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国民性改造是一个沉重而又深远意义的话题。《清议报》从批判奴隶根性、灌输国家思想等几方面进行了国民性改造宣传。它为中国国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奠基人之一的粱启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理论。其新闻思想可以以189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强调报纸的“去塞求通”作用;后期则是新闻自由以及新闻的教愚民、振民气作用.他对新闻事业的贡献则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戊戌政变后,维新派流亡日本。张之洞代表清政府,希望日本驱逐康、梁,查封梁启超所创办的《清议报》。日本政府认为,张之洞是日本在华不可多得的合作者,不能对他的请求全然不顾。但维新派也是中国境内一支有影响力的联日力量,且他们的思想主张和政治遭遇在日本国内得到了诸多支持和同情。最终,日本既满足了张之洞的部分请求,也让维新派部分骨干继续在日活动。张之洞以查封《清议报》为目的的外交努力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4.
《安徽俗话报》作为安徽省最早的白话报刊,具有强烈的文化启蒙色彩:其内容契合时代需求,批判封建恶俗和迷信惯习,揭露列强的侵略,启发民众的救亡意识;语言的通俗化和民间化拓展了报刊的受众面;在编辑方式上,以品牌专栏和丰富的图片强化了报刊的启蒙功效;在传播策略上,陈独秀通过设置代派处和动员意见领袖的方式增强了报刊的言论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安徽俗话报》在多元化传播方式的推动下有效地建构了文化启蒙的舆论言说。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的启蒙思想既是戊戌维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开启了五四启蒙思想的先河。他的启蒙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为指导,以经世致用、爱国救国为目的,表现了创榛劈莽、前驱先路的精神。受时代的局限,黄遵宪始终囿于君主立宪说,没有也不能与封建主义彻底决绝。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和《盛京时报》上的三则材料,不仅证实了《烟台白话报》确曾在1907年存世,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知该报的启蒙向度、语言特点及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在现实基础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主要内容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权目标,建立五权分立的政体,实行直接民权、革命程序论和权能区分.其进步性在于超越了时代,不仅使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民主化有积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当然,由于受历史条件和阶级的限制,他的民权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批判性地继承.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办的《安徽俗话报》和《新青年》(一卷称《青年杂志》)有着不同的启蒙策略,由此也导致了启蒙言说方式的变迁:由面对广大底层民众知识启蒙时代的“训喻”式宣传转向了面对“新青年”思想伦理觉悟的“论争”批判式,其文字表述形式也由《安徽俗话报》时期浅近通俗的“白话”回归《新青年》时代的“文言”。  相似文献   

9.
王雪 《考试周刊》2009,(21):219-220
汉代的察举制即依据乡里的清议来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期始创立“九品官人法”后,中正就根据清议为被品者拟定乡品作为吏部选官的依据。西晋时期清议发生变化,不再主要针对被评品者优点的褒扬,而是专指对其违犯儒家伦理道德的言行的揭发,清议也逐渐发展成一种有威力的道德惩罚手段,并对士人的品第升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清议品评士人以步入仕途的作用日渐式微,且在门阀世族操纵下,地方选举按门第取士,加剧了政治的黑暗和不公。  相似文献   

10.
清议传统在中国古代形成较早,是民众向往清明之政的心理反映.从汉魏六朝至宋元明清时期,清议现象一直延续在社会政治和士人心目中,并对古代政治体制、士人风尚、民族文化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保护物权是我国各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同刑法等其他部门法相比,民法对物权的保护更为直接,具有回复物权或给物权人所受损害以经济补偿的作用,民法对物权保护的方法分为物权方法和债权方法,且物权方法优于债权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权利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在当前社会全面转型,公民权利发展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形下,现行公民权利体系显然满足不了公民需求,公民权利扩展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3.
人权作为当今世界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本文讨论了近代中国人权演进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习惯权利与类型化民事权利之间形成两种关系,习惯权利按权利属性可以或者不可以归入某类民事权利。对于前者可以通过枝分法或演绎法来构建民事权利体系。对于后者若某项习惯权利极具个性,既不可归入现有类型化民事权利,也与其他习惯权利无共通性,则应该设计一项兜底性条款,以保障该习惯权利虽在类型化民事权利之外,但仍涵括于民法典权利体系之内;若某项习惯权利虽无法归入现有类型化民事权利,但与其他习惯权利具有共通性,则有赖于法学家和立法者发挥其理性思维,通过归纳、抽象、提炼形成上位概念,以促成新类型的民事权利,并突破目前权利体系,构建新的民事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在救济机构、救济程序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因此,须从机构设置、程序规制、尤其引入司法救济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30年代 ,美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普遍掀起了一股关注种族问题 ,从自己的职业角度参与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的热潮。在此期间 ,美国的知识界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 ,从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不同侧面证明了种族优越论的荒谬 ,教育了美国公众。美国的社会科学界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对种族主义的挞伐。美国知识界在此时期发生的这些变化为黑人民权斗争的正义性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7.
把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界定为旨在人类解放的政治解放,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设定,更是现实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素,因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是从根本上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和完善性。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政治解放所具有的核心内容。贫富分化问题与市场机制的运作密切相关,而这个问题在我国的解决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和终极价值密切相关,体现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民法中,债权和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等权利都被作为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而予以创设,这些基本的民事权利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呢?本文着重以债权为基础,比较了债权与其他民事权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法要求将公民的环境权、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监督保护权、消费者安全权等作为独立的新型的民事权利加以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适应了现代民法权利保障的要求,是新型民事权利的最重要的诉讼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民权利的自觉化,是指公民对自己权利的自我认识及正确行使的能力状态。要想让这种自觉化变为现实,在外部条件上,必须有完善社会的法治环境,树立法治理念;明确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对主权者身份认同意识重新觉醒;认清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能够帮助公民充分认识到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存在前提;依法享有和维护正当权利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力;政府对公民维权行为采取鼓励支持态度;创造条件让公民熟悉法定权利,提高法治素质和维权能力。这些外部条件赋予了政府以重要的职责: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坚决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公共行政监督机制;深化政治制度改革,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理论实践相结合,坚决落实公民权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