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中的数学化,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小学数学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知识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通过思考学习数学,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数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动的生活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时时洋溢着生活气息,更富有情趣和魅力,使数学课堂学习更加自然有效。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理论的数学成为生活的数学,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对数学的个眭化体验,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结合平时的教学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从而使数学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更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但我们不能曲解和硬套。下面就数学知识生活化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课堂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将初中数学课堂打造为"生活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要架设好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享受"数学,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17):167-168
所谓课堂教学生活化,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活化的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案例,进行生活化的练习,使课堂内容与生活关联更为紧密。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积极探索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善于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连接的纽带,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而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更具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连接点,架起两之间的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罗兰兰 《中学生电脑》2011,(11):52-52,54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的精神,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我市课改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四年,下而谈谈笔者在这几年教学中关于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下面笔者谈谈对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而小学生普遍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将生活素材应用于数学课堂,不仅促进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小学生具备了在生活中应用好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发挥好生活素材的作用,并积极地进行数学的生活化实践,促进我们数学教学工作的提高,以生活化的素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体验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面就谈谈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住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衙就谈谈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面就谈谈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生活数学的教学观: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又要注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只有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才能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经历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鼓励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在教学中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下面谈谈作法。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主动在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实践应用,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文章从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含义出发,简要分析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意义,进而从课堂教学引入、课堂探索活动的开展、课堂归纳总结、课后拓展学习等环节入手,分析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的文化教育中,数学在教学课程中的课程量占极大比重,可见其重要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的学科,只有将高段小学数学生活化了,才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所谓数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地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继而发现数学中所蕴含的更深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生活中的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