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加深对民主、法制与法制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同志提出了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要求。他指出:“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既能调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一个渐次完备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在执法、司法实战中。中国法制建设还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吏治腐败等现象较普遍的存在看。在此情况下,部分人对中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中国不可能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对此现点,笔者并不认同。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分析。来论证在中国具有建立法治社会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一些在法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目的是希望重建人们对在中国建立法治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民主”“法治”为思想统领,围绕“建设民主中国”价值目标,从民主价值追求和法治中国建设视角,提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与党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框架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问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民主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与法治、民主与法治之问是内在统一的。同时,它们的统一又不是自动实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学意义,就是对党的执政基础即政治合法性作出了时代诉求。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而发展法治下的民主政治或者建设民主的法治国家,是在中国实现民主与法治有机结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治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厘清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对二者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有助于摆正民主与法治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定位。对于当前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而言,民主与法治缺一不可,应同时推进,而且民主更为根本和迫切。发展民主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关键,落实选举法、落实选举民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法治、德治与社会主义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的目的是使社会达到一个良好的道德秩序,使人们合作,并在合作中发展。我国民族性中缺少合作精神,而市场经济更有可能使其恶化。为此,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使人们关心公共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实现民主的途径和保障,民主只有在法治的引领下,通过保障基本人权,才能实现其终极目标。在认识法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通过培育法治文化、贯彻司法独立、改革立法模式、健全法律监督,逐步迈向民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一元化的利益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的利益结构,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利益差别扩大化。文章认为。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民主法治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同时,民主法治的发展也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结构,促进合理社会利益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现代民主法治思想的先行者,他的三民主义及五权宪政理论吸取了17、18世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法治思想,并从考试、监督权方面做出了重大改进,不仅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影响深远,而且也是中国人权法治观念的一次伟大启蒙。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民主法治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法治思想的核心和实质,“五权宪法”理沧及其实践是孙中山民主法治思想的重大创新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2013,(3):24-25
“十八大”之后,我们非常清楚,新领导班子和中国在未来十几年、二十几年面对的挑战,跟过去三十几年面对的挑战区别非常大。今后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民主法治,更需要基于宪政的权力制衡体系。到底怎么理解这些挑战和这种对民主法治的需要?我想通过湖南某县为例来说起。不受制约的政府权力,有可能对民间财富产生威胁该县在20世纪中期之前,基本上没有交通,所以那时很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因为以前没有铁路、没有公路,也没有现代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实现法治和廉政的基础,完备法律规范是法治和廉政的要求,完善监督机制是法治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依法治国”的崭新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廉政建设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追求,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下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满足人的社会发展需要是我们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健全的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完善的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架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重建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的关系,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乐朋 《学习之友》2006,(2):34-35
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问题,每有论者以“特别国情”为说辞,主张慢慢来,要稳而又稳,切不可操之过急,云云。其所谓“特别国情”,就是中国还处在贫穷落后的初级阶段,国民素质不高,还有不少文盲、半文盲等。他们说得对不对?很对,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由此得出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问题可以缓行,乃至暂搁一边,待到经济发达了,国民素质大有提高了再来解决的结论,则是站不住脚的。对于“特别国情”,他们的认识有一个误区,即忽视了中国国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民主与法治的传统特别缺乏,封建专制主义特别浓重。专制制度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其遗毒至今渗透于社会的诸多方面,错综复杂而又根深蒂固,一不小心就会死灰复燃,繁衍出某些异态或亚种。  相似文献   

17.
对执政能力问题的讨论已经从政治话语向学术话语转向。在这一转向中,学者存在着多种努力,本文并不试图对执政能力建设作政治学意义上的分析,而是把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放在法学的语境中,透视法学意义上对执政、执政能力的诠释,进而从执政问题转向行政民主这一话语,由此推演及宪政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界定。其中,民主法治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内涵和特征。为此,我们构建和谐大连,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黎明 《学习之友》2009,(6):20-22
日常一些常用的和重要的词语,不一定经过了认真的思考。 平时说领导干部“有民主作风”,大概要表达的是对他有“好脾气”的印象。领导干部主动做自我批评,喜欢说的一条缺点是“有时发扬民主作风不够”。因为他知道这不算什么大毛病,也利用了“民主作风”的含混特点。这“作风”怎样才足够,怎样不算够,有谁知道又有谁来加以界定呢?  相似文献   

20.
民主的产生有其习惯传统,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对于既缺乏民主传统又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而言,法治建设应作为民主发展的第一步并为我国今后的民主建设铺路搭桥.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考察表明,美国民主生长于深厚的社会民主习惯土壤之中,而其得以维护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则在于,美国有着健全的国家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推进民主.如此,民主与法治之辩证关系,在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得以生动地展现.借鉴于此,推进中国民主进程的关键在于法治建设,而建设法治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是明确法治的内涵.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需要涵括以下三个维度:法治之高度、法治之力度、法治之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