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特色办学的关键,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与融合,完善职业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办学模式是办好高职院校的正确途径;本文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育人机制的创新模式,并对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促进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必然要求。当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导致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收效不大。本文阐释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影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障碍,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集团化办学模式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理性选择,是新形势下促进职业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依托行业,联合企业,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将进一步推进骨干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有助于骨干院校服务平台的搭建,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面。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探索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学校招生量剧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实践教学场所和有效的培训方式,探索有效的办学方式是当务之急。温州地区职业学校依托企业、行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职业教育集团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分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系的深层次问题,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集团化办学具有宽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一、办学模式——企业、学校双主导职业教育包含了职业和教育两个范畴的概念。近年来随着行业、企业主导的技工类学校的不断撤并,行业、企业逐渐淡出职业教育。虽然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也在逐步推进,但职业教育主要还是教育部门来主导,行业、企业很少也很难真正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的还是配角。由地方政府牵头,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企业、学校双主导式的"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或许能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二、学校定位——专业化、特色化目前,职业学校的总数在减少,但办学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学校提供各色专业以供学生选择。这种"大而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是发展中职教育的最有效途径。重庆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办学,走出了一条职业学校优质教育发展之路,促进了学校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宇 《现代教育》2014,(10):74-74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笔者结合我校电子专业校企合作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一、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化"工学结合"办学首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行订单招生。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今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实又暴露出诸多弊端:职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多头管理,统筹不利;行企缺位,学校热企业在利益驱动下比较冷;办学体系衔接和成果互换不利;办学保障机制及条件不利;学生就业的吸引力没有解决等等。基于此,我校创建了朝阳区职教中心,填补了区域内没有公办职业学校的空白,呈现出多种教育并举的发展格局。一、办学宗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导航理性思考我校的现状,集思广益,合理利用现有的  相似文献   

10.
10月14日,我院承办了"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调研会。教育部调研组成员、河北省6家企办职业院校及所属行业、企业代表、唐山市教育相关部门负责人共20人参加了会议。该调研活动将在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切实解决行业企业办学存在问题,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行业协会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拿大行业协会主要通过直接参与、沟通引导、提供支持三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转变办学理念、转变办学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教育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承担起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地方教育部门成为代表政府举办职业学校的主体。这种管理体制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职业学校缺乏行业背景、脱离企业需求的弊端也凸显出来。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才能培养出胜任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完善兼职教师制度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由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在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通过职业学校和企业的有效协调配合进行。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职业学校的办学也不断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职业教育的办学如何更加贴紧经济,拉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如何培养造就新一代知识型、高素质的劳动者,已成为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使命。二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劳动者,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由于我国职教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并大多是普教改职教,因而在短…  相似文献   

14.
张健 《江苏教育》2012,(3):47-48
职业教育的办学属性就是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职业学校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聘用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聘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办学属性的本质要求。但是,由于地方职业学校基本沿袭普通中学教师管理体制,财政只按在职专任教师拨给教师经费,在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教师编制不足和聘用社会兼职教师的经济负担一直制约着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这种体制使职业学校千方百计争取教师编制并按编制进足教师数量,以此争取经费支持,导致职业学校办学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嘉兴市政府及各职业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从市政府出台的《嘉兴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到桐乡职业教育中心的"引厂进校",再到海宁职业高级中学的"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合作步入了制度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嘉兴市用踏实的实践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侯家祥我校是我国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最早的试点学校。我校从1983年开始,进行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实验,十多年的实验,我们深切体会到,职业学校瞄准市场,瞄准企业的需要,坚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督导是对职业教育行政的相关主体包括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职业学校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督导,旨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依法治教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职业教育督导内涵主要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职业教育督导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改进职业教育工作、指导职业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对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开展评估监测。职业教育督导分类除了传统督导,还有行业企业契约督导。  相似文献   

18.
张长谦 《中国德育》2004,(8):69-70,49
创新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灵魂,是职业学校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职业教育就会枯竭,就会破产。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在前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多年的办学中,我校坚持改革与发展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对内求实、对外求活”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多年来,我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尝试,全面提升了教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对此有很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行牵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技能大赛它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一个方向标,是市场需求人才类型的一个指示灯。各级技能大赛更好地促进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互相交流,同样也促进了我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