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触角深入各个领域,比较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受其影响,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批判意识、包容差异、注重内在性确实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其极端的不确定性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困扰。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触角深入各个领域,比较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受其影响,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批判意识、包容差异、注重内在性确实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其极端的不确定性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困扰。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通过对现代主义哲学观点及研究方法的批判,形成了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对教育理论及教育研究方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后现代主义某些学者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郑淮  杨昌勇 《教育学报》2006,2(4):22-25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检讨和批判现代教育理论的热潮。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批判教育的话语霸权和研究范式,同时倡导创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构教育理论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弘扬人的非理性和主体间性;批判性地探讨了现代的教育目的、制度和课程体系等,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厘清它们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理论的兴起,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许多学者投入对其研究中,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最初的世界公民教育的思想因子逐渐地萌发和成长,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正在悄然兴起一个大学文化研究思潮。研究的重点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理念与制度创新以及大学文化基本理论,这个思潮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教育研究在我国大陆有近30年的历史,大致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尝试期、90年代的持续发展期以及21世纪初近10年的高涨期。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的节律深受哲学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其研究主体主要是中青年学者群体,从研究旨趣看,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实践关怀意识,近30年来,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经历了一条由引进、介绍到本土化尝试的内在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思潮。在教育实践领域,它首先缘起于世界特殊教育改革,后扩展至普通教育领域。随着其理念为世界各国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对于全纳教育,人们的理解和论述并不完全一致。黄志成等学者综合国内外的主要观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研究最初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内率先兴起,20世纪90年代末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我国学者从定义、特征、类型、理论基础、研究过程和路径等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把握,在研究和论争中也对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透过“他者”视角China’s National Minority Education—Culture,Schooling,and Development一书,记录和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眼中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社会文化图景,聚焦了教育人类学领域关注的核心议题:族群、文化和教育,其中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等问题的探讨,在时下仍有其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凝聚了一批研究中国民族教育的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包括本书的引介者、译者在内,这一代教育人类学人对中国民族教育相关政策、成功案例、研究成果起到了推介、传播等积极作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推动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和民族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1.
批判教育研究作为北美教育领域一个"左"的理论思潮,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学术渊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精神构成其理论的基本旨趣。但因为对文化政治的独特偏好和话语的多样性,目前正出现"视角碎片化"趋势。因而,在美国社会"右转"的语境中,摆脱困境,走向理论与行动的整合是唯一之途。批判教育研究对于我国警惕教育功利化、市场化和庸俗化倾向,建构日常教育生活民主以致整个社会的公正和民主提供了富有实践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袁晓军 《文教资料》2007,(11):74-76
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被陆续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不同程度地运用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成为90年代文化批判的主要话语资源之一。应当说,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与方法在进入中国以后,不少的中国文化研究者对于不同的语境缺乏应有的反思和警醒,致使西方理论在中国本土产生了极大的错位与变形,甚至违背了西方文化研究的精髓与灵魂。本文拟从西方文化研究话语资源的中国化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研究及文化批判的引进,发展现状及其前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而备受关注,成为西方影响较深的一种理论,这项理论对中国当前的教育很有借鉴意义,也向当代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质主义的教育研究一直占据支配地位,致使少数儿童成为本质主义教育研究的"剩余",且少数儿童教育可能存有被理论"歪曲"等问题。全纳教育对被边缘化的弱势儿童的保护,对教育实质平等的关注,推动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为此,我们应该坚持本质主义建构和全纳教育批判统一的教育研究路向:一是要保持足够的批判力量,二是要廓清教育研究的视野,三是要关注儿童的境遇和教育事件。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叙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后来落户美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由丁刚教授等国内学者的介绍,教育叙事走进了中国。教育叙事起源于文学,因此,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语文教育研究当中,应该是理性的回归。广西潘冠海老师从语文教育研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反思型实践理论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思想源于杜威的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自从20世纪80年代在北美大陆兴起以后,迅速扩展到全世界,与之相关的课题成为教育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近20年来西方学者在反思型实践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介绍,内容包括反思型实践的概念、策略以及与反思型实践密切相关的行动研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规律的质疑,王逢贤先生晚年在其对博士生开设的"当代重大教育理论前沿问题"课程的讲授中,对教育规律是否存在、是否可知、有何特点、如何表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颇具独创的研究。经过一番深思,王先生最终将教育规律表述为"两种需要与两种可能的契合"。整体而言,王先生晚年的教育规律思想既具逻辑自洽性又富理论解释力,值得后辈学习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范式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悄然兴起于欧洲,七八十年代发展至高潮,并广泛地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者们对这一思潮逐渐关注。在其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范式正在发生着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批判封建教育,要求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使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它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而出现的.由于提倡工读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研究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70、80年代发展至高潮,并广泛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等各个领域。进入90年代,一些教育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教育研究方法表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