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教授鲁洁曾深刻剖析当代教育的弊病 ,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世界 ,着力于教会人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 ,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1〕现今 ,学生读书、接受教育 ,几乎都是为了将来谋得一份好工作 ,为了在激烈的功利性竞争中击败对手。教育的功利性 ,导致我们的教育用摧残人的方式促进着人的发展 ,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面对教育出现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教育 ,追求真…  相似文献   

2.
胡敏 《江西教育》2007,(2):32-32
“让每一个人都和谐地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让“和谐”的旋律在孩子心中荡漾,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教育无一例外是追求育人的教育,无论教育的过程是多么的复杂多变,但教育“尊重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活,追求人的自由”的宗旨却始终不变,这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奉行“行知兼善,爱满天下”的至善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讲,至善教育是让小学生体验到爱的教育。 一、“至善”教育的内涵 “善”有三层涵义:一是善良,指人的品德;二是美好,指人的状态;三是善于,指人的能力。“至善”的“至”有“到”和“极、最”的意思,而产生了“追求善、达成善”以及“善的极致”两个内涵,至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力。至善教育要求教育要对学生呈现出内心的善良,要尊重、理解、关爱、宽容学生,要对教育奉献,对学生负责,而这个要求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爱和快乐,并能将这种爱传递到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至善教育的理念既契合了陶行知先生“行以求知知更行”的知行合一学说,又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相融,是求善与至善的交相辉映。因此,“至善教育”就是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养育善心,崇尚美好,追求卓越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育界上下对评价高度重视,掀起了改革的热潮,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评价目的模糊,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固定等等。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探究的步伐。笔者认为,当前语文学习评价应试图追求“绿色评价”。杨叔子教授说:“对人的教育不‘绿’,对人脑的开发不‘绿’,那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能‘绿’?”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扬起“绿色评价”的旗帜,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浓的绿意。那么何为“绿色评价”呢?  相似文献   

6.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满足人们的快乐需求和快乐发展,并教会人们如何享受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让教师快乐地工作.还教育永远的快乐”应该成为教育者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推行“真快乐”作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真快乐”作文,就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坚持“以‘真’为出、发点、以‘快’为过程、以‘乐’为追求目标”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实现从“怕作文”到“爱作文”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批评过去的应试教育有很多问题,知识一大堆,文本不着边’,这是一种遮蔽。而我们现在有另一种形态的遮蔽,我们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说难听点。就是各种各样的‘表演’。恰好这种‘表演’使学生不能直面文本。……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生命。把人的内在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提升起来.就是善于直面自我、直面自己的生命。”只有直面文本.直面语言.才能直面人的心灵.直面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在探索从“为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回归到‘本真’的教育”,“本真的教育是一种既教人怎样生存,又导人以为何而生存的教育”。(鲁洁语) 失真的教育往往使我们与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往往违背人的生存本性与价值追求。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课堂     
我们正在探索从“为功利所围的‘失真’教育回归到‘本真’的教育”,“本真的教育是一种既教人怎样生存,又导人以为何而生存的教育”。(鲁洁语)失真的教育往往使我们与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往往违背人的生存本性与价值追求。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岁崇敏近期发表了三部教育理论专著《教育的智慧》《教育的逻辑》《教育的价值》,在“教育‘三部曲’暨价值主义教育研讨会”上,他指出“当我们捧着先人发明的指南针而迷途不返的时候,应该反思的不是指南针的价值,而是制造和使用指南针的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华山 《教师》2013,(36):51-51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幸福。追求儿童幸福,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真正的好教育,从来都是从人出发,为人的发展服务,还教育应有的自由,让教师快乐,让学生幸福。学生幸福成长的平台不仅在课外也在课内,不仅在校外也在校内,幸福的课堂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表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汪丽梅 《文教资料》2006,(12):103-104
快乐教育,是一种用学习的愉快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愉快发展的办学模式,旨在通过促进人的自主发展、情感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等各种素质发展来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实现快乐教育对人的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包括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达不到精神层次的‘人文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见《中学语文教学》2000,9)。关于人的“精神”的教育,绝不仅限于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等等“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而且要从学生的“人格”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切实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人,一个作为人的“自我”生存、发展应当具备哪些“精神”?怎样才能充分体现“自我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人”,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海 《四川教育》2007,(7):15-15
学校个性最集中地体现在所培养出的人的个性。我校的文化传统是一切教育活动皆指向人、影响人、发展人,并追求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愉快体验和感受,“幸福的事业、快乐的童年、成功的体验、自信的成长”是学校师生及家长对愉快教育的理解、选择、追求和实践。愉快教育的价值追求中,基点在人,在于参与教育过程中多种主体对教育价值倾向的认同,共同发展,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1995年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信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训练文题]温家宝曾说:我们讲‘真’,就是要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就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世界发展的规律。我们讲‘善’,就是要在为了中国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我们讲‘美’,就是要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那么,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以开放式德育研究为契机作为突破口,构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人的教育,树立“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人的成长总是指向未知世界,是多维度的,人的不确定本性预示着人的发展的“可能”与“变化”。这一特质量终确定人不能成为抽象原则的奴隶,而要求人不断地去创新,以超越现实存在着的种种限制。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尽最大努力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是开放式德育所推崇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