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是人类演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他们不是早期现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们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类群之中。他们是谁?许昌人!3月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河南"许昌人"头骨化石的研究论文——《在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头骨》。这篇论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人类的化石链上,出现了距今10-5万年的一段缺环,而这被认为是涉及到中国人起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自1861年在德国发现始祖鸟化石以后,鸟类起源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又相继发现了许多早期鸟类及与之相关的恐龙的化石,在国际上又重新掀起了鸟类起源研究的热潮。在鸟类起源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假说,有影响力的主要有:槽齿类起源说(假鳄类起源说),鳄类的姊妹群假说和恐龙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4.
三和 《初中生》2010,(1):36-36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是鸟类起源研究的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古生物]我国新疆五彩湾发掘出生活在1.6亿年前的小型食肉恐龙“五彩冠龙”化石,很可能是霸王龙始祖据2006年2月10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洛杉矶2006年2月8日电,2006年2月9日正式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美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参与了这一研究,中国的徐星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徐博士自1988年开始已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有关恐龙的研究论文,是目前发现新种化石恐龙数量最多的考古学家。据报道,“五彩冠龙”出土于我国新疆五彩湾1.6亿年前…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句丽民族起源研究。我国学者经历了一个认识——冷漠——深入研究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全面展开,20多年发表高句丽民族起源论文27篇。相关论文23篇。出版高句丽历史研究著作4部;相关著作12部。在高句丽民族起源上形成了五种不同意见:秽貊说、夫余说、商人说、高夷说、炎帝族说。既有一源说,也有多源说。  相似文献   

7.
敦煌发现的文学作品数量大、种类多,从先秦到唐代的都有。研究敦煌文学文献,有助于了解唐代文学之原貌,还可为俗赋、变文等寻根溯源。伏俊琏先生2004年出版的《敦煌文学文献丛稿》正是这一研究的结晶。《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在原书基础之上补充修订而成,删除了3篇,增加了7篇,共收录论文29篇。除了俗赋校补,还涉及到变文起源、体裁和小说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岩溶地区,也是著名的古人类化石产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陆续发现了著名的柳江人化石、麒麟山人化石等;进入新千年以来,又发现了扶绥南山洞晚期智人化石、百色田东么会洞早期人类化石以及崇左木榄山智人化石。这些珍贵化石的发现推动了东亚地区早期人类进化和现代人起源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古人类学研究,除了传统形态学研究之外还加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 CT扫描),新研究方法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有利于发现珍稀古人类化石所蕴藏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但这一学说直到现在还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他们的重要反驳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寒武纪前化石“零纪录”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说明要么进化论不成立,要么是没有保存下来或人们还没有找到化石。2006年6月,《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南京地质研究所在贵州省瓮安发现了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研究人员用同步辐射给化石照“X光”的方法,使只有0.1毫米~0.7毫米的微小生物呈现出清晰的内部结构。这些小生物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教育》2014,(1):F0003-F0003
正2014年2月13日,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李全国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题为"黑素体演化标示带羽毛恐龙的一个关键生理变化"。在生命演化研究领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与鸟类羽毛颜色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黑素体变化,是揭示鸟类起源和演化过程的重要途径。李全国教授与研究团队,在13种羊膜类脊椎动物化石中(如蜥蜴、龟鳖类、翼龙、恐龙、鸟类等),对两万多个羽毛、皮  相似文献   

11.
恐龙在6500万年前曾经是占领陆地、天空和海洋生物舞台的主角,多少年来无数科学家在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探索物种起源与进化的奥秘。 1995年3月,著名青年科学家陈章良向世人公布,北京大学的一批年青科学家成功地从一枚特殊恐龙蛋化石中获得了恐龙基因片段。这是人类首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尽管科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还有争议,但人们还是想知道——  相似文献   

12.
[古生物 ]我国宁夏发现亚洲最早四足动物“中国螈”化石据新华网 2 0 0 2年 12月 2 0日消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今年 7月在宁夏发现了距今约 3.5 5亿年的泥盆纪鱼石螈类动物“中国螈”化石 ,这是全球发现的第10种泥盆纪四足动物 ,是鱼石螈类动物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这一重要发现是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 ,扩大了泥盆纪四足动物化石分布区域 ,而且将亚洲地区四足动物化石记录提前了近一亿年。目前亚洲最早的四足动物化石发现于距今 2 .6亿年的地层。专家称 :四足动物的出现、脊椎动物的登陆 ,称得上生命进化史的重…  相似文献   

13.
在南非发现最早的生命形态——细菌化石,据考证大约有35亿年了。而遗传物质的出现应早于生命形态,因此,最初的遗传物质的出现应在35亿年以前。可惜这种细菌化石只保留了外形,其内部的分子结构早已消失无迹,这给研究遗传物质的起源问题带来很大困难。现在我们只能从现存生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来探索遗传物质的起源。但是我们对现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还不够彻底,对一些复杂的生命现象还无法解释,所以对遗传物质的起源问题还难以作一定论,只能作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初中《中国历史》正式本第一册,开头概述我国历史的第一页: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教材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斗争、生活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这一段内容,涉及到人类起源的理论问题,在备课中要搞清楚三点: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有一祖论(一元论)和多祖论(多元论)之争:一祖论认为全世界的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属于一个物种;多祖论认为全世界人种由各种不同的古猿,在各地同时或先后演化而来。近几十年来由于一系列猿类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特别是猎玛古猿化石的发现,以及解剖学、生理学、古地质学、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的结果,证明一祖论是正确的。(二)关于人类起源地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德国医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对医学院科研论文产生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国,每一医学生必须撰写一篇论文才能取得医学博士的学位。为了评价医学生的研究工作对医学院论文发表的贡献,作者根据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1993—1995年医学论文目录,请该院的238名教师指明多少篇论中有学生参加。在这238名教师中,有106人对此作了回答,其中66人在诊所中工作,26人在某一同诊所有联系的研究所工  相似文献   

16.
一、鲁迅早期的文艺观《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第一篇论文艺的重要论文,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篇重要的文艺论著。青年鲁迅对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文艺的起源、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7.
距今刚好100年的1905年,是物理学史光辉灿烂的一年,在这一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在德国最有声望的杂志《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震撼整个科学界、改变人们思维方式方法的3篇论文。第一篇是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他因此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奖;第二篇论文提出分子运动的数学理论,给分子存在提供了补充证明;第三篇论文就是最为有名的“相对论”,其标题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利用了电磁研究方面所发现的那些概念来修订牛顿力学,使其与宏观的和微观的高速条件相适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质量、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距今刚好100年的1905年,是物理学史光辉灿烂的一年,在这一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在德国最有声望的杂志《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震撼整个科学界、改变人们思维方式方法的3篇论文。第一篇是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他因此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奖;第二篇论文提出分子运动的数学理论,给分子存在提供了补充证明;第三篇论文就是最为有名的“相对论”,其标题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利用了电磁研究方面所发现的那些概念来修订牛顿力学,使其与宏观的和微观的高速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发表在我校社会科学版学报1957年第2期上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中充满着资产阶级虚伪荒谬的观点,完全歪曲了人类心理的实质,对心理学的对象、方法等重要问题的解决也是极端错误的。现在让我们来分析这篇论文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开放学习学校对常规教育的挑战王振芳编译引言这篇论文回顾了昆士兰州发展学校式远距离教育的情况,它从函授教育的起源一直追溯到现在。有些人极力否认这是达到教育的第二途径,提倡开放办学应作为可选择的传播教育方式。如果教育界采纳了这种观点,我们所熟悉的学校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