声渲染。一曲《烛光里的妈妈》…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是智慧生成的课堂,那就是把凭借优美生动的教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写在前面】司空图在《诗品》中曾道:“生气远出,妙造自然。”苏轼也曾说过:“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渐渐掸去浮尘,揩去胭脂,直指语文之本色。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呼唤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杨先生主张并提出: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而,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参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把握运用语文规律,发展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4.
张彩娟 《教学考试》2024,(19):70-73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2023年新课标Ⅰ卷在第17(3)题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名句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是什么?著名教授杨再隋是这样说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说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上述教授的讲法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讲法都是正确的。但我还要补充一点:语文课还是培养学生感情的课,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感情,就可以形成一股巨大的动力,不但不会把学习语文的困难放在眼里,甚至还可能会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嗜好和享受。一…  相似文献   

17.
《船长》文笔精妙、人文性极强。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我努力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特点,以语言文字为根,整合各种教学因素,整合三维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情境体验,从心灵震撼中感受情真《船长》这一类饱含深情的文章的教学,能否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与文中角色产生强烈共鸣,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就确定了以情感贯穿全课教学的思路,努力让每个学生“登上““诺曼底”号,感受与其他乘客共患难的情境体验。课前为奠定课堂悲壮的基调,让学生听“英雄交响曲”,从中感受英雄与命运搏击的气概。上课伊始…  相似文献   

18.
感悟是感受和领悟。感悟教学策略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策略。潜心涵咏、诵读体味、激活想象、创设情境等是感悟教学基本的、有效的策略。本文结合《海伦·凯勒》一课的片段教学就如何拓展感悟背景、引导学生深悟来谈一谈另外两个感悟策略。  相似文献   

19.
姜锋  刘碧玉 《江西教育》2023,(18):50-53
<正>课标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课标精神,抓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积累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父爱之舟》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以及“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细节、悟父爱,随即有感而发,诉父爱。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创设情境的粗浅看法。一、创设音乐情境美术教学将绘画和音乐这两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审美活动与审美教育得到健康发展。如《快乐的小鸟》一课中,上课伊始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声音供学生欣赏。学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