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西湖 《成才之路》2012,(20):74-75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成长,也应当要关注教师成长,学生应当成为享受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亦应当成为享受教学的主体,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3,(19):1-1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犬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这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共同的理想信念、自由的探究精神及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民国大学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师生以学问为旨趣,教授前导,学生从游,朝夕相处,相互交流,关系融洽。教授对学生进行学业引领,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推荐工作。师生之间通过面对面交流、书信往来及联谊活动,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见之温馨,思之感动。反思当今,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担当育人使命、关心爱护学生、培育学生学术兴趣、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  相似文献   

4.
周振宇 《考试周刊》2013,(80):178-179
教育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特别是与学生应进行“以心换心”的心灵对话,解开他们的心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辅导员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高高在上的领导型、家长型教师转化为学生可敬畏的、可信赖的、可倾心交流的亦师亦友型教师。这才有利于新课程环境下的班集体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应以诚动人.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鼓励焕发学生热情.实现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新课标?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着重突出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学生为本;二是和谐,特别是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搭建公平公正的教育平台;和谐兴教,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就教师而言,关爱平等,合作实践,指导提高,亦师亦友是新课程观念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以诚心、爱心、耐心与学生共同构筑情感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徐翠叶 《新疆教育》2013,(3):138-138
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探究的课题,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高效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班主任,我和学生之间一直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时刻做好学生榜样,在班级内建立强而有力的班级干部,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希望和同学们共同建立优秀的班集体,给同学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9.
要使学生喜欢学习自己所教的科目,老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然后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式的新课导入,其次要在学习方法上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给予指导,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互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0.
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疏导吕绍采班级是学校领导下的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正式群体,这是学生经常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往往要花很大精力来作班集体的培育工作。在诸多工作中,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1.
陈树森 《快乐阅读》2011,(20):83-84
英语是大家十分重视的一门学科,在中学阶段为学生打下一个好的英语基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英语并热爱英语呢?俗话说"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即要多指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高效方法的掌握亦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元素。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因此,在我看来,掌握有效的方法这也许是英语学习最富有魅力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热爱英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为人师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以为: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母亦友的关系,要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还要谦虚、坦诚对待学生,教书更育人。  相似文献   

13.
陈锡 《成才之路》2013,(28):9-9
针对高职校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要重视良好的形象和端庄的打扮,举止大方得体;擅长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能寓教于乐;擅长与学生交流,和学生做到亦师亦友;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赞美学生,激励学生去挖掘自身的潜力。这样,才能受学生欢迎,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一、一切为了特殊学生的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对特教学校来讲,这不仅是未来的教育支柱,亦是目前特殊教育的趋势所在。我们培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运用于生活,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15.
杨骞 《教育科学》2007,23(3):54-57
教师在学校所施行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就是教师的实践。教师的这种“实践”,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既成就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实践亦就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追寻实现这种“双重”目的的学校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培养习惯就得从兴趣入的,同时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使学生能质疑亦能释疑,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地理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探究的课题,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高效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试图从教材处理、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和教学反思等各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体验失败与成功,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和他们共同成长"。作为老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课堂上要让感情交流贯穿始终,课下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本着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和家长多交流。亲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