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竞争型弱势化,是在社会急剧转型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与利益分化、阶层分化和权利异化紧密联系而存在,由于制度缺失或权利贫困造成的不正常的一种社会弱势化趋势和状态。这种弱势化在把机会、规则和权利给予一部分社会成员时却排斥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因而具有不正义、不公平、不合理的特性。非竞争型弱势化使社会不同群体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加深,造成社会割裂与对立,使支持改革机制的动力和活力丧失,失去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同,威胁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稳定。为此,应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和机制建设,赋予社会更多的权利,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其中较难攻克的一个堡垒。受历史的封建传统的思想、制度的影响,再加上现当代重工轻农的政策影响,农村成为中国社会最贫困的地区,农民成为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贫困,如政治参与权利、公共事务决策权利、受教育权利、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等等的弱势和缺失,既是广泛的社会现象,也是农村、农民难以走出贫困得以快速发展的本质因素。因此,根除农民这一政治主体的权利贫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所急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反映,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保护、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基于社会公正追求、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其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弱势群体的出现有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解决好弱势群体的问题,不仅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能减少贫困和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公平,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整体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城市就业中的新弱势群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中的贫困群体事实上已经成为城市就业中的新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身上所存在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重失灵现象是其弱势地位形成的原因,针对这些致弱因素,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应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试析弱势群体概念及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生活物质条件、权力和权利、社会声望、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机会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一般可分为两类,即社会性弱势群体和生理性弱势群体。其基本特征为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弱势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可利用资源非常稀缺。往往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其弱势地位,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帮助或支持才能改变其弱势地位。弱势群体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公民权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社会系统理论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就业中承受更大的压力,他们能否实现就业,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借生态一词尝试提出弱势生态这个概念来分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在社会资本、经济支持、心理、观念、综合素质等方面综合弱势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赵芳玲 《考试周刊》2014,(22):150-150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研究之便,把弱势群体归为贫困、残疾、单亲、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民工,弱势群体子女即指上述各类人群的子女。弱势群体子女由于父母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中的弱势,经常置身于"困苦"的环境,加之其心理抵御能力差,很容易引发某些心理疾病或社会问题。中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关注并有效解决中小学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既是家长、学校,又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力量。在后脱贫时代,探求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现状有助于优化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生功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欠协调、民族文化内生力量被忽略、民生改善主体性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源于教育扶贫目标窄化、教育扶贫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职能单一、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力。注重教育扶贫的民生价值取向,转变教育扶贫政策重心,优化学校教育类型结构,加强培养民族成员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人性入手,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草原牧区草地退化、牧民分化及文明淡化的内在驱动力.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是现阶段人性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和谐造成的必然结果;牧民群体分化是人性欲望追求下草地作为生产资料再分配的结果:文明淡化是传统草原文化受到人性释放而遭受冲撞的结果.草原生态保护必须以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为前提,通过重塑正确的人性追求价值观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明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学生弱势群体肩负着改变自身及其家庭社会弱势群体地位的责任。高校贫困学生应当从权利与责任并重的公民视角赋予社会支持"善"以相应的行动诠释。因此,主动担当生存发展责任、主动运用生存发展权利以及主动拓展公民性交往活动是高校贫困学生弱势群体公民身份自我认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成长中的内生性增长制约和外生性环境变化,家族文化制约凸显。而历史维度的文化惯性效应和现实维度的文化供给乏力,成为家族文化转型的瓶颈。化解民营企业文化转型困境,调节文化资源供求失衡,要发挥政府的制度设计、企业的文化自觉、社会的环境营造等多方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由城镇贫困人口、农民工等群体构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弱势特征。弱势群体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合乎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础,建立和完善针对弱势群体社会公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一种新的社会形态通过革命手段建立后,革命的性质决定了此时的社会形态必然是一元化的非常态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化资源的分配处于单一集中的不平衡状态,大多数个人的基本利益得不到实现。改革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使享有社会资源的主体多元化,实现社会结构力的多向性,从而达到社会结构力的动态平衡,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进入转型期后,政府的种种扶贫开发对策效果不佳,农村贫困治理工作陷入困境,表现为:"输血式"扶贫造成消极依赖,"造血"工程事与愿违,脱贫人口返贫率高,贫困代际传递明显,政府干预效果下降。贫困治理的理念未能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均衡、贫困主体素质偏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障主体单一是贫困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走出贫困治理困境,必须对症下药,实现贫困治理理念、贫困主体、投资主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改善。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于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存在主体性困境、环境性困境以及制度性困境的日常事实,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以乡土情怀培养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责任感;促进乡村教师观照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恰切选择;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改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