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老师:老师老是说我的作文题材不新颖,老一套,我不知怎么办才好。举个例子说吧,这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喜欢××》,我就写《我喜欢围棋》。我觉得写得蛮好,但老师还是说我不新颖,老师说,全班有6个同学写《我喜欢围棋》,还有同学写《我喜欢游泳》呀,《我喜欢看书》呀,《我喜欢足球》呀,《我喜欢电脑》呀,……老师说我们的思路太狭隘。张老师,我们怎么打开思路呢?题材怎么新颖呢?一个向你“求救”的五年级学生××同学:你的“求救信”我收到了。的的确确,你在信中提出的问题很普遍,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思路怎么打开?作文的题材怎样才…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作文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要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成为他们愉快的精神之旅。 一、变革作文形式,激活读者意识 1.作文命题,指向读者。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设计开放的话题,不仅便于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我的心事》的读者指向模糊,学生看了觉得平淡无味,勾不起写作的欲望。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把题目换一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我想对你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和学生讨论之后,新鲜的题目出炉了:《爸爸,您辛苦了》《×××,让我说声“谢谢你”》《×××,你冤枉我了》《妈妈,请你原谅我》《老师,你可曾知道》……这样的题目,读者指向明确,学生写起来有的放矢,就避免了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听一位教师执教《纸船和风筝》(人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一文,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我的反思。在课的开始,教师给学生范读课文,并问学生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都分别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小松鼠和小熊之间之间的情谊,它们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老师随即给予了表扬,夸奖学生说得很好。接着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像电视主持人一样标准。”老师听到后,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老师谢谢你!”也许受到第二位同学的启发,第三位同学更起劲了:“老师,你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有感…  相似文献   

4.
16年来,我都是用30多节课便讲完一个学期的教材,剩下大量的时间,除了学生自学外,我便增讲一些学生喜欢的文章。我觉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有的外省市老师来听课,连听了三、四节,我给学生讲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文章。老师们问:“你讲这些跟考试有关系吗?”“直接关系很小。”“那为什么还要讲?”“因为学生喜欢,讲了以后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6.
自己找规律     
同学们已学过“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爱动脑筋的小敏问黄老师:“即然有‘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那是不是也有‘积不变的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呢?”黄老师微笑着反问:“你觉得有吗?”小敏思索片刻,答道:“我想是有的。”黄老师点点头,先肩发小敏研究“商的变化规律”,黄老师写出两组等式:  相似文献   

7.
《教师备课手册》在学生心目中,可以说是一本权威著作。教师有,有的学生也有;老师用,学生当然也可以用。有一次,课上我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石拱桥》文后习题:“课文题目改为‘中国古代的古拱桥’是否合适?为什么?”这时一个同学匆忙翻找课本下“藏”着的《备课手  相似文献   

8.
开学初的这一天,我拿着孩子们假期的《家校联系手册》随手翻阅着,忽然,我被其中的一则“家长留言”给吸引住了,并随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学生的爸爸,我发现每学期都会有老师给我们家长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给孩子的作业签字。你们的良苦用心我们明白,你们是希望我们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可是有时我们很忙,有时觉得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们依赖的心理。老师,你能否在这学期进行改革,给家长重新“布置”作业?一位家长×月×日是呀!让家长配合教师检查家庭作业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曾经是教师们相互传授的一个屡…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我校三年级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课,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当老师问及学生的理想时,学生们兴趣盎然,“科学家”“医生”……答案丰富多彩。突然,一位头发稍黄的男孩怯生生地站起来说:“我想当……当奶牛。”“哈哈……”班里顿时哄笑起来。“你还想当大马呢!”一大个  相似文献   

10.
×××同学问:《我的老师》记叙了七件事,这七件事的详略安排有什么特色? 写人记事要有详有略,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比如写“我的老师”,总不能把老师的言行,面面俱到地罗列出来。总是有的写,有的不写;有的写得详细点,有的写得简略点。这就像画画,有的地方得重重着色,有的地方只轻描几笔,还有的地方干脆让它空着。可见写人记事,要紧的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安排详略。魏巍的《我的老师》别具匠心的详略安排,给我们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中心议题是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王老师第一个发言:“有的班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关于教师如何处理“插嘴”,有老师举了下面例子:一位青年教师教学《邱少云》,正讲到兴头上时,一名学生插嘴道:“老师,为什么蓝蓝的天上没有闪闪的星?为什么邱少云身上带着子弹、手榴弹而不爆炸呢?”老师一时语塞,碍于有人听课便严肃地…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一些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有的教师会长叹师道不存,世风日下;有的教师会抱怨教师地位低下,连学生都不理不睬了;有的教师觉得无所谓,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我认为,师生之间应当和谐平等。师生相见,不一定只有学生先和老师打招呼,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先打招呼。如果老师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打声招呼,师生关系可能会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13.
幽默     
张荣启 《教师博览》2005,(10):28-28
纸条一次,学校举行期中考试,突然,监考老师发现地上掉了一张纸条,立即走了过来,问座位上的同学:“这是你掉的吗?”该同学道:“不,不是。”监考老师说:“真的不是吗?”同学说:“老师,真的不是,你看,我的在这儿呢!”说着,该生顺手从试卷底下摸出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没错老师:“小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小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回答英语课上,教师正大谈中西方语言差异,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饺子’在英语中怎么说?”教师面有愠…  相似文献   

14.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15.
三分钟预备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指挥同学们唱起了《小草》这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歌声停止了,老师说:“唱得很好,很有精神,也很有感情,我猜想同学们一定是很喜欢这首歌,是吗?不过,你为什么喜欢它?唱这首歌的时候你想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这时,同学们有的感到愕然,有的在凝神静思,有的则与同桌议论了起来。老师接着说:“现在我给你们发个材料看看。”老师将事先刻印的《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小草”与“无  相似文献   

16.
《关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中的第二课,是继《骨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关节及其保健的课。针对当前我们偏远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这一课我是这样教的。 一、动作引入,激发兴趣 首先上课时在我板书出《关节》之后,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说出你身上有哪些关节?”学生很为难。紧接着我笑着说:“说不出名称来,活动活动给老师看一看就行了。”这时,学生们有的摇头,有的屈臂、伸臂  相似文献   

17.
黑色幽默     
我的老师 作文讲评课,班里的一个学生读她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教师像妈妈》。只见她“霍”地一下站起来:“……老师,我多像你的妈妈……”老师无语了。她是想说“老师,你多像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8.
1 拉近距离课堂上我要求自己做到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过错 ,尊重与自己不一样的意见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你说得真好 ,老师想学学行吗?”“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同意吗?”这样的话语使孩子与我的心拉近了 :“老师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我认为……”“老师你说的我还是不理解 ,我还是觉得我有道理!”真高兴 ,孩子们成了“教师式的学生” ,而我成了“学生式的教师” ,课堂实现了真正的互动交往。如上《小猴子下山》一课 ,在讲完课文后我出了一道扩展题 :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他应该怎…  相似文献   

19.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课已经上完了,可我依然沉浸在文章第二小节的教学中,回味着两位教师创设出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犤案例一犦老师请学生介绍“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的有关内容,学生热情高涨,纷纷踊跃上台发言。有的介绍了西湖十景,有的述说了桂林游历,有的展示了山河图片……老师激动地说:“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都恨不得现在就去一睹它们的风采!课文中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地方的呢?让我们有感情地来朗读诗句吧!”学生深情地自读,并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站起来朗读这一部分。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