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尺弓之鸟     
《双语学习》2009,(7):I0018-I0019
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弓箭手名叫更赢。一天.魏王和更赢看到一群大雁飞过。更赢对魏王说:“陛下,我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一只大雁来。”魏王不信。  相似文献   

2.
惊弓之鸟     
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  相似文献   

3.
板书设计: 【说明】《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难点以及重点在于让学生搞懂更赢为什么能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实质上也就是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懂得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从板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更赢整个射雁的过程,也能看出更赢思维的过程。从带箭头的线上也  相似文献   

4.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教学课文时,我们抓住课文第一句“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中“能手”一词,引导学生看更赢怎样只拉弓,不用箭就能使一只受伤的大雁从空中掉下来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  相似文献   

5.
我学习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后,非常佩服更赢的聪明。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拿着气枪,正在林子里散步,想打几只大雁回去吃。正在这时,我发现一个身穿古装,背着弓和箭的人大模大样走了过来。我觉得他非常眼熟,忙跑过去一看,那人长得跟更赢一模一样。我问他:"你是更赢吗?"他点了点头。我又说:"听说你的本事很大,咱俩比试比试行吗?""好!"更赢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6.
惊弓之鸟     
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 “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 “先生何以知之?”对曰: “其飞徐而呜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来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更赢在魏王面前只用空弓虚射一下就打下一只雁来。魏王很奇怪,更赢说,这是受过箭伤的雁,它所以掉下来是因为"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去)也。"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学《惊弓之鸟》时,结合讲解和学生回答,作了如下的板书: 本板书着眼于课文的思路和关键词语,揭示更赢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以及更赢的拉弓、大雁听到弦声往高处飞最后掉下来的立体结构。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导引作用,而且让学生明白更赢不  相似文献   

9.
[整体感知]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赢,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说不用射箭,只拉一下弓,他就能让大雁掉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它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理清层次]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赢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赢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掉了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分析,推断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中受到启发。2.通过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继续进行分析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3.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4.练习复述课文。教学直点:理解更赢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他的分析为什么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能通顺地读课文。2默读课文。要求: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等词语。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用箭射大雁?(更…  相似文献   

11.
今陕北延川话具有与唐五代西北方音共同的一些音韵特征。如鼻音声母读[mb、nd、Ng],全浊声母读作送气清音,梗摄、宕摄阳声韵字读作阴声韵,咯、秦、灰三韵读[ai、uai],麻韵开口三等字韵母为[a、ia],支微入鱼等。这些特点在陕北的吴堡、清涧、延长以及关中渭北的韩城、合阳、大荔等地也均有所反映。因此,这些地方的读音比西安等地的方言更加接近唐五代西北方音。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背影》是华文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对《背影》的解读,既要参考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又须取简择要,须从主旨把握和文体特征判定两个角度对《背影》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以往关于《背影》主旨的解读可以分为“传统家庭伦理”、“社会批判”及“文化分析”三类,作为基础教材,应取最基本的意义即“父子情深”说。虽然《背影》在散文文体的结构、选取材料、人物与环境描写、语言等方面都具典型性,可称为“经典课文”,但对《背影》文体特点的把握,既要合乎散文的共同特点,更须扣住其独特之处。如“特征(背影)描写”、“现实与回忆的时空结构”等,才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先秦到汉初的儒道名家及许多子书几乎都要论及道,尽管对道的定义不同,但都把“道”做为重要的概念,基础概念,韩婴也承袭了这一传统。不止如此,他还把“道”(及德)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概念,试图用以统摄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方面,他拉开群生万物与“道”的距离,使道成为纯粹抽象物,接近天道;另一方面,又以“道之行”思想打通了形上之道与形下之道、天道与地道、人道之间的隔闽和屏障,从而在一条独特的路径上建立涵盖统摄诸家的道(德)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杂篇进行分析,将杂篇十篇分成四类。其中只有《庚桑楚》篇表现老子的政治思想;《寓言》篇阐述庄子的文章特色;《徐无鬼》、《则阳》、《外物》、《列御寇》四篇系杂凑成篇,内容庞杂,其中只有批判仁义、反对战争等内容与道家思想一致,大多与道家无涉;《让王》、《盗跖》、《说剑》、《渔父》更与道家毫不相干,其中夹有一些内容貌似道家概念,实质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洪武正韵》为底本,参以朝鲜英祖四十六年翻刻本、隆庆元年明刻本以及一些相关的字书、韵书,分别从字头、注释、反切等几个方面对《洪武正韵》的脱、衍、讹进行校勘补正。  相似文献   

16.
以临颍县、郾城区和舞阳县三个蔬菜种植基地的15个土壤样本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漯河市蔬菜种植区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临颍县和郾城区的两块地污染等级均为清洁(安全),舞阳县的一块地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前后,耆英对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技术、基督教文化与医疗以及中西的通商贸易等有了新的了解。这些对西方新的认识,是指导其对外交涉的思想前提,也直接影响着当时清政府外交方针政策:诸如“力持和局”、基督教弛禁及“以商制夷”等等。  相似文献   

18.
贾谊《吊屈原赋》是汉赋名篇,历代注释甚多。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胡广、服虔、应劭、郑氏、李奇、邓展、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韦昭、晋灼、臣瓒、徐广等14名注释家为其作注,这些注释文字主要保存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的征引中。早期注释或注音。或释词,或解旬。或校勘,促进了《吊屈原赋》的解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贵州穿青人族属考析——与畲族同出古帝少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青人是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三部落联盟中奉鸟为图腾的嬴姓少昊苗裔。二昊、蚩尤在涿鹿败于黄炎帝部落联盟后,其南迁三苗裔(至迟于尧时已南迁岭南),又继前三古帝联盟,奉出自龙图腾的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来,三苗又演变为瑶、畲、苗三族,穿青人即归属汉初建立南海王国的畲族。  相似文献   

20.
《七辩》、《应间》、《归田赋》是张衡不同时期的作品,三篇文章在内容上都与隐逸相关。具体说来,《七辩》通过仿无子等7人与无为先生的对话,讲述的是招隐故事,当属于早期作品;《应间》写于作者复还史官之时,设客难己而申辩之,表达的是"聊朝隐乎柱史"的心态;而《归田赋》创作于垂暮之年,有明显的超尘绝俗之志。三篇文章十分清晰地展现了张衡从用世到隐逸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