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笠,臭名昭著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1897年夏生于浙江省江山县,早年投靠蒋介石,从一个侍卫随从,成为蒋介石独裁统治下的中国的“希姆莱”,既承袭了中国封建制度阉宦虐政东西厂的衣钵,也仿效了希特勒法西斯独裁工具褐衫党的凶行,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恶贯满盈。1946年3月门日在从青岛飞往上海途中,坠机毙命。一、发过秘史:从“跑单干”到拥有“衙门”戴笠原名春风,1926年他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时,改名为戴笠,字雨农,取《风土记》“卿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当下”之意,表示…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对于介词系统而言,同一语义子系统内,有成员退出,也有成员进入,从而形成介词成员的更替。清代形成更替的介词主要有:"等"与"俟、待";"叫、给、让"与"吃、教"、"和、同、跟"与"共";"比"与"似,如";"离"与"去";"趁"与"乘"等六组。  相似文献   

3.
张光华 《学语文》2014,(6):11-12
在课改已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人们对语文课程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投身实践、提出看法。在各种学说异彩纷呈之际,人们透过浮华的表面感受到了许多困惑与无奈。沿革了千余年的语文学习是摒弃一切传统,还是传承并创新兼容?朱熹曾就读书提出了"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应做到四"勤",即勤于动口、勤于动耳、勤于动眼、勤于动脑。"四勤"着眼的不仅是懂得"勤能补拙"、"人勤春来早"、"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道理,更要掌握尊重语文课程的内在规律,遵循语言认知的本质特点,调动并发挥人体器官功能的"勤"的方法与智慧。  相似文献   

4.
关于河内刺汪事件中的疑点,将前人已经指出的,和我听了两位老人的介绍新增加的,罗列一下,可真不少:行动组负责人陈恭澍在戴笠手下地位不低,戴笠十万火急地将他调来,亲自带着他到河内交代任务。其他王鲁翘等人,据称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的身份三次转变,从伙计到专管温酒的温酒工,地位猛降了两级,也可理解成"我"从酒店的最高层降到了最底层,然后再安排与文本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相见。文本在上等人与下等人、有知识的人与没知识的人到底谁更高贵的责问声中,流露出作者对世风日下的社会深恶痛绝的批判以及对孔乙己落难的人生的无尽同情。作者此种安排文本的叙述策略不仅能取得戏剧化般的效果,更能使读者从深层次中进入文本,挖掘出文章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的身份三次转变,从伙计到专管温酒的温酒工,地位猛降了两级,也可理解成"我"从酒店的最高层降到了最底层,然后再安排与文本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相见。文本在上等人与下等人、有知识的人与没知识的人到底谁更高贵的责问声中,流露出作者对世风日下的社会深恶痛绝的批判以及对孔乙己落难的人生的无尽同情。作者此种安排文本的叙述策略不仅能取得戏剧化般的效果,更能使读者从深层次中进入文本,挖掘出文章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建英 《考试周刊》2012,(40):48-49
文章要能做到"情到深处感人心",摒弃无病呻吟之风,前提是材料要感人,尽量从生活中找素材,并注意积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关键是感情须真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如演员演戏那样进入角色;诀窍是手法要多样,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技巧,才能写好文章的"感动点"。对文学、历史要有一定的了解与积累。  相似文献   

8.
人是一种寻求意义而不满足于单纯地存在的存在物,这便有了"作人的意义"。人是"作"出来的,"作人"即being human,不是动宾词组,而是系表结构,"作人"即"为人"、"是人"、"成为人",就是追求自己成为人。只有"人",才需要作和追求;作,而后有人。"作人"是与生俱来分派的一项任务,不得不作。唤醒对"作人"的全面的认识,应当向超验性开放,既承认人的生命的高贵性,也承认其脆弱性。作人意味着"被认识"、"被需要","我被思考,故我在";作人就是"被需要","我被需要,故我在"。人类关于自我的形象支配着自己的命运。赫舍尔将作人的根本方式概括为:珍贵性、独特性、机缘、非终结性、创造事件的能力、独处与群居的两极性、互惠、感通神圣等八种。"上帝"是与"有意义的人"相关联的,"上帝"出于对存在的关心和可施予的关切,力图把人吸引到此意义之中,信仰对作人是非常有助的。恢复"作人的意义"是必须的。作人,为人,是人,成为人,由"是人"组成的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作人,既是自己的福音,也是所有人的福音。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花钱买健康"、"花钱做运动"的运动健身消费理念逐渐推广与普及,健身和运动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同时,体育设施匮乏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作为体育设施资源相对丰富的高校有义务也有能力承担起居民健身资源供给的重任。在高校建立业余运动俱乐部既是大众体育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体教结合背景下高校建立自己高水平运动队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刚性管理不完全适合职业学校的管理。进入职校的学生往往是普通学校中成绩与纪律性都相对薄弱的学生。在中学可能没有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因而往往对教师有抵触情绪。进入职校后,对刚性管理可能有天然的逆反心理,有时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事方式。而这一切我想,仅仅靠"严师出高徒"的"刚性管理"是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们教师何尝不可以变换角色融入他们当中,也能达到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因此,我认为在职业学校应该将柔性管理模式融入到班级的管理中来。  相似文献   

11.
邹爱萍 《教师》2011,(4):91-92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而今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一个缺乏怀疑精神的人往往也欠缺创新精神。因  相似文献   

12.
胡克杰 《成才之路》2011,(28):92-I0021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进入高中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典雅的语言?"典"是古典,"雅"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要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够体会到作者较为深厚的学养。例如,我们说"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就显得平直;如果加上适度点染:"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很希望进入某公司,那么应该提前对这些职位进行了解。在一些企业都设有人才库,也有"黑名单"库,如果进入黑名单,那就可能几年后才有机会重新应聘该企业。对于求职者,如果有过在即将应聘的公司实习的经历,那么可能被选中的几率会增加,但是在HR眼中,贴有“实习过”标签的人真能万无一失的进入企业吗?  相似文献   

15.
卢梭异化理论的逻辑前提是"自然状态",这个"自然状态"是人原初而又本真的生存状态。可是进入社会生活当中,人的本真生存状态就异化了,而异化的根源是人"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而且异化的具体历程经历了私有制、国家和专制制度三个阶段,这也是人类不平等的演进过程。那么不平等根源的消灭就是对人类的异化生存的扬弃,是向本真的"自然状态"的回归。但卢梭的回归不是复古,而是一种以超验的维度对现实的解构与建构,同时他也找到了超验维度与经验维度相结合的现实通道,那就是"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学习是有关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语言学界反复深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其中比较流行的有"整体论假说"和"补缺假说"。这两个假说对第二语言学习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也不够完善。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涉及到一种文化系统进入另一种文化系统的问题,所以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儿童学习母语过程的"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宝贵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离不开自己求学过的母校。很多年前,我和大家一样,也在中学获得知识,锻炼身体,并且对社会、对国家产生了真正的理解和感情。刚才进入校园时,我看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深刻感觉到,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青春是多么地离不开自己的校园、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大同方言中,有不少特殊化的词,常见的"儿"化、"佬、鬼、猴"外,还有缀"货"等。"货"由指物的中性词到指人的贬义词缀是经过指人贬义词中介阶段的,"货"由中性词演变成贬义词可能与人们认为"货"是"物"有关,将人比成"非人"的"物"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低和侮辱。所以大同方言中把那些违背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孝悌忠孝勇"的人,称之为非"常人"行为,逐渐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转化为"货"了。  相似文献   

19.
感受快乐     
白辛 《成才之路》2011,(23):3-I0001
有一个人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去看心理医生。说:"我每天都害怕下班,回到家就惶惑。一到晚上就恐惧、压抑,整夜失眠。第二天上班,进入工作状态就好了。"医生说,城里有个著名喜剧演员,看他表演的人都开怀大笑,忘记烦恼。你先去看演出,回来再商量治疗方案。患者听了,许久没有说话,慢慢抬起头,满脸泪水地说:"我就是那个演员。"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夕,屠格涅夫的作品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现代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现代作家的郁达夫也不例外。他们笔下的"多余人"与"零余者"有着很大的继承性,相似性,但作为艺术的典型,他们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在文化背景、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从可比性原则的角度出发,对二者进行分析,挖掘其历史渊源、性格特征及所蕴含的社会历史内涵,从而揭示他们各自的审美内涵以及整体时代精神对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