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活动、交流、探索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浙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实验本《品德与生活》第~册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王世朋 《辅导员》2010,(20):50-50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课程意在通过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为品德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的品德课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呈现状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因此,有效的活动便是学科倡导的基本教学形式,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强调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要组织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需要把活动化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形成“认识—渐进—发展—飞跃”的轨迹,让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在活动中得以迁移,得以提升。一、情境创设是活动的基础。《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活动”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格局,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经验、知识。教…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背景《身边的植物》是三年级上册主题课程资源包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它将三年级科学中《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环境教育中《小草的微笑》、《小树的哭声》的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目标进行整合,形成了整合后的目标,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确立了《身边的植物》这一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强调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要组织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需要把活动化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形成“认识一渐进一发展一飞跃”的轨迹。让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在活动中得以迁移,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呈现状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活动是品德课堂中教和  相似文献   

8.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达到教育目标。活动,是品德课程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其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活动的有效性,是品德课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品德常态课,其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求更实在、更有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的活动课例,从情境体悟中"动",时空探  相似文献   

9.
韩忠幸 《广西教育》2011,(7):20+34-20,3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举例学生分析"几乎成为一种模式,学生缺少思考和自我内化。这样的课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养成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必须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品德与生活的一大特点。《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寓教育于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教学形式。下面  相似文献   

12.
《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理念与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活动来开展教学,并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从提高“活动化”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活动教学设计进行思考。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注重活动内容的实用性品德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所设计的活动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不易过高或过低,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智力等特点,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例如《一寸光阴一…  相似文献   

13.
让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应该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前不久,笔者观摩了泰州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三年级《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断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从而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切合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如何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就成为品德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的“学”与教师有效的“导”,是品德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促成学生在实践活动课中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一、教师的角色品德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一个教与学交互推进的过程。教…  相似文献   

16.
<正>《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但它来源于生活,表现的是生活,也为生活服务,因此,字里行间往往传递着生活的气息,渗透着生活的情感。缘于以上思考,笔者认识到教师要通过间接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认识感知。学生通过参与活  相似文献   

17.
作为《品德与生活》这一全新课程的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活动把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在课堂中引导生活、发展生活、提高活动的实效呢?经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只有把握课程的性质,巧用、活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开放、多样、富有变化发展的活动舞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做法:一、敲响生活之音,追求“润物无声”的意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首要特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避免纯学科化的品德教育和生硬的说教,淡化教育痕迹,…  相似文献   

18.
一、政治课活动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教学利于引导学生把课堂学得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因此每次活动的安排都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如《珍惜新起点》、《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保护自我》等课题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以充分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政治课教学充满了强烈的可信度和实用性.因此在活动教学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教材的内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做到学以致用,立足实践,真正活动起来,活动教学才可谓"功德圆满".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如何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就成为品德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的“学”与教师有效的“导”,是品德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促成学生在实践活动课中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寓教育于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教学形式。下面本人结合冀教版教材,就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