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玛窦与汉语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玛窦(1552-1610)是意大利籍传教士,西方汉学发展史第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人物,明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杰出的代表,也是西方最早的汉语国际传播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适应理论的角度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所运用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对当今跨文化交流的启示。通过对利玛窦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及影响作简介,并引用白瑞的文化适应理论及文化整合策略对其教策略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利玛窦传教策略对当今跨文化交流中既坚守自己原有文化,又融合其他文化的“的而不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方童话在中国的百年译介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开创期、五四时期的热潮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低谷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曲折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期.西方童话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百年来的西方童话翻译与传播历程,可以总结中国童话翻译的得与失,深化我们对童话尤其是中国童话内在特征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童话文学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平保兴 《中国索引》2009,7(3):18-21
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西方索引。1642年,葡萄牙人阳玛诺《圣经直解》中的《圣经直解杂事之目录》,开创了中文书后索引之先河。后在两百多年中,西方索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启蒙期,直至20世纪20年代这一局面才被彻底打破。考察西方索引早期在中国的传播,了解其中不被我们熟知的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我们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现代索引史,探索和建设科学的中国索引史之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玲 《中国博物馆》2011,(1):97-102
近代是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传播的一个特殊时期,传播者对西方博物馆公共、开放等核心观念的阐释,改变了中国古物的私有私藏模式,奠定了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60年代,电视时代到来后,美国传播学家伯格纳提出了著名的培养理论。研究并探讨了电视传媒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当下,随着媒介融合大趋势的出现,在现代这个处处充斥着媒介的社会,大众媒介的影响时时刻刻萦绕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带有强烈的倾向性,以各种方式试图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想法和行动。因此,回顾这个重要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重要学术观点及新的变化对广电媒体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覃辉 《新闻天地》2002,(10):33-34
19世纪以来的西方入侵,不仅仅是要在政治上征服中国,变中国为西方的殖民地,而且还要在文化上征服中国,改变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使之纳入西方的思维轨道,以有利于西方的经济拓展,最终实现资本的最大化。而中国地大物博,新闻传播于是成了最有效最简便的改变手段,外国传教士则处于中西交  相似文献   

8.
9.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最早时间大概可以追溯到明代,传教士带来了用油画绘制的天主教像、圣母像等做宣传,这便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10.
文虹任 《传媒》2023,(1):58-60
东盟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推进文化交往与文明互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94位东盟青年展开深度访谈,从现实逻辑出发,分析中国文化向东盟青年传播的情况,从而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婷 《新闻前哨》2020,(2):89-90
造纸术不仅是一种科学方法技术,更是一条联系世界各国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纽带。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不仅记载了万千历史,还承载了千年文明以及是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见证。一、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麻质纤维纸。在东汉经蔡伦的改造,进一步提高了纸张的质量、降低了原料成本,从而被广泛应用。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纸的需求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追溯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历史,分析中国音乐在日本的传播现状,试图寻求更好推广中国音乐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张华  杨静 《兰台世界》2009,(8):64-65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广告跨文化传播进行解读。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分析中西方广告在精神文化上存在显著不同,指出在推行消费文化上,中西方广告则在根本上一致,在跨文化传播中虽然表现出多样性,但根本目的不变。就行业文化而言,西方广告从广告作品、广告公司、广告制度上多方影响着中国广告。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告必须充分恰当地利用中国本土文化,并从广告主体和广告客体两个方面为中国广告创造宽容、健康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入境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涉外旅游从业人员在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将中国文化教育有效导入旅游英语教学,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已成为旅游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1988年9月13日至9月16日,由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和美国东西方中心文化传播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城乡文化观念变革国际讨论会”在我校东宛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校党委书记林克、副校长庄锡昌,新闻学院院长徐震,以及校内外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新闻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邓伟志教授、姜义华教授、宁树藩教授、顾晓鸣博士、高冠钢博士等二十余人。武汉大学新闻系、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部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信息结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是一代代电影艺术家不断探索电影发展规律,不断挖掘电影艺术表现能力的过程,电影作为一门最为年轻的综合性艺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行走.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偏见以及话语权缺位使得西方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文化霸权。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正当其时。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有资源、能力和勇气发出"中国声音"。通过丰富话语内涵,凝练话语品牌,加强国际对话,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建立一个中国化、世界化、当代化的中国话语体系,消解西方文化霸权,促进国际文化的多样化联合。  相似文献   

20.
蒋建国 《新闻大学》2013,(1):113-118
《上海新报》广告代表了早期中文报刊广告的较高水平,其刊出的大量洋货广告,展示了洋货消费的大众化进程,尤其是一些西方奢侈品广告,体现了有闲阶层的崇洋之风,而一些娱乐广告,则反映了西方休闲方式的深刻影响.这些不同类型的广告,对于探究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消费文化在上海的传播过程具有历史见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