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其出现之日起,生态博物馆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解释的现象和聚讼的焦点.尽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生态博物馆有300余所,中国仅区区几所,但它们对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发展的影响却是深刻的.多年来,学者们对生态博物馆的性质、信念、价值观、目的、特点、工作方法、组织建置和管理体制等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和讨论.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或许是为了突出生态博物馆的特点,在生态博物馆发展初期,学者在阐述生态博物馆的特点时,常常采取对比和分离的做法,将其与"传统博物馆"进行比较,视其为传统博物馆的对立;更有学者认为生态博物馆是叛逆者、造反者.这种做法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即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的"另类",是"试验田",是特定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怪胎".还有一些人甚至等着看生态博物馆的笑话,预言了生态博物馆的消亡.在一般博物馆学中,也只在博物馆发展史中捎上一笔,将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因个别人的冲动而出现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生态博物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博物馆一词诞生于法国,由乔治·亨利·里维埃(GeorgesHenriRivière)和雨果·戴瓦兰(HuguesdeVarine)1971年创造了人处于环境中的生态博物馆学的概念,其实早在1968年,他们已经在法国的乌尚岛和布列塔尼半岛等地已经开始试验这一观念。人们高兴地看到,经过了30多年,生态博物馆理论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无论在法国,还是世界上。1、基本观点:人处于他的环境中生态博物馆产生于跨区域社区中(例如地区自然公园和城市社区),甚至可以说是1963年法国非集权政策的产物。按照里维埃先生和法国自然公园的博物馆学家的思想,这一新型博物馆具有三个基…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生态博物馆的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博物馆学家新井重三构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生态博物馆解读体系和"核心—卫星设施"模式,在九十年代被视为乡村振兴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1998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创立了"田园空间博物馆"制度,在日本全国建设以研究、保存、活用三项基本功能为原则的、"没有屋顶的"田园空间博物馆,最终的目标是要为该地域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著名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先生曾对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以来,世界博物馆领域发展和博物馆学演进过程中的一系列分化事件进行了科学梳理,并指出"博物馆发展中的分化与整合不是孤立的,它是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中产生的分歧,并且形成了两条各有侧重的思想路线:一条是以博物馆功能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著名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和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精心的指导下 ,于 1 998年 1 0月在贵州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 ,成为中国博物馆领域新的博物馆类型 ,引起了国内外博物馆学界的关注 ,得到了贵州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 ,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 ,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抛砖引玉 ,试图获得好的“药方” ,使矛盾逐一得以解决 ,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笔者不甚感谢之至。  一、生态博物馆社区遗产保护的差异性和存在问题  生态博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是现任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主席、荷兰博物馆学家。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研究了近二三十年来荷兰博物馆超常发展以及随之而产生的藏品、观众剧增的现象及其形成原因,对上述这种令人喜忧参半的博物馆“消化不良症”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文章原来的题目是《荷兰博物馆:一种财富的困扰》。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同传播学有着纽带般的不解之缘。研究和确立博物馆传播学的尝试,无疑会加速博物馆学与传播学两种学科的融合,开拓博物馆学理论的新领域,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我国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印度生态博物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有丰富的人类化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遗产,为了确保可持续性和发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理论研究。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化和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探讨社区、遗产和发展的关系。一些博物馆学家选择了一些适宜建立生态博物馆的社区进行了研究。1999年1月,在毕德卡(Bedekar)教授的领导下,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建成了考莱社区博物馆(Korlai Community Museum)。此生态博物馆得到国内外公认,也是至今印度仅有的一个生态博物馆。今天,有一些生态博物馆项目正在策划和创建之中,特别是在印度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生态博物馆理论在贵州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博物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张白纸,只是到了1995年初经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苏东海先生的引见,才使得国际著名的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不远万里来到贵州。在以苏东海先生和杰斯特龙先生为首的中挪博物馆学家组成的课题组,经过实地的考察,制定了在中国贵州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报告,国家文物局和贵州省政府决定,在贵州六枝梭戛苗族社区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在筹划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的第一阶段中,对在苗族地区建生态博物馆的问题在贵州也有争论,甚至有持否定意见者,对于一种新的理论和概念的引进,有争论、有否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梭戛生态博物馆肩负保护与发展双重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70年代,当生态学理论引入博物馆学研究领域时,触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开始步出“神圣殿堂”的域限,走向文化的原生地,从而使文化和它所处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生态博物馆大大拓展了传统博物馆藏品、建筑、科研、教育、观众等概念,一个崭新的具有广泛社会联系和社会行动的博物馆时代到来了。二十年后的1995年春,挪威生态博物馆学专家受贵州省的邀请,与中国博物馆学家组成课题组,考察我省十余个村寨,有目的地寻找适合生态博物馆生长的土壤。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经各有关部门不懈努力,中挪合作的文化项目,中国第一座…  相似文献   

11.
一结构成份的个别和一般博物馆学是现代科学中一支年轻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博物馆结构是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的一个方面。科学发展到今天,分支越来越细,独立性越来越强,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博物馆发展到今天,纵观,当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窗口;横览,应是社会和自然纷繁万千的屏幕。很显然,综合性是博物馆学的特征。构成各类博物馆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物与人。而物与人之质和量的不同,决定博物馆结构成份的不同。比如自然博物馆,它拥有动植物和矿物等藏品,就必须有标本制作人  相似文献   

12.
围绕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从理念、实践与研究等多个角度,向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教授理查德·桑德尔(Richard Sandell)提出了问题。桑德尔教授结合自身博物馆工作经验和学术研究,对于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讨论了博物馆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博物馆学的发展和学科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对象与内容包括了藏品研究与博物馆学研究两个部分。围绕藏品的科学研究,不仅彰显了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特色,还为博物馆赢得了科学研究机构的美誉。单纯的博物馆学研究或许不能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研究机构,但一个博物馆若要成为优秀的博物馆,必须重视并开展博物馆学的研究。对于博物馆研究者而言,理想的知识结构是既有相关专业学科的训练,也需有良好的博物馆学修养。  相似文献   

14.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发端于 1 972年。这个运动是国际博物馆界的一种新思维和改革传统博物馆的强烈愿望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思潮以及这种思潮的实践运动。 30年来 ,这种思潮有力地影响着国际博物馆界的传统思维 ,同时它在实践中又不断调整自己 ,从而得以与主流博物馆并存于多元化之中 ,相得益彰。一、法国是生态博物馆运动的发祥地 ,是生态博物馆思想的故乡法国博物馆的思想史是非常丰厚的 ,就连法国博物馆现代化改革都可以远溯到二战期间的维希政权时期。可见生态博物馆思想和之后的新博物馆学诞生在法国就不足为奇了。法国是以农立国 ,在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博物馆通过时间和空间交流,在交流方法上,专业博物馆学面对特定挑战。所有生态博物馆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交流方法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博物馆史是博物馆学重要的组成关照对象。某种程度上,它犹如一面镜子,是博物馆进行自我反思的载体,其清晰度与景深决定着博物馆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而博物馆学史直接梳理自身的发展演进及其社会关系与脉络、责任使命、理论实践,更能体现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的自觉程度。值此国人引进并建设博物馆作为启迪民智和文化教育工具110周年之际,本刊推出一组相关文章。它们有对国人所建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历史回顾与意义追寻(曹玉星);有对中国博物馆学教育早期发展的梳理和分析(李军);有专门研究遗址博物馆的起源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为基点,分析研究了苏州市博物馆群体建设中的博物馆学诸问题。作者指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博物馆建设应是博物馆学有关理论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性、文化遗产性、记忆性及群体性的完美结合。既要重视建设中的博物馆学要求,又要强调该城市对博物馆的需求感及博物馆建成后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诉诸于眼”的实物性和实物的真实性。作者还提出了在苏州陆续建成11座博物馆的可能性。此文给予博物馆学术界对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建设的原则和特点的研究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英美博物馆学传统和新博物馆学的影响下,以欧陆为代表的传统博物馆学体系逐渐势微,作为传统博物馆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史研究同样处于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针对此现象,首先,文章通过重回博物馆学体系的方法来界定博物馆史在学科中的位置,以及博物馆史的内涵与外延;其次,罗列西方博物馆史的几种书写,不仅为我们呈现了西方博物馆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且还为我们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最后,文章回到中国语境,直面中国博物馆史与博物馆学体系所面临的困境,从博物馆学的"四对关系"角度来探讨中国博物馆学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美学与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步入21世纪的博物馆将充当“美的使者”,通过博物馆这一美的园地,向人们传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以美化社会、美化人生,在创造新世纪文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博物馆事业,需要合乎世界文化潮流的、全新的博物馆学理论指导。现在的博物馆学多侧重于博物馆应用技术与理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职业道德是对公共博物馆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明确阐述,并以此为指导确定博物馆在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专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介绍了国际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及其核心价值观,回溯我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历程与现存问题,提出以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博物馆学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