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搭子”自古有,而今正流行。周末到了,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爬山、钓鱼,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休闲放松方式。如果有那么一群人经常相约从事某项相对固定的活动,他们就差不多构成了“搭子”关系。现实生活中,“搭子”的类型很丰富,有“喝酒搭子”“唱歌搭子”“打球搭子”“麻将搭子”……据说,年轻一代中还有“摸鱼搭子”“打卡拍照搭子”“遛狗搭子”等形形色色的新型“搭子”。中学生群体中也有“约饭搭子”“散步搭子”,甚至还有“厕所搭子”。  相似文献   

2.
小熊、小鹿和小狐狸一起搭积木。小鹿说:“我要搭一座房子。”小狐狸说:“我要搭一座大桥。”小熊说“我要搭一座滑梯。”说着,他们就动手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小鹿说:“我的房子搭成了。”小熊听了,马上走到小鹿搭的房子前,他眯着眼睛看呀看。“嘿,小鹿搭的房子真漂亮,看那窗子,看那台阶,好看极了。”小熊把身子摇了摇说:“我不想搭滑梯  相似文献   

3.
“搭”作为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在云南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文章先对“搭”的词性作了明确的界定,继而描写“搭”的语法化过程,认为“搭”在元代出现语法化的趋势,到了明朝,真正开始语法化并完成了语法化过程,“搭”的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的功能是由“搭”的“联结;连带”义基本上同时派生出来的,连动式这一句法结构是促使其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并使重新分析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在湖北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江西王玲湘老师在执教《搭石》一课时,紧紧抓住文中“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背着老人”走塔石三个片断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品读文本去感悟“风景”的内涵,做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搭石》教学成为本次大赛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网络上出现了“搭子”一词,我对它的理解是:大概一个人做事情太孤独,“搭子”主打一个陪伴。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搭子”,反过来审视自己的需求,是不是说明你对陪伴有强烈的需求,内心感觉孤独。“搭子”是功能性的伙伴,离成为真正的朋友还有一定的距离。“搭子”是成为朋友的第一步。拿“饭搭子”来举例。其一,你不想自己一个人吃饭,她也不想孤独吃饭,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你们才能凑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正>“搭子”是一种新型社交关系,轻于朋友,重于同事、同学。诚然,“搭子”最初因共同爱好、共同需求产生,但我认为“搭子社交”是亲密降级而不是情感升级。“搭”是生活中频繁出现又短暂的动作。从字形上看,“手”的动作是由人控制的行为产生,而“合”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合拍、合作。“搭”很多时候是不经意、一瞬间的动作,是人与人短暂的联结,它没有“扶”的承担和支撑,也没有“抓”的强烈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北师大版教材在三年级安排了一个“搭一搭”的数学实践活动,意在通过“搭小正方体”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部分老师觉得这个内容相对简单,习惯以各种练习题代替学生的操作和体验。笔者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看到同课异构的两节“搭一搭”.这两节课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其中一节课复习导入的题目恰巧是另一节课新授的主要例题。看来,每一位老师对教材、  相似文献   

8.
布谷鸟搭窝     
布谷鸟准备给自己搭个窝。它选择了一处避风向阳的房檐,先用小树枝搭了个雏形,又叼来泥,和着唾沫一点一点地往上抹。搭呀搭呀,眼看快完工了。这时,一只喜鹊飞过来看见了,说:“布谷鸟老兄,在这儿搭窝可不好啊。”布谷鸟疑惑地问:“为什么?”喜鹊回答:“那些调皮的小孩子会来把你的窝毁掉的。”布谷鸟想了想,觉得喜鹊说的有道理,决定另找一个妥当的地方。布谷鸟找到一棵高大的树,准备在大树的枝桠间搭窝。它又是找小树枝,又是和泥、抹泥,累得气喘吁吁,眼看要完工了。这时,一只麻雀飞过来说:“布谷鸟大哥,在这儿搭窝可不好啊。”布谷鸟疑惑地问…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搭子社交”持续走红,其在社会中的影响也越发突出,成为被讨论的一大热点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此种新社交方式的不同观点也纷纷涌现。整体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亲密降级派”与“情感升级派”。不难看出,人们对“搭子”的概念还未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弄明白“搭子”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搭子”的概念可见于《上海话大词典》,其中解释“搭子”为“一起打牌的人。  相似文献   

10.
今天,天气非常热,我做完作业,就和妹妹一起搭积木玩。我们拿来许多颜色的积木,坐在椅子上搭了起来。我对妹妹说:“要把一块积木和另一块搭在一起,你想搭什么就用心去搭。”妹妹听了我的话,照着我的样子做了。我们用积木搭了一座小“洋房”,还用绿色的积木在“房子”周围搭了“小草”和“小树”。妹妹高兴得不得了。搭积木可真有意思!一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乘车去兰花洞旅游。兰花洞座落在永顺保坪,是一个新开发的景点。你瞧,在那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有雄伟的大瀑布,水流直泻而下,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太…  相似文献   

11.
施事首始,河东方俗称为“构架”或“搭挂”,读如gu ja,da gn。如“什么都准备好了,就看多会构架”“歇了一大会了,构架吧”;“我这两天闲着,多会搭挂都行”“他一搭挂干就没有什么信心”。开始做某一件事,为何称为“构架”或“搭挂”呢?原来,这两词是从工匠专用语中借来的。《敦煌掇琐》七六《开蒙要训》中讲到筑屋有一段话:“构架椓柱,伏檩标梁。搏扉蚩吻,雀(木吕)担廊。”这几句话讲的是盖房屋  相似文献   

12.
“拼”思维:“白骨精”策源在上海,年轻白领们不可能不知道一个网站——都市客。这里,从一开始就聚集了大量都市上班族。如今的都市客,早已经建立起了多个分站,比如,长沙IP用户打开都市客,巨大而唯美的图片旁边,醒目地标示着你所在的城市标签——“长沙·芙蓉站”。打开“重庆·美美站”,一行小字跳进你的眼帘:本周六,饭搭子,饭搭子,拼饭+K歌+漂碟一把抓!什么叫“饭搭子”,就是“搭饭”“搭伙”,大家凑钱一起解决吃问题,同时还顺便搞些娱乐活动。在都市客这里“,饭搭子”还有个流行的词,那就是——拼饭。事实上,时尚、前卫的都市客,正是一…  相似文献   

13.
陈娇 《少年世界》2018,(2):41-42
我的观察:“小兵建筑营”的活动区里,拼搭游戏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看来今天新投放的“遥控汽车”深受建构区孩子们的欢迎。尧尧说:“朱晨宇,‘你不要一直拿着那个遥控汽车呀,你难道只开汽车,不一起搭了吗?”朱晨宇弱弱地回应了一句:“我在搭停车场呀,把我的汽车停好!”  相似文献   

14.
一次,带领小班幼儿搭积木。我先搭了一座简单而有一定高度的“房子”。孩子们纷纷模仿,其中有一个孩子搭到第三层时“房子”倒了,他“哇”的一声哭了,同时将我搭的“房子”也推倒了。接着,无论我怎样鼓励,这个孩子都不愿再搭积木了。此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愿玩积木了,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打击”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决定先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于是,我改用一些较大且形状规则的方形积木,和他一起玩。我先搭一条平直的“大路”,让他的玩具小车在上面“行驶”。接着,我又和他一起搭起两层高的“小桥”,又从两层变成三层…  相似文献   

15.
“搭子社交”是当代青年群体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社交模式。“搭子社交”成为青年社交模式的“爆款”,主要受到了青年主体、加速社会、多元思潮及数字媒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搭子社交”现象以“陌生社会”为场域,以“信息茧房”为阵地,以“保存自我”为共识,以“工具属性”为特点,容易在青年群体的社交对象、社交圈层、社交能力及社交内容等方面产生负效应。为此,要从重视媒介参与、破除“信息茧房”、尊重青年成长规律、加强法治规约等多个角度共同发力,为当代青年群体进行良好社交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搭石》,笔者力求以教材为依托,以习得方法为重点,让课文做语文的“搭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整体感知:习得方法。举一反三【片段回放】师: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我们来看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生: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生: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生: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走搭石。  相似文献   

17.
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始了.Z老师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如图1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按此规律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根.(2005年泰州市中考试题)与生活联系密切,童年时谁没做过搭火柴棒的游戏呀!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小清说:1条金鱼用火柴8根;2条金鱼  相似文献   

18.
《搭石》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六单元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处处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无疑,感受文中人性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性美呢?作者曾写《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一文,介绍自己的创作动机。他说,他从小是走搭石长大的,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1977年,他到河北省会工作,当他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于是写了此文。既然是“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我想,作者…  相似文献   

19.
丁丁笑了     
早上,丁丁早早地来到了建构区,没多久,几个小伙伴也纷纷加入。徐徐说:“我们想一想,搭个什么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决定搭一辆坦克。只见徐徐分配舟舟搭坦克的轮子,分配舜舜搭坦克的架子,自己搭坦克上的大炮,但没有分给丁丁任何工作。丁丁只能在一旁毫无目的地东敲敲西打打。我走过去问:“丁丁,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呢?”丁丁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我。“小朋友可能需要你的帮助呢!”我说。丁丁问:“真的吗?”“真的,快去帮忙。”在我的鼓励下,丁丁走向小伙伴,但孩子们对丁丁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丁丁只能在一旁看着他们…  相似文献   

20.
自然物拼搭游戏作为一种典型的情境性学习活动,具有幼儿感兴趣、操作性强、可持续探究等特点,能为幼儿提供深度学习的空间。幼儿在解决拼搭问题的过程中批判性地思考并积累经验,在经验的迁移中不断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实现了自然物作品从“小”到“大”、由“平面”到“立体”、从“单个”到“整体”的突破,有效促发了深度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建构经验及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