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翻译过程中应把握分寸的重要性,只有把握好分寸,在翻译创作过程中才能做到既忠实原文,又准确地传神达意,使作品活灵活现,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好分寸可对翻译作品好坏产生的直接影响,把握好分寸才能完整地解读原著的艺术思想和魅力,也是译者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再度创作和审美实现对竹笛艺术具有深刻的意义,竹笛艺术家的再度创作能力是审美实现的重要保证因素。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是实现审美价值的必经途径,只有当一度创作的乐谱进入到再度创作阶段,竹笛艺术的审美功能才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文章针对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再度创作的基础,以及再度创作的提高和审美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谈话分寸感指谈话的适宜性,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向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这为社会交际所需。把握分寸感应该权衡以下五个方面:亲与疏,放与收,直与曲,俗与雅,专业与平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人在意识的作用下,对画面一些相关效果的控制(如偶然性效果),和画面分寸感的把握,来完成一张表现自我的完整的画面,从而产生不同风格样式的画面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着新闻再度开发的问题。网络不仅是一种新兴媒体,同时又是一座新闻资源宝库。网上新闻资源数量庞大,为新闻的再度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对网络新闻进行再度开发,媒体与记者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6.
钢琴演奏中分寸感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演奏效果的好坏与否,这也是钢琴学习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分寸感把握不好主要导致表现不足和表现过火两种结果,即前者未能充分表现作品内容的深刻性和丰富性,而后者则超越了作品内容提供的可能性,显得过份和做作。文章从这两种情况出发,分析原因,从正确把握作品内容和表现两个方面讨论了在钢琴演奏中如何把握分寸感。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音响技术、音响师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其的整体认知度。提出了音响师的工作是一种再度创作工作并指出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音师应该具备的艺术素养、相关知识及要掌握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自我"与"非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命题,可以说是所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在画作上的集中表现。客观与主观、感性与理性、具象与抽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辩证统一的关系,无不体现在"自我"与"非我"之中,成为它们深刻而丰富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刘蔚 《华章》2012,(26)
声音表演艺术不仅展现了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原始创作意图与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风貌和内涵,而且展现了声乐表演艺术家创作的劳动成果.本文主要从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和作用等方面对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音乐的二度创作是指音乐表演者在演奏或演唱时,在遵守作曲家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运用自己娴熟的专业演奏或演唱的技术和技巧,充分调动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情感和表现力,对作品进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传达和再现。扎实的表演技术和技巧是二度创作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二度创作的必要条件,文化底蕴、生活阅历、情感和想象是二度创作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在先秦儒家礼论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孔孟荀礼论之差异,逻辑联系及其特点,孔子兼综“德”,“礼”,以“礼”释“仁”,孟子礼,义并论,统合情,理;荀子尊“礼”重“法”,综合“仁”,“义”,“礼”,孔孟荀礼论探究至善,重视内在的人性,人道和人的需要,注重人伦教养和理性规范的结合,体现了先秦儒家伦理精神的内在发展过程及其所具有的形上意义,它奠定了传统礼教或名教的主导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隆礼重法"是荀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显著特色.荀子的礼法思想奠定了中华礼法文化的基本范式,后世的儒法合流、王霸杂用思想可以从中找到初步然而是较为清晰的影子.荀子的礼法并重思想昭示我们,全面把握人治与法治、教化与强制的辩证关系,既反对片面的伦理主义,也反对片面的法治主义,是为政者所应时时注意的.  相似文献   

13.
《周易·大象》德礼治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大象》强调“德”的功能。“德”是礼与治发展的目的。《大象》思想是以德代治。从德、礼、治三者之关系看,由于德这一思想源于乾坤二卦象的“自然之德”,即要求君子具备天地之“健德”,因而“君子之德”也就具有理想化色彩;礼本为贵族集团所专有,其非现实性亦导致了礼的衰败;法治思想在象传中尚未成体系,它包含于德和礼之中,起着说明和补充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礼教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西周的政教制度到春秋的理论总结逮至汉代经学传统的形成,呈现出政治制度、思维模式、精神传统等不同层面的演变。以礼教为核心的六艺传统,通过与天人合一命题的融合,贯通在古人关于天、地、人三界的理解中,成为中国古代知识系统和信仰体系的价值核心所在,在传统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及人文创造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先在地决定了中国文论的文化基因与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5.
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礼仪教育是加强妇女道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肯定"知觉二元论"之主旨的同时,思考了一些进一步的问题.认为内在知觉的主体只能是脑本身,脑有觉知自身状态的性能;物理事件乃是外在知觉的意向对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梅洛庞蒂知觉理论的阐述,概括出其哲学理论:身体通过感觉 的综合活动来理解世界并以意义来表达世界;人的大部分活动是前反思的,其美学观点集中 于“美是由最小的知觉所阐发的体现行为”。其哲学的核心命题就是具象的首要性,同时, 文章还指出梅洛庞蒂理论的缺陷。本文是《批判美学与后现代主义》中的一章。  相似文献   

18.
掌握好人物刻划的“情理分寸”,是文学作品真切动人、令人信服的关键所在。《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十分注意掌握人物刻划的“情理分寸”。在书中,对笔下人物情感的表露、人物关系的揭示、人物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以及人物命运的死亡结局等等,都准确掌握其“情理分寸”,做到合情入理,恰如其分,使之体现出炉火纯青的适度美与和谐美,产生出真切可信、追魂摄魄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19.
礼是中国上古神权时代最根本的思想观念,"以礼治军"是上古时期社会政治、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三代以来"以礼治军"的战争实践充分证明了其历史的必然性。成书于西周初年的《军礼司马法》,就是"以礼治军"的理论总结。春秋时期,以礼治军的理论原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认可。春秋中期的宋楚泓水之战,则在事实上宣告了"以礼治军"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艺术知觉是一种对事物的表现性知觉,是区别于普通知觉、科学知觉的审美知觉。“审美局性”、“表现性”是审美知觉是否存在的两个关键性概念。本从艺心理学的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表现性”这一艺术知觉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闻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