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鲁迅《故乡》中的“圆规”用法为代表的一类修辞,疑乎借代与借喻之间。作认为,根据修辞构成、修辞本体与客体间的关系、修辞形式转换的内在规律来看,应是借喻而非借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古今学者关于《诗经·郑风·将仲子》诗旨的解说,认为此诗当为春秋时郑庄公族亲之人托情歌微讽庄公之作,隐斥祭仲诸臣谋及公族宗亲,致骨肉相残。《诗序》首句作推本之论,原本不误,续《诗序》者坐实其事,以为“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是诗人刺庄公之意,实为曲解。后人相沿以为诗陈庄公拒谏之辞,反致诗旨龃龉难通。至宋人疑之,弃《诗序》而惟以“淫奔之辞”视之,亦非诗作者之本意  相似文献   

3.
陈望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修辞研究,第一个站在理论的高度从美学角度系统全面地探索修辞规律,形成了语言美学的鲜明风貌。在构筑修辞理论体系时,始终以一个美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去观察和认识修辞现象,努力探求隐伏在修辞现象深层的美学奥秘。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修辞策略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风趣地说中国人有两大爱好,一日美食,一日美辞,美辞者,美的修辞也。中国人自古讲究修辞,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汉代学者刘向也说:“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所谓修辞,是人们为了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和组织的一种活动。从表达方式上说,修辞可以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辞规是一般性修辞的重要内容,是有待深入开发研究的重要的系列辞式。掌握辞规形式,对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意义重大。辞规形式多样,应是系统的组合。本文认为隐语是一种辞规形式。它不同于辞格形式,这可以从它的意义、结构、方法、功能、系统以及与相关辞格的关系上析而得之。隐语符合一般性修辞的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6.
“修辞立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在上古有特殊的涵义,具体一点说也就是它乃是一种假物取类,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不了解“辞”在上古的特殊涵义,我们对《周易》“修辞立其诚”的蕴意就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鲁迅《故乡》中的“圆规”用法为代表的一类修辞,疑乎借代与借喻之间。作者认为,根据修辞构成、修辞本体与客体间的关系、修辞形式转换的内在规律来看,应是借喻而非借代。  相似文献   

8.
文艺修辞鉴赏犹如“曲径通幽处”,“曲径”是文艺作品的文辞,“通”是修辞手法的分析,“幽处”是作品内涵和题旨情境。“由辞探意”是文艺修辞鉴赏“登堂入室”的必由之径,“以意逆志”是文艺修辞鉴赏“龙宫探宝”的必要手段,“显辞达意”是文艺修辞鉴赏“凤鸣九霄”的最高境界。分析一篇作品必然要经过“由辞探意”、“以意逆志”,以期“显辞达意”总揽全满之精要,这便是理解“辞”、“意”、“志”的三味。  相似文献   

9.
“穷照”而“绎辞” ,“独照而运斤” ,是刘勰认识论修辞观的主要之点 ;“秉心养术” ,“以待情会”是刘勰情会论修辞观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诞生后,国内修辞学界做出不少从认知心理角度解释修辞现象的努力。主要以辞格研究为中心,对于积极修辞的另一版块——辞趣的认知心理机制较少有学者涉及。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解释辞趣的认知心理机制,认为辞趣同辞格一样也是把图形和背景调试到最佳角度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是提升自身素质的最佳方式。兴趣是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著文渎书,都不能没有情感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西方修辞学从一开始就开始注意到除“情”、“理”之外,修辞人格即修辞者通过确立自己相对于受众的独有的信用和权威,对受众进行说服。总统就职演说辞做为身份地位特殊的人,运用隐形的特殊修辞资源进行演说,运用修辞人格方面具有相当代表性。本文仅通过美国总统布什第二次就职演说辞中应用到的特殊修辞资源--修辞人格展开简短分析,以此展示修辞人格的不同修辞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一、《周易》的物象在这里谈《周易》的物象指的是卦爻辞的物象。孔颖达《周易正义》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也。或取天地阴阳之象以明义者,若《乾》之‘乾龙’,‘见龙’;《坤》之‘履霜坚冰’,‘龙战’之属是也。或取万物杂象以明意者,若《屯》之六三‘既鹿无虞’,六四‘乘马斑如’之属是也。如此之类,《易》中多矣。或直已人事,不取物象以明意者,若《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坤》之六三"含章可贞"之例是也。圣人之意,可以取象者取象也,可以取人事者则取人事也。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要想说服君王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必须具有高超的修辞技巧。这导致了馨辞术的生成。因此,中国与西方相同,修辞术起源于说服别人。后来,天下统一,游说之“士”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以说服为目的的嫠辞转向书面表达的达意。  相似文献   

16.
修辞与逻辑     
修辞、逻辑各成体系而又关系密切。金兆梓《实用国文修辞学》说 :“文法者 ,言语律也 ,逻辑者 ,思想律也 ;发诸心 ,出乎口 ,何如斯为当 ,文法、逻辑之事也 ;修辞则不惟欲其当 ,必使吾之言说何如斯可以晓人而动人 ,使读者易于领会吾之思想与想象 ,然后修辞之能事始毕。故示文章之破格或正格 ,文法之事也 ,而修辞则在别文章之美恶 ;示思想之破格或正格 ,逻辑之事也 ,而修辞则在示别表现思想方法之巧拙 ,质言之 ,文法、逻辑予人以规矩 ,而修辞则欲使人巧者也。虽然 ,欲吾说之足以晓人动人 ,必吾心口先不背乎律 ;不然 ,蒙昧纠纷 ,乖刺抵牾 ,或者…  相似文献   

17.
陈科芳 《江苏教育》2022,(59):24-25
修辞有“大修辞”和“小修辞”之分,传统高中英语教学往往忽视了“大修辞”视角,因此有必要对其应用进行专题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和高考作文的评分要求,提出既要培养学生能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小修辞),使写作和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大修辞意识,更加科学生动恰当地使用语言,达到良好的写作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古典咖啡     
一、阅读〔宋〕苏轼的《超然台记》,完成1-5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輔糟啜镵,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相似文献   

19.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对修辞有过精辟的论述。他不仅关照了语言表达中的消极修辞现象,也注重了积极修辞格的运用。他从美德、美才、美情、美辞和美文等方面阐释了“情动而辞发,因内而符外”的修辞美学观,其关于修辞的解说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实例的支撑。这些对我们今天的修辞认知和修辞创造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