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孝观念和孝行为同存于其他民族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孝观念和孝行为存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研究和考察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注重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在与其他民族孝文化的比较中,更要凸显中华孝道文化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孝观念和孝行为同存于其他民族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孝观念和孝行为存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研究和考察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注重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在与其他民族孝文化的比较中,更要凸显中华...  相似文献   

3.
儒家孝道文化产生的基础主要是虞到周代时形成的孝思想和社会现象,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事亲”、“孝弟”,它有积极善良的方面,也有消极落后的方面。儒家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影响,涌现出很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事迹,且制定了相应的法令和政策。弘扬儒家孝道文化的精华,要继往开来,加强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新型的现代孝道观。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孝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孝道,构成孝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经济内涵、政治内涵、社会内涵、文化内涵等多层面的要求,文章从文化层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倡孝、讲孝、崇孝、尽孝,是千百年的传统。孝最初的含义跟"慎终追远"的祭祀有关。《诗经》中出现了数量可观、主题比较鲜明的孝亲诗篇。孔子对孝的观念进行了理论提升。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论。曾参重孝,是沟通孔孟之道的关键性人物。对先秦孝文化,我们应持基本的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7.
要继承先秦儒家孝文化的精华,弘扬善事父母、赡养双亲,敬爱父母、敬爱长者等孝道.通过融合性创新,赋予显亲扬名、光宗耀祖,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从义谏亲、父母诤子等内容以时代精神.通过剔除性转换,抽去忠孝合一、移孝于忠,葬之以礼、慎终追远等内容中过时成份,保留其合理成份.通过批判性重构,彻底批判包办婚姻、传宗接代,顺乎亲意、服从长者等槽粕,建立起新型的婚育观和民主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8.
要继承先秦儒家孝文化的精华,弘扬善事父母、赡养双亲,敬爱父母、敬爱长者等孝道。通过融合性创新,赋予显亲扬名、光宗耀祖,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从义谏亲、父母诤子等内容以时代精神。通过剔除性转换。抽去忠孝合一、移孝于忠,葬之以礼、慎终追远等内容中过时成份,保留其合理成份。通过批判性重构,彻底批判包办婚姻、传宗接代。顺乎亲意、服从长者等糟粕,建立起新型的婚育观和民主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先秦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外延,认为先秦儒家孝文化体现在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家庭层面为善事父母,社会层面为以孝治国与泛爱人。指出吸取先秦儒家孝文化的时代意义。提出当代弘扬先秦儒家孝文化的举措:从孝入手,推行孝育,实行孝治,创设爱的氛围并着力加强个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地区自然也是“孝文化”的发源地。“孝”的观念发源于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它衍生的丰富内容适应并且巩固这种社会形态。要正确认识“孝”的社会来源,须回到其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去。立足中原孝文化研究,挖潜中原孝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原孝文化的合理部分,使中原孝文化为当代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和谐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强调自身的身心和谐,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我国传统儒家"和谐"思想的增损、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诚信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儒家的诚信理论是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核心,它有着独特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它植根于经济基础以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同时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与古代德治思想的影响,自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性和局限性。客观评析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得与失,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合理转换,对于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儒家礼乐文化精神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孝经》是先秦儒家关于孝道的重要著作。其中的养老、敬老、尊老、亲老、送老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这种孝道的美德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着转换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弘扬博爱、广敬的孝道精神,对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对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对于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人的行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这一层面上,儒家孝文化与现代企业组织存在同构因素,是一种互相契合的关系.同时,二者在本质上存在着某些异质性差别.在对现代企业管理进行调控和优化方面,儒家孝文化中的某些因素被企业组织吸收和改造,转化为推进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中的合理因素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相容性。儒家伦理中的人性论、诚信说、义利观、勤俭规范、仁爱说等,都可以通过吸收改造,借鉴其合理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历史上,孝道思想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还是传统的佛教伦理,孝道思想都深植其中。儒家和佛教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不尽相同,文章从这一角度对儒佛在孝道思想上的异同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探究它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坚、世代传承。孝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以辩证的观点,站在批判继承的角度,从孝、孝道、孝文化三个方面入手,阐明孝文化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约束之礼、礼让之礼、尊重之礼、和合之礼等“礼”的传统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治国之道和人生哲理,对中华民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