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世界首例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迅速引起广泛评论与争议的同时,也给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1月底,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已经诞生,一时间科技工作者的科研伦理成为焦点热点话题。为了更好地理解科研伦理,我先辨析一下两个与之关联的概念,一个是人们总挂在嘴边的"科技是把双刃剑",一个是科研道德。"科技是把双刃剑"通常指的是一项科技成果的工具属性(就像已经制成的剑一样),它原本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4-I0014
[导读]电子显微镜下一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H9T细胞。目前该研究还停留在实验阶段,简悦威的小组还未将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iPS细胞培育成CD+4T这样特殊类型的白细胞。电子显微镜下一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H9T细胞。科技日报讯在战胜艾滋病的漫漫长路上,人类又迈出了一小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目前借助基因编辑技术,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成功培育出能够对抗艾滋病毒感染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4.
辛孟韦 《百科知识》2021,(30):54-5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内外涌现了一大批新兴科学技术,例如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科学技术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潜在性危害,而且技术的基本特性如复杂、不确定性以及潜在风险也逐渐提高,比如2018年底,"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了国内外人士对科技伦理的广泛关注.同时期,国家卫健委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了依法依规处理.正是有着这些潜在危机,技术预见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5.
该村村长尼塔吉对记者道:"在过去的15年中,双胞胎的数目急剧增多,令人难以置信.以后生的双胞胎可能还会更多,只是我们村的婴儿死亡率也很高,一些双胞胎生下不久就死了.  相似文献   

6.
许多携带艾滋病毒的母亲会把艾滋病毒传给自己的新生婴儿,这是无数家庭的悲剧。最近,美国科学家似乎成功地治愈了一个艾滋病婴儿。这位婴儿在孕育了35周后早产,其母亲在临产检查时发现感染了HIV。医生决定对出生31小时的婴儿进行鸡尾酒疗法治疗,也就是各种艾滋病治疗方法多管齐下。29天之后,在标准测试中,婴儿体内已经无法探测到艾滋病病毒。21个月后,婴儿体内无法探测到  相似文献   

7.
科技情报站     
正学习语言靠天赋还是靠努力?这是个问题学习语言真的需要天赋吗?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基因和后天环境同样重要,都会影响语言的学习。科学家们征集了一组同卵双胞胎(100%相同的基因)和一组异卵双胞胎(约一半的基因相同)进行研究。这对同卵双胞胎早已分开,生活环境完全不同,但他们在学习语言时,受到的遗传因素的影响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8.
林密 《百科知识》2013,(12):4-6
人们对于双胞胎的关注大多局限于相貌和性格是否相似,是否有共同的爱好和生活习惯,以及是否有心灵相通的现象。但是,随着多年来对双胞胎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的不为人知的双胞胎奥秘。双胞胎的模式对于人类双胞胎现象,现有医学文献记载了几种模式。一是异卵(双卵或多卵)双胞胎,由女性一次排卵两个或以上并同时由两个或以上精子授孕而产生,由于有50%的基因相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小孩不爱上学,许多家长可能就气不打一处来。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对6个国家的13000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后发现,不爱上学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基因。参与该项研究的双胞胎年龄为9至16岁,分别来自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俄罗斯和美国。研究者们比较了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婴儿。参与这一项目的科学家们在6月27日晚上宣布了这一结果,他们利用基因修改技术培育出了30个婴儿。此外,其中两个被测试的婴儿被发现含有来自三位不同成人的基因。据研究人员称,这项实验历时超过3年。  相似文献   

11.
美国首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婴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和麻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3月3日在第20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实现了对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的"功能性治愈"。  相似文献   

12.
正1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反思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伦理热议,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实际上,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着很大的伦理风险。首先,技术产生相应的伦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来看,基因编辑技术拓展了新的领域与空间,而相对稳定的伦理还没有触及这些领域与空间的时候,就会导致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巨大鸿沟,引发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其次,高科技伦理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科技本身的发展来看,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08,(7):10-10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艾滋病目前仍然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绝症,但科学家们此前却发现有人天生就具备HIV抗体。美国科学家目前称,通过“编辑”人体的某些特定基因,他们目前已经找到一个可以使得所有人都获得艾滋病免疫力的新方法。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自然一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上。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驾驭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迎接新兴技术带给人类的新变化和新愿景,应对扰动性较大的生命技术、人工智能等带给人类社会的新挑战,是当前亟待回应的重大课题。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导致各界"恐慌性热议",遭到全球学术界的普遍谴责。各界的关注既有对技术发展伦理规约体系滞后的反思,更有对新技术应用后果不确定性风险的深层担忧:"技术是不是在更深层次上与风险形  相似文献   

15.
感染艾滋病的新生儿获得”功能性治愈” 今年4月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和麻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首次实现了对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的“功能性治愈”。最新研究成果为根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正2002年3月初,一则新闻轰动了芬兰。一对71岁的双胞胎兄弟在同一天不约而同地骑自行车沿着同一条公路出行,却先后发生车祸身亡,时间仅相差两个小时。这种双胞胎遭遇的巧合传闻经常被报道。例如传遍世界的一例巧合发生在美国一对双胞胎兄弟吉姆·刘易斯和吉姆·斯普林身上。他俩出生五个星期后,分别被两个工人家庭收养,过了近40年才得  相似文献   

17.
<正>一项新研究表明,与后天环境因素等影响一样,基因对与语言相关的大脑活动的确存在影响。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征集了一组同卵双胞胎与一组异卵双胞胎进行研究。他们重点考察了这些双胞胎在接受新语言时大脑左半球额叶的活动情况,这一区域此前被证实主要负责语言处理等任务。研究人员通过"脑磁图描记术"记录受试者在学习新词汇时的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病毒结构图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已有450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已夺去2500万人的生命。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全球预计到2010年HIV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在日益严重的疾病传播面前,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人类能征服艾滋病吗?怀疑归怀疑,但人们还是把征服艾滋病的目光看好基因疗法。那么基因疗法在今天对于艾滋病只是一种理想呢,还是正在实施呢?实事求是地说,虽然人们现在还只是在观望,但基因疗法治疗艾滋病越来越有希望。从基因变异认识药物的有效性瑞士的一个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许多科幻作品常提到"设计婴儿"概念,比如科学狂人想要控制世界,他们开始从胎儿抓起,为胎儿提供超能力特征,于是带着量身定制超能力的婴儿们就降临于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曾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2018年11月26日,中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团队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  相似文献   

20.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3,(16):11-12
血液"指纹"科学家在血液里发现了一种化学"指纹",可以在婴儿一出生时就通过验血发现其长期健康状况和晚年衰老速度的线索。英国研究人员对6000多对双胞胎的血样进行了分析,发现22种代谢物和人的衰老存在直接联系,并且人的年龄越大,代谢物含量越高。其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