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书画中有临摹一词,也就是初学书画的人,应先对名人的名作或摹或临,依样画葫芦,但即使是这样的照搬照抄,古人也讲究在“形”似基础上再追求“神”似,更何况我们学习写作?仿作绝非抄袭,当然愈应该追求神似。在模仿范文时,不但应知道范文之美,更应知其所以美。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模仿,而不求实质上的理解,亦步亦趋,循规蹈矩,势必使自己的写作走上形式主义的歧途,这在我国诗文发展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相似文献   

2.
安慧 《作文与考试》2022,(36):52-5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古人认为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对临就是将字帖摆在眼前,照着帖上的运笔和结构写,追求形似;背临意谓脱离碑帖而临,是靠记忆来书写,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而意临指在继承古人用笔与精神上能有所取舍,自发创造,加之自己的理解和风格特点。“临书画固贵逼真,尤贵能避其熟。”临摹书画的过程中做到对临,追求逼真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在背临的基础上走向意临,在学习古人法度的过程中不被习惯和法度束缚。  相似文献   

3.
<正>梳理发现,入选统编教材的杜甫诗歌共计6首(见表1)。分析探究入选诗作发现,诗人一生上半场追求“自我”、建设“小我”,下半场追求“无我”、建设“大我”,在完成上、下半场的伟大转折中,成就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诗圣”。“诗圣”的形成,既基于个人追求,也基于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文的起点应该是模仿,接着才是借鉴,而后才有创新.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模仿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人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模仿学得的.我国古人也一样说到:“学之为言效也.”其意思也就是说,学习就是模仿,先有模仿,然后才会有创造.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并能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层次,运用一些习作技巧,这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模仿应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杜甫在近体诗中创作出了一句诗歌中含有两个半字的句式,其后被许多诗人模仿,特别是盛唐以后和宋代。这种“双半”句式的模仿一直贯穿到当代,从中可看出杜诗传承的痕迹。这些模仿“双半”句式诗人在创作风格上都有柔婉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正>唐代大诗人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教师也应学习杜甫创作诗歌的态度,精心锤炼课堂语言,努力追求课堂语言之美。一、追求语言灵动之美课堂语言之美是灵动之美。所谓灵动之美,即教师的语言灵活变换、灵巧有趣、动感十足、美不胜收。语言灵动之美,表现为鲜活生动、风趣幽默、节奏明快、甜润灵秀、柔婉含蓄、热情豪放等。鲜活生动。语言生动鲜明、惟妙惟肖、呼之欲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古代诗家词人在追求意境这一审美目标中注重“炼字”的问題,历来论述不少,且有很多高论。尽管如此,也还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古人常把“吟安一字”当作诗词“工拙”的关鍵。《苕溪渔隐丛话》说得很有趣:“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个点铁成金的灵丹,自然是指点睛之笔,也就是在意境之“眼”上炼字。《诗人玉屑》说:“古人炼字,只于眼上炼”,《诗法家数》也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正是此谓也。  相似文献   

8.
早在杜甫逝世不久的中唐时代,人们对诗人就作出了崇高的评价。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元稹在其《墓志铭》里说:“余读诗至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又说他的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但是至当代却有人横加贬损。持“左”的观点者,说他是地主阶级的诗人;持右的观点者,又叫嚣:“中国的文学只有打倒屈原、杜甫才有出路”。既然褒贬轩轾,我们就有必要较全面地剖析杜甫,认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人格与风格,驳斥诬蔑诗人的种种谰言,肯定诗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杜甫《梦李白二首》诗中的名句。诗句虽为悼惜李白而发,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古代多数著名诗人的命运,其中也有着诗人杜甫对自己的预感在。“身后事”的含义也应当包括诗人的后嗣继承其先人事业的情况,在人数众多的唐代著名诗人中,其子孙能继承先志扬名于后世的,确也並不多见。就杜甫本人而论,他有二个儿子,宗文和宗武。他对幼子宗武期望最殷,如《宗武生日》云:“诗是吾家事”;《又示宗武》云:“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都是他对宗武的期望夸奖之辞。可是诗人去世之后四十年,元稹为他所作的幕系铭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时,经常遇到有些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疼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作文难的状况,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朱熹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现代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初学写作是要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些不仅是名家学者的经验之谈,也是人们学习写作的一条捷径之路。在近几年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范文,进行模仿作文训练的实验,让学生先仿写,作“葫芦文”式的练习。从范文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语言文字到作文材料等都可仿照写作。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学生对课  相似文献   

11.
李丽 《中学生阅读》2004,(11):30-31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通俗地说,“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的一种形象。它可以是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也可以是风花雪月、时间地点等。如杜甫《旅夜书怀》的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沙鸥”一词很容易让人想起水天空阔、沙鸥飘零的景象。此诗中“沙鸥”这一意象就浸染了诗人如沙鸥般飘泊无依的感伤。  相似文献   

12.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很好地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诗人苦吟多     
古人做学问,可谓呕心沥血,出现了不少头悬梁锥刺股、萤窗雪案的故事。另有一些苦吟诗人,他们的创作态度更是一丝不苟、如痴如醉。杜甫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杜荀鹤也有“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活到老,创作到老,到死方止的创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泰山不弃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直接地强调了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虎豹无文、同犬羊,诗人要追求语言的美感,也就需在“炼字”“炼句”上下工夫。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独具美学内涵的词语,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旗帜,古典诗词更是侧重炼字。一、动态事物的具象美——炼动词诗的语言美,首先表现为诗的具象美。宋代诗人梅圣俞曾道:“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例如李白《塞下曲》描绘出征战士的形象时这样写道:“晓站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字炼得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诗歌经六朝入盛唐以后,逐渐形成了“诗庄”的特点,即诗歌要“典雅”、要“庄重”,俗言俚语不可入诗,几乎已经约定俗成。然而这种和谐工整的高度格律化的结构方式和一套异于日常语言的高度典雅诗化的话语系统,又会使诗歌创作趋于模式化。当时的古人在创作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为避免平庸,在语言上追求通俗化、口语化、平淡自然的革新。唐代的一些诗人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注意向民歌学习,有意吸收民间的方言俗语入诗,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正>杜甫作为我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以其强烈的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创作出大量充满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记录下唐朝中后期社会巨变下人们的流离失所和悲惨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传达出传统儒家的仁爱精神和普世价值,因此被世人称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一、杜甫简介杜甫,我国唐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成“李杜”。杜甫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习古文时,经常把古人的号当成其字,或把字当成号。例如,有的同学说杜甫的号是子美或说苏轼的号是子瞻等。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没有弄明白古人名、字与号之间的关系。看来有必要对古人的名、字与号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9.
王禹偁的“子美集开诗世界”关注点仍是杜诗集大成的特点,身为白体诗人的王禹在杜甫诗并未受到普遍重视的条件下,既没有有意识地超越白体进而向杜甫诗学习,也不可能留意于杜诗是否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0.
范文澜先生说:“如果没有平仄,就不会有唐以后的文学。”平仄即四声。古人这样描写汉语的四声:“平声柔而长,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短而促。”诗人杜甫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功夫,他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对于使用平仄,诗人是十分慎重、异常考究的。在他的诗歌中,当时已经规范的平上去入四声韵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