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6年4月11日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质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  相似文献   

2.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08-109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6年4月11日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质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消息这种体裁在报纸上从质量和数量来说都应居首要地位,没有消息,报纸就称不上"新闻纸".目前,在一些报纸上,消息却处于弱势地位,而总结式的报告却充斥版面,内容大多空洞无物,读来令人乏味至极.若是消息长期处于弱势,报纸就不可能吸引读者.消息这一新闻"决餐"质量亟待提高,这是每个采编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女报的《电线杆上绑“美女”吉林街头惊现骇人广告》荣获第十五届新闻奖消息二等奖。虽然这则不到一千字的消息所报道的事件是城市晚报之前报道过的.但是.记者在新闻资源的二度开发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正所谓后发制人.主题取胜。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7,(12):52-54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上播发的同一题材的新闻。而在多家新闻单位送交的"中国新闻奖"参评材料中,唯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成为公认  相似文献   

6.
消息前面加"本报讯"三个字不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有三个:第一,表明文体,告知读者这是一条消息;第二,表明消息来源,声明这是本报记者或通讯员采访来的;第三,表明权利和义务,是表示本报对这条消息拥有产权,并对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以及报道后果负责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最近从<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未上天先自焚(肩题)合肥市一架自造飞机滑行时被烧毁(主题)>的报道.这则消息说的是一飞机爱好者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花了一个月时间,自造了一架重达200多公斤的简易飞机在滑行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事.消息虽然新闻要素齐全,交代的十分清楚,文字语法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读了之后,让人总觉得心里不舒服.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肩题"未上天先自焚"这一句上.虽然作者在制作这一标题时费了点心思,写得也比较新颖幽默,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情味",没有"幽默"到地方上.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顺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  相似文献   

9.
在2010年6月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曾传出消息:"一册散佚海外的<永乐大典>重现于世并将入藏国图."近日经记者确认,这册<永乐大典>已经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8,(1):100-101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这篇佳作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汇报》005年11月16日刊登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荣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采写这篇消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地报实情、讲真话,这种精神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23时35分,即北京时间5月2日11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本·拉丹被美军击毙.中国的新民晚报在当天出版的报纸上以头条刊登了这一消息,标题为<本·拉丹被美军击毙>,并且以蓝底白字醒目标识"12:30截稿消息".这在中国的日报当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迅速,众多报纸都是在第二天也就是北京时间5月3日才刊登了本·拉丹被击毙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名"女子"在博客上公布了279名曾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手机号码,并称自己身染艾滋病,为报复社会而故意为之。随之曝光的,还有大量的"艳照"。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擅长从网上找新闻线索的记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猛料。网帖一出,"艾滋女闫德利公布279名嫖客手机号"之类的标题  相似文献   

14.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2月20日晚,著名学者傅斯年在接受质询后,因脑溢血逝于台湾省议会议场.消息传出,由他担任校长的台湾大学的学生群情激情,甚至到省议会去抗议.这主要是受报刊对傅斯年之死大肆渲染的影响,使他们在情感上一时无法接受.而各种报道和传闻中,一个细节尤能搅动人心,即傅校长是被参议员郭国基"气死"的.  相似文献   

16.
一篇好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作者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之外,还要在独辟蹊径上下功夫。常言道:"打鱼莫到人多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独辟蹊径"这句成语,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自己开辟一条路,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也就是说,搞新闻摄影,就要独具慧眼,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别人都忽视的事件中,用自己敏锐的"新闻鼻"去嗅出别人"闻"不到的东西,用相机捕捉别人看不到的事物。一、"独辟蹊径"贵在"独"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大众日报2008年12月30日上的<寿光8万农民"寒冬"不失岗>一文,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信息性经济新闻,也是一篇提振信心的独家经济报道.它发表在全球经济危机袭来的关键时刻,对社会舆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相似文献   

18.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刊》2005,(6):65-68
2005年10月,上海的秋天姗姗来迟.当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正在将"把心交给读者"这六个字作为社训镌刻在大厅的墙壁上时,却意外地接到了巴金老人于10月17日19点06分悄然辞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近日,假新闻不断,频频引爆舆论场,如 "深圳水贝村拆迁每家赔偿至少 2 亿元",事后三名造假者被警方行政拘留5日,又如多家主流媒体网站和官微上挂出的"六旬老人花50万玩手游,冒充小鲜肉交往 3女友",经《光明日报》记者排查,首发这条消息的编辑说:"是从网上看到的稿子,然后转载的,目前真实性的问题我们也在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