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说文谈史     
去时还似来时贫明代清官胡寿安曾任州县官吏多年,清廉自守,勤政爱民。他在河南信阳州知州任满离职时,依然两袖清风,还是到职时的那几件简朴行李。据当时《信阳州志》  相似文献   

2.
“性灵“一词,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特有的范畴,近人吴曾祺在《涵芬楼文谈》中提出了“变化本乎性灵”的理论。本文试图对吴氏“性灵说”加以概括和探析,以彰显其理论之精髓。  相似文献   

3.
奥运史说     
  相似文献   

4.
吴曾祺提出的求古从今说贯穿《涵芬楼文谈》全书,探讨此理论对前代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出的缘由,并从全书系统地提炼归纳实践求古从今说的具体方法,旨在探求吴氏求古从今说的精髓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经济法学是一门历史较短的学科.经济法学说史宜采用两分法和分期特例来进行分期.两分法是以1992年为界,1992年以前是中国经济法学的萌芽时期,亦称"经济法学说老诸论";1992年以后为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时期,亦称"经济法学说新诸论".经济法学说的分期特例是"国家调节说".该理论认为,经济法是沿着"市场三缺陷—国家调节三方式—经济法体系三构成"这样一个过程而产生的.该学说又称"三三理论".通过合理的分期,我们可以将各家经济法学说纳入特定的时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先秦论辩的历史成因和发展概况。笔者认为,尽管有语言交流就有论辩形式的存在,但是先秦时代的论辩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艺术问题,而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统治集团内部议政的需要、诸侯国之间的利益争夺,是否合于礼制的辩护是先秦论辩得以兴起并走向辉煌的主要原因。先秦论辩之发展,既有由统治集团内部向社会的扩展,又有由单一的议政职能向外交职能,礼辩职能以及生活调侃职能的转化。同时,论辩过程本身还大大促进了人才的涌现和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实用工具。通过它,可以实现和好友对话、发帖转帖、线下线上购物等。每天浏览一下微信,正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我也成为了微信的一员。在浏览好友所发的各种贴文信息时,我发现还真有一些较好的文章。这不,我就发现了一篇《冷秋热能量》的小文章。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意味深远,对我写作教学启发很大。文章内容如下:11点多点,外出买菜。天空飘  相似文献   

9.
《涵芬楼文谈》在清末民初面世之后却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其理论价值遭到遮蔽,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对该书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刘应秋所著《草堂说经》《草堂说史》,是陕南重要的清代经学史学研究文献.《草堂说经》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主要发明拓展了《易》《诗》 《书》 《礼》关乎治政的一些意蕴,对经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草堂说史》主要从各段历史中有关修身、选贤、理财、法制、治国等不同事件出发,揭示历史隐微,昭示历史教训,对当代亦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含义,前辈学者已有种种的理解.通过梳理此说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明章氏晚年是从六经即政典的意义上断言"六经皆史".这应该是他的定说.而他晚年的这一论断,乃由三个逻辑层次构成:(1)古代私人不著书,则传统以为经乃圣人孔子私人所著,不合乎历史事实;古人不曾脱离日常事情空谈义理,则传统以为经乃纯以文字言理之典籍,是没有根据的误解;(2)道不离器,理不离事,而事、器是指"先王制作",故"六经皆先王之政典";(3)政典即史,故"六经皆史".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考据学发展到鼎盛,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流井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8,(3):48-48
读史使人明智。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历史逐渐走向大众,成为精英知识分子才感兴趣的事情。央视《百家讲坛》连续热播,重新燃起了普通大众对历史的兴趣;与此同时,学者解读历史、民间史学家戏说历史随之兴盛。在此,我们将市面上最受关注的评史之书呈现在读者面前,虽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值得探讨,但关注历史、多角度分析历史、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气无疑是值得倡导的。  相似文献   

14.
“史”字从手持中.此跟中央之略有不同。史“中”者是圆竹筒.就是放置竹或简册之;当中的|或简.实在是微型化的神圣中杆──“中心象征”之工具化。这是作为交际天民的“中人”的史官的神圣性之象征.也是他掌握神秘“法制”的凭据,以及体现天心民意公平正直的证明。中外古今释史者无虑数十家.作者做了简要的评述.特别是介绍了新近的海内外学者的独特看法.并且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提出新颖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铃未虎雄的<骈文史序说>是一部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日本汉学著作,他讨论了骈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对骈文的意义及其包括的范围,对骈文应具备的条件,对骈散合一说作了详细的辨析、厘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史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相关试题尤其是选择题考查也非常细密。同学们往往感觉到这部分的知识太过零碎,不易掌握。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教材的叙述和隐性的知识点。下面列举20个例题,愿能给同学们以启发。“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学生易错选D。因为学生往往认为随…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5):142-144
在肯定翻译目的论提出的以翻译行为过程中的委托人的要求、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以及文本的目的为翻译的第一准则的同时,从互文指示手段和文化互文两方面,运用互文理论对目的论所暴露出的不足进行研究。同时将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行为置于互文网络织体中,以迭到获取信息完整性,文本价值的历史继承性和传承文化兼容性,实现翻译在特定的“目的”映射下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多种环境管理手段,但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为了找到解决我国当前突出环境问题的办法,笔者通过对比鲁迅弃医从文的事实,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且必须将工作重心从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转移到教育手段上的观点。认为只有加大环境教育力度,切实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一、《晋书》的修撰及其体例特点 《晋书》是唐代官修前朝史书的最后一部。先是,唐高祖曾准令狐德棻之请,下诏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史”,诏书中有“三国受命,迄于晋宋,载籍备焉”而以下各代“简牍未编,纪传或阙”之语,可见当时唐政府以为晋史已有多种,较南北朝各代为详备,故开国设馆修史,《晋书》并未列入计划。唐高祖诏修“五代史”,数年未成,贞观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让学生深入文章中心,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以读促写。教师要善于挖掘与整合,找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转换点,随文练笔,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共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