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艾华 《文教资料》2012,(4):125-126
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包括个人良好的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教学、科研实践能力,教育理念;外在因素包括学校文化氛围、施展的平台、名师的指引、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丈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成其为教育了。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丈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4.
劳动、闲暇、教育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与闲暇既对立又统一.劳动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闲暇教育是教育的第三种职能,学校应通过"外在因素确定法"和"内在因素确定法"开展闲暇教育.人的教育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的融合,二者的结合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在现代社会,要牢牢把握劳动与闲暇、劳动与教育、闲暇与教育的关系,明确人的教育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的结合,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动、闲暇、教育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与闲暇既对立又统一.劳动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闲暇教育是教育的第三种职能,学校应通过"外在因素确定法"和"内在因素确定法"开展闲暇教育.人的教育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的融合,二者的结合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在现代社会,要牢牢把握劳动与闲暇、劳动与教育、闲暇与教育的关系,明确人的教育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的结合,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责任是与一定角色相联系的,角色是责任感形成的逻辑起点。对角色的认知和认同、角色扮演的内在需要、角色实现的能力等是责任感形成的内在因素,外在环境和条件、角色被期待的程度等是影响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应分配每位学生以适当的角色担当,并及时给予其责任行为正反馈。  相似文献   

7.
"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它的"不偏不倚"思想主张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适中,从而使人的心理保持平衡.它认为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内在心理素质和外在心理素质,内外心理要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才能使人拥有平衡心理和良好的人格.要发展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应该培养他们"仁爱"的品质,要发展大学生外在心理素质应该加强"礼"的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价值,并且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体系,以保障其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环境指的是环绕在大学生周围能正面影响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人际关系所构成的环境.它是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形的高校德育人文环境.主要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人际环境.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环境的构建就是要突出对“人“的教育,纳知性德育于生活德育之中;就是要重视校园无形环境的建设,实现外在德育与内在德育的转换;同时要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即它要受到外在因素——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整个社会中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状况的影响;还受到内在的因素——研究与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人本身素质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与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时,往往重视对其外在因素的分析,忽视了对其内在因素的探讨。而在这内在的因素——研究、制定者素质中,观念、形态又是至  相似文献   

10.
试论师生伦理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道德教育在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相比,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社会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教育概论》,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其活动对象是人及其身心;其目的和任务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在学校道德教育活动中蕴涵着多重伦理关系的交织,其中包括教育群体之间、教育群体与教育个体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受教育群体与受教育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家之间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越来与频繁,英语作为当前全球通用语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学生的学习动力既包括外在动力,也包括内在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必须深入研究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的形成机制和重要作用。学生的外在动力主要是指在外在因素的刺激和积极影响下,学生由外而内  相似文献   

12.
阻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更多是来自内在的,包括教师个体没有形成学习的习惯,教师群体没有形成学习型文化;教师凭着经验和惯例教学,缺乏对经验和惯例的深层反思;教师凭着直觉做教学科研,缺乏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年轻的老教师”发展动力不足.阻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包括教师工作负担重、工作琐碎,校长的科层制领导风格等.建议学校和政府从激励教师内在因素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个正义的社会必然包括内在正义、外在正义及正义自省,三者不可或缺其一。外在正义要求外在环境和机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体;内在正义要求考虑个体的原初条件并对弱势群体给予补偿;正义自省是较高层次,是社会及个人对正义自知、自明所形成的自觉程度。内在正义、外在正义及正义自省在当今我国社会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周钧 《教师教育研究》2013,(4):51-55,12
阻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更多是来自内在的,包括教师个体没有形成学习的习惯,教师群体没有形成学习型文化;教师凭着经验和惯例教学,缺乏对经验和惯例的深层反思;教师凭着直觉做教学科研,缺乏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年轻的老教师"发展动力不足。阻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包括教师工作负担重、工作琐碎,校长的科层制领导风格等。建议学校和政府从激励教师内在因素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权威客观外在因素是由传统教育观念和国家法规赋予教师教育权利决定的。教师权威主观内在因素是由教师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决定的。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真实教师权威。没有形成真实教师权威和形成真实教师权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素质就是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的人的各方面能力的总和。素质的表现形式有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是指内化于人的精神层面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信息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是指外显于人的行为层面的素质,包括习惯素质、人际交往素质、身体运动素质等。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是使其素质结构完善的教育。下面主要谈谈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孙小梅 《文教资料》2007,(11):128-129
学习障碍是目前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形成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生理、心理方面的内在因素,又有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外在因素,因此对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应该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本文描述和分析了学习障碍学生的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的教育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因素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生和体育课程自身的不断进步离不开内在与外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推动,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教材及教学评价方式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体育文化、教育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教育的动力因素,二是接受教育的能力因素。接受教育的动力因素就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接受教育的能力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原有认知结构和智力水平三个因素。只有充分重视这些内在因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于战明 《天中学刊》2013,28(5):36-38
大学生志愿者主体性发挥的动力因素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和对"类"价值的追求是其主体性发挥的内在正向动力,而他们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功利性取向是其主体性发挥的内在逆向动力。社会对德性的追求、高校对志愿者的良性教育、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是大学生志愿者主体性发挥的外在正向动力,而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需求的工具性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志愿者主体性发挥的外在逆向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