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俭 《新闻记者》2002,(8):44-45
《上海当代新闻史》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员马光仁继《上海新闻史》出版4年之后的又一部新闻史著作 ,62万字 ,2001年10月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新闻界前辈王维在为该书所写的序是这样夸他的 :“当代人写当代史难 ,写当代的新闻史更难。……马光仁同志在主编《上海新闻史》之后 ,抓住思想越来越解放的大好机遇 ,奋勇前进 ,历时四年 ,做了大量工作 ,克服了许多困难 ,终于完成了《上海当代新闻史》的编撰任务。”1996年 ,他的第一本79万字的《上海新闻史》(1850~1949)一出版 ,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全国…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强化"本体意识"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2000年3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方汉奇先生的著作——《新闻史的奇情壮彩》。这本书收录了方先生21篇学术文章,是他从有关中国新闻史的10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大版块:…….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史研究已经走过了近90年历程,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个案史研究、地方新闻史研究、专门史研究、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等领域异彩纷呈,成果丰硕.在看到新闻史研究繁荣的同时,也应保持清醒的理性认知.因缺乏史学研究方法的更新,中国新闻史研究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种"学术内卷化"状态.当前,新闻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就如何突破当前的这种学术内卷化状态进行过多次探讨,各种研究方法,如社会史范式、口述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等等,为新闻史研究走出"内卷化"状态提供学术灵感.  相似文献   

5.
值复旦大学新闻系建系80年之际,我们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方教授从事新闻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近60年,他不仅以学者,也以过来人的身份,亲谈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往事和复旦新闻教育的光辉岁月.在他的口中,往事栩栩如生,震动心灵.  相似文献   

6.
范文澜先生说过:“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这位史学家的名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方汉奇教授的座右铭。今年刚满花甲的方教授,自从1948年在上海新闻图书馆从事《申报》史料的整理研究和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讲授新闻史专题以来,已经默默地在新闻史这块近于荒芜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了38个春秋。过去,他不管新闻史的教学工作是那么不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史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1992年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期间,举行了三次大型学术报告会。先后有40多人次作了专题发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对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主持这次会议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在题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报告中,全面回顾了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发表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他说,中国新闻史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27年到1949年,是其奠基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先后出版的各种类型的中国新闻史著作不下50种。其中,戈公振的  相似文献   

8.
今天能够参加(新加坡)《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出版座谈会,我感到很荣幸。我跟卓南生先生相识将近20年,主要是在中国新闻史研究这个领域进行交流和切磋。卓先生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报刊政论作者。作为一个学者,他有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中国新闻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的影响和知名度,不下于他作为一个国际关系学者的影响和知名度。报史领域填补空白作为一个中国新闻史学者,他有一本专著叫做《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是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化报纸开始诞生那个阶段,也就是十九世纪一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这一段新闻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杨琛 《采.写.编》2018,(2):18-19,89
沃尔特?克朗凯特被称为"美国主持人之父",他的人生经历非常的丰富,在履行新闻职业精神过程中,对美国新闻史,乃至整个世界新闻史贡献巨大.笔者在论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的不同时期,如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老年时期的经历进行全面概述,进而对人物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霍福红 《青年记者》2012,(18):106-107
我国学者对新闻史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历史学的年代划分进行断代史的逐期研究的.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而新闻史的研究则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在《上海闲话》一书内出版的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报刊史著作;1924年在美国纽约用英文出版的王英斌的《中国报刊的兴起》是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报业发展过程的新闻史著作;1927年9月在上海出版的蒋国珍的《中国新闻发达史》,是我国第一本通史型的新闻史著作;而同年11月在上海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则代表了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曾多次再版并有外文译本,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没有新闻。”这是80年代中期,一位学者对刚刚开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白润生说的。十几年过去了,当白润生数十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和《民族报刊研究文集》面世以后,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评价道:“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独辟蹊径,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家’。”有人称白润生“在中国新闻史界第一次树起了系统化的、全面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旗”。他在自己的那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1815—1874》追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源起,探讨了近代报业的发展轨迹。它清晰地展现了从1815年到1874年六十年间我国汉文报刊的发展变化,有不少独到见解。1966年他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就走上了一条略异于一般中国新闻史研究者的道路。也就是说,他那个时候就立志研究中国近代报刊。他首先翻阅了被许多学者忽略的“官版翻刻汉字新闻”。他获得了研究中国近代报业的珍贵史料。他还从著名的研究中国新闻史专家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报刊史>的价值与特点 1927年11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被公认为我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研究由零碎的探索阶段走上了系统化研究的道路,成为在很长时间里无人超越的高峰.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问世,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攀上了新的高峰. 1978年夏,方汉奇开始了<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写作,到1981年该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历时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14.
某一学科自身学科史的形成与发展是该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新闻传播事业的发达,促进了新闻史研究的开展.随着新闻史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对"新闻史学史"的研究,即对"新闻史"这一学科的学术史考察也提上了日程.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对报人名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史学术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倒"四人帮"以后,百废俱兴.新闻史这个向来冷落的学科,也开始热闹起来.仅过了短短的五年,新闻史的科研和教育就取得了较大成绩,超过文革前十七年.就已出版和将出版的教科书、资料汇集来说,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刊史话》、《中国现代新闻史资料选辑》,暨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央广播学院合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央广播学院的《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中国广播史料选辑》,复旦大学新闻系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了进一步修订,《中国新闻史稿》即将撰写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12,(36):90-91
辜晓进是以《走进美国大报》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闻名的,那时他是新闻传播业界的一员,后来他还有不少著作出版,但这本书是奠基之作。现在他转到新闻传播学界,再出新著《当代中外新闻传媒》,值得祝贺。这部书稿与传统的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的  相似文献   

17.
张淑芳 《今传媒》2009,(6):89-90
一直以来,新闻史的教学都被认为是枯燥的,甚或有人质疑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中的地位,因为没有学过新闻史的新闻工作者大有人在.笔者在教学中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希望能为这个质疑作出一个全面的答复,或者说能够真正为新闻史的教学提供一个坚实有力的理论与实践基点,进一步,从实践上去说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玉明教授.他就我国新闻史的研究以及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总结10年来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方法,不难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贴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中国新闻史本体意识的缺失、中国新闻史过分依赖革命史和政治史、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仍未解决。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借鉴中国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宏观视野审视100多年来丰富的新闻史料,培养研究的自信力,着力研究民族新闻史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20.
“合作性学习”在新闻史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史在新闻学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政治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家庆教授认为,新闻史应该是新闻教育中六大核心课程之一.这六个核心依重要性排列,应是新闻史、新闻学、传播理论、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