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青年教师比武课——“分类”.其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第一幅图生1答:是熊猫,因为它是动物.教师给熊猫画上了圆圈.生2答:是刘翔哥哥,因为只有他得到了奥运金牌.教师说,“想得很好”.生3说:是护士姐姐,因为只有她戴帽子.教师肯定他,“你观察很仔细”.第二幅图生4答:是正方体,因为只有它有六个平平的面.教师给正方体画上了圆圈.生5答:是圆,因为只有它没有角.教师肯定——“非常好”,同时给圆画上了圆圈.在评课时,教师们对这一教学片断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理念过于开放,分类没有标准,在第一幅图的教学中,只能把熊猫单独分为一类,刘翔哥哥和护士姐姐单独分出来是不妥的.因为如果把护士姐姐或刘翔哥哥圈出来,那么人和熊猫就分在一起了,这样行吗?这样的分类还有标准吗?但我认为,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改理念的更新还是不够开放的.在学生提出刘翔哥哥、护士姐姐是不同的时,教师只是口头予以肯定,而没有在图形上用圆圈把他们圈出来.而第二幅图,学生提出正方体、圆是不同的时,教师却分别在图中把它们圈了起来.这说明教师心中也有人和熊猫分为一类是不妥的这样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自然专课”的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自然专课”是初小语文教学一个组成部分。从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引起学校行政和教师们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上期进行过一两次,但目的性不明确,有的学校甚至不知道“自然专课”是一回什么事。现在我想提出一些对“自然专课的肤浅看法,供教师们参考。什么叫“自然专课”?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自然专课”呢?我们必须研究一下“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才会知道。“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以后简称大纲)中规定:“从一  相似文献   

3.
下去吧     
有一天下大雨,体育课没法上,老师就带我们在教室里做游戏。他在黑板上画了个圆圈,说:“谁再来添几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圆代表太阳?”太简单了,同学们纷纷举手。老师随便点了一个人。这名同学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开始在圆圈周围添小线段,像太阳发出的光芒。不料,老师在一旁笑道:“第一笔就画错了!”这名同学一愣,有些怀疑地看着老师。老师说:“下去吧!”他就下去了。老师擦掉了小线段,回头问:“谁再来?”又一名同学大步流星走上讲台,拿起笔,开始在圆圈旁边画树。老师笑道:“有这么干的么?”这名同学也是一愣,既而回头看老师。老师说:“下…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圆圈     
这是美国作家布伦达乌尔巴奈克讲述的故事:在培训课上,主管巧妙地诠释了人的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几个小圈,在小圈里面分别写上“可靠的经验”“惯性的思维模式”“熟悉的工作环境”等等。主管说:这个大圆圈里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这是你的舒服区。在这个大圆圈里头,人们会活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与错误。”“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位积极的学员打破沉默:“会害怕。”另一位认为:会出错。”这时主管微笑着说:当你犯…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笔者有幸听了李敏老师在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的一节课“统计”,这节课给许多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有关教学情节进行摘录,并作简要评析,以期与各位同行共赏。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热身)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再请一位小朋友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教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生记分,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课…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圆圈     
约10年前,我在一家电话推销公司作为业务员接受培训。主管为了激励我们,有一次在培训课上用图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然后,他问大家:“谁能告诉我,这图意味着什么?”一阵沉默后,一位学员回答:“世界?”主管说:“基本正确。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或争端。”“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圆圈     
这是美国作家布伦达·乌尔巴奈克讲述的故事:在培训课上,主管巧妙地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几个小圈,在小圈里面分别写上“可靠的经验”、“惯性的思维模式”、“熟悉的工作环境”等等。主管说:“这个大圆圈里的东  相似文献   

8.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9.
王伯伯送画     
王伯伯在街上挂出一幅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众人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众人议论纷纷。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一个小孩。他说:“我猜中了!”说完,他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王伯伯望着小孩的背影哈哈大笑,说:“多聪明的小朋友啊!”  相似文献   

10.
第一部分 诗歌创作指导课 一、谈话导入 走进课堂,教师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圆:“这是什么?看看谁的回答最有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回答:圆圈、太阳、小朋友的脸、地球、皮球……教师再继续板画,黑板上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太阳。“到底是什么呢?”“太阳!”学生齐声回答,并热情地和太阳打着招呼,表达自己对太阳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一节生动有趣的课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请你们和我一起乘上时光机,回到课堂上去看看吧!"丁零零——"上课了。白老师走上讲台,说:"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做个游戏——画太阳,怎么样?""好!"同学们齐声回答。白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笑着说:"谁来给这个圆圈添几笔,让它变成一个太阳?"彭玉一听,一溜烟跑上讲台,抄起粉笔在太阳上画起了光芒。可还没  相似文献   

12.
O是什么     
提出“O是什么”这个问题,源于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一天,一位妈妈领着4岁的女儿上街。女儿看见墙上画了一个圆圈,便说:“这个念O。”这位妈妈听了以后大吃一惊,急忙问女儿:“这是谁教的?”  相似文献   

13.
<正>星期天上午,同学冯雪碧来我家玩。妈妈在家里的小黑板上画了6个圆圈,对我和冯雪碧说:“请你们在每个圆圈上添画几笔或更多笔,让它变成另外一个东西,然后用这个东西说一句话。比一比,看你们谁画得好、说得好。”我拿起粉笔,在第一个圆圈上画出了眉毛、眼睛、鼻子和一张微笑的嘴。我说:“太阳公公在对我微笑呢。”妈妈点点头。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教师来说.上一节课容易,围绕一个主题上好一节课就难了,而要让教师明白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就更困难了。课例研究就是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上课的教研方式。它通过广泛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跟踪式听课等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方式,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也许.同学们还在幼年时,就曾经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跳起美妙有趣的圆圈舞.现在,我们要探讨的两个数学问题中,数字小精灵们也是在圆圈上跳呀跳.不过,他们可不是“活蹦乱跳”.随着圆圈逐渐扩大,生动的数字舞蹈也向我们透出一些规律来.你不妨动手算一算,画一画,想一想他们的舞蹈中蕴藏着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16.
某校的“家长接待日”,家长们来到孩子所在的班级,听一位优秀的年轻语文教师上公开课。这节课上的是《孔乙己》,年轻教师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做得十分精美,各个教学环节都落实得很好,整节课几乎无可挑剔。然而就在这节课的收尾阶段,当学生提出一个临时生成的问题时,这位教师不得不板书。他那稚拙的字体,让在场家长们的态度立刻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赞许变成了怀疑!  相似文献   

17.
一、有这样一个活动,名字叫“七彩的桥”———犤情境再现犦这是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全校语文教师在阶梯教室听一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老师,说话还有点奶声奶气,举手投足间活脱脱一个中学生模样。下面是她的课堂教学片断:(投影出示:天边一道美丽的彩虹)师:小朋友们,猜猜到底是谁飞上蓝天画出了这座七彩的桥?生:画家。生:科学家。生:神仙。……犤小议几句犦学生就这样不着边际地在脑子里搜索着所有他们所知道的“家”。这也实在难为学生,这样的“七彩的桥”谁能画就?当然只有伟大的“家”们了。按理说这样的课…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养”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门课我们常常认认真真地辅导孩子学习,并误认为教养是孩子学习文化的自然结果,于是忽略了孩子平时的为人处事方式,以为这些小事孩子长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施行,新的体育教育理念逐步被一线体育教师所理解接纳,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实施新课标后有的教师认为课难上了,这是对的,因为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科名称、新的目标体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管理形式、新的评价思想,自然使体育教师感到新的体育课不知怎样上了。其实问谁,谁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新”是大家共同要面对。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曾讲过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老师,你所掌握的知识比我的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老师用手杖在沙土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又画了一个小圆圈,然后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部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因而接触的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捷诺的话提出一个让人深思的哲理:已知的东西与未知的东西往往成正比。“让人觉得无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这是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