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备课摘记     
①高中语文第二册,将《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主人”,注释为“白居易自指”。我认为注释过简,容易引起误解。“主人”与“客”虽在字面上分指“下马”和“在船”,而意义上是合指的。因此,这一句不宜刻板地解释为:“主人白居易下了马,客人进到船舱里”。这里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或两个相关联的句子中,只用了一种修辞方法(一种辞格),我们称之为修辞单格。如: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例中的前一句只用了“互辞”一种修辞方法。这就是修辞单格。互辞是单句内互见、互补的一种修辞方法,解释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才能通畅明白。诗句的意思是“主、客都下了马,一起在船里边”。如果在一个或两个相关联的句子中,用了几个修辞格,我们称之为修辞兼格。如:  相似文献   

3.
所谓互文,是互文见义的意思,辞格的一种。它的基本特点,是在连贯性的话语中,把本应放在一起使用的两个词语,分开来用,上下各出现一个,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收到文字虽省了而意念却存在的效果。互文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在上下句中,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上半句省了“在船”,下半句省了“下马”。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互文。上句省了“悲”,下句省了“喜”,“悲”、“喜”互省。而在今天,由于现代汉语的特点,不但出现在上下句中,还出现在上下段中。因为用了互文,  相似文献   

4.
互体与互文既有共同性,亦有细微差别:就共性着眼,互体即互相陈说,共为一体,所以又叫互文。若严加区分:互体的两个相关部分之间,不照互相陈说的办法理解,也说得通,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下句,就可理解为对着镜子贴花黄。但“互文”相对的两个部分,则必须按互相陈说,共为一体的办法理解,否则会曲解文意。现择要释例如下: (一)“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这句当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上了船。在这里,“主”与“客”是互文。如照字面机械地讲成主人下了马站在岸上,客人独个儿上了船,那又怎么举怀共饮呢? 这说明这首七言歌行由于字数的限制,为了章节的匀称,就把该合起来说的主人与客人分开来说了。但我们在理解文意时,却不能忽略了它们互相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第六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古体诗《琵琶行》一课中,开头一段描绘了一幅秋夜送客图:“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画面之景,是诗人凄凉之情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一文中,“其船背稍夷”一句,课后注释是这样的:“背,脊背。这里指船顶。”教师参考用书中摘引隋树森先生的文章,也认为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是“顶部”,并引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作为例证。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并与各位专家及广大师生探讨。首先,在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因此,笔者认为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将白居易诗中的“船背”理解为“船顶”,也正是根据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决定的。因为雨…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22年)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居宅,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逝于洛阳,葬于洛阳城南二十五华里处龙门香山。白居易的一生,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穆宗长庆四年五月(公元824年),白居易在杭州刺史官秩满后,被皇帝召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碧洛青嵩当主人”,在洛阳履道里买下房子,开始卜居于此。当年的履道里,在洛阳的东南方向,为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地,“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灵鹤怪石,紫菱白莲”。他居住的“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乐器     
王晓维 《中文自修》2009,(11):44-45
同学们都读过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说:“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里的“管弦”是指音乐。作为乐器的管弦,包括了箫、笛、笙之类的管乐和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管弦也可以叫做“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琵琶行》的后面就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相似文献   

9.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那就曲解了文意。可见。掌握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语句的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11.
何处停泊     
一只无名的乌篷小船,一条古旧的纤道,牵出了一段江南往事。夜里的小雨,直到早晨还没有停歇,撑一把油伞,一人钻进竹篷下,并不算宽敞的船舱,他要好好睡上一觉。也许,这船刚停泊在此不久。船的主人是一个屡受挫折的人。他曾在  相似文献   

12.
10月1日一大早,我就到了上南公园,坐了脚踏船,在小湖里游玩. 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我和外公分工,他踏,我掌舵.船在湖里开来开去,不一会儿,我们都满头大汗了.我们把船开到柳树下休息.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时,柳条在风里摆动,我念着白居易的诗;觉得很像现在的情景,心里更加快乐.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洛阳履道里宅院的置石形式多样,石与其他景物搭配,突出审美功能,兼顾实用;营造听觉享受;激发宅院主人联想。爱石、懂石是白居易置石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与"船"是唐代商妇诗的重要意象。在李白的作品中,"水"主要承载着商妇的思情;中唐之后,在张潮等人的作品中,"水"与"船"时常共现,作为诗歌的起兴之物,"视船离"与"望船归"成为商妇诗中的典型场景,这组意象所蕴含的情感质素也日愈多元化;白居易的《琵琶行》别开生面,使这对喻体拥有了哲学层面的内涵。总体而言,唐代商妇诗中的"水"与"船"意象,经历了从触媒到人物合一、情景交融,从具象到内涵意蕴不断丰富、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商妇诗在唐代中期以后变得情感多元化和对商妇复杂心灵世界的展示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赵艳荣 《现代语文》2006,(2):107-107
一、<核舟记>中"船背" 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又用篆章一…"句中的"背"作"底部"、"背面"讲了若干年后,又改为"顶部"讲了.新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核舟记>沿用了近年来人教版作"顶部"讲的解释.其理由有二:一、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面","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一样.二,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背面,绝不能滴在船底.  相似文献   

16.
“《易》尚随时”是白居易对《周易》时位观的概括,表现了一种“变”和“不变”之“变”,以至于合和的境界.这种观念对白居易的出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白居易“善应”的处事态度和理性的思维,“善应”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变”,理性的思维则是一种“不变”.在理性的影响下,白居易才将“变”和“善应”演绎成了一种“不变”的人生哲学.在这样的人生哲学的指导下,白居易的闲适诗创作更为明显地体现了他的“《易》尚随时”观,从“不偏执”的创作心态和“合和”境界的诗美追求两个方面体现了《易经》中的智慧和美感.  相似文献   

17.
马是历代文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意象。在唐朝尤其是中晚唐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白居易诗中的马不仅反映了他的行踪经历,更寄托了他对时政人事的诸多复杂情感。他诗中的马十分丰富,名称众多,或多骏或羸弱,或恣肆或悲戚,或急驰或闲行。对这些马意象进行分析,可了解时局兴弊和白居易的处世之道,也可更全面地了解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所采取的对比、烘托手法,及马意象对诗歌或讽喻、或闲适、或感伤主旨的深化作用,从而以小见大,略窥白居易之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编选了魏学咿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也提供了隋树森先生的分析:“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  相似文献   

19.
静静的夜,月儿在云中悠闲地穿梭,一艘普通的小船闯入了我的梦乡……它不是一艘打渔的船,也不是一艘豪华的客轮,但这只船的主人却不普通,他的名字叫执着。这只船的名字叫永不放弃。虽然他们并不是同类,但他们却很要好。于是,执着乘着永不放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像——据《南薰殿圣贤画册》白居易手迹 ——据‘故宫周刊》图为渭河北岸渭南市信义乡西北之唐代坟基,俗称8.方冢~。慕、王待考。白居易故居即在此附近党大恩 摄大诗人白居易像和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