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三) 纵观中国纪游文学的演变,从题材和载体的角度粗略考察,基本上是遵循着两条线索向前推进:古代纪游文学是山水游记为主体,文化型或社会型的纪游处于次要地位;五四文学革命所开创的现代纪游文学系统,一直延伸到三十年代,是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游记与以“社会相”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纪游文学相辅相承地并行发展,那些传统的纪游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社会转型、知识分子身份分化等造成文学精神的衰变,进而影响到对现实的介入,精英作家对历史发言的气魄大于对现实发言的勇气。新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对底层文学、都市文学和知识分子题材文学的干预停留在道德、消费、戏谑的价值立场。新世纪底层文学中部分作品带有康德道德哲学意味,爱情题材作品中出现某些回归爱情本体的迹象,带有宗教精神倾向的作品表现出欲望化时代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初,文坛上掀起少年写作的热潮,他们以"我手写我心"的真实传达了他们的成长体验和心路历程。他们笔下,家庭、校园、青春、爱情、友情成为他们主要关注的题材,并从中传达了他们的生命体验。但在家庭、社会、西方后现代人文价值的影响下,他们的生命体验更多的是虚无与孤独,另类与叛逆、沉沦与消沉,这些消解了理想的光芒,也消解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晚清民国时期,坚守传统诗词创作的女诗人在时变中打破传统文学话语体系,让创作焕发出新光彩,潮汕女诗人在文化转型期的诗词创作尤值关注。潮汕地处地南沿海,崇尚儒学,晚清以来社会呈现新旧并存、中西交汇的多元特征。女诗人深受传统文化、地域语境、时代观念的影响,诗词创作题材更为广阔,情感更为丰富。潮汕女诗人卢蕴秀、游郁英、许心影等的诗词创作涉及纪事诗、山水诗、纪游诗、怀古诗、赠别诗等,既反映近代潮汕地区的文学风貌,亦可窥视地处东南沿海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经历与情感体验。分析其创作的诗词,可发现创作时的艺术风格、价值观念与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相密相连。考察这一时期潮汕女诗人群体风貌,对重构近代地方文学景观、理解近代岭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有着独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高满堂的新世纪工业题材电视剧为个案,通过对人物所承载的价值理念剖析当下工业题材创作在价值理念上的变迁,即在后工业精神的观照下,工业题材创作对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工业文学为代表的旧工业精神和以新时期改革文学为代表的新工业精神的承袭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高满堂的新世纪工业题材电视剧为个案,通过对人物所承载的价值理念剖析当下工业题材创作在价值理念上的变迁,即在后工业精神的观照下,工业题材创作对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工业文学为代表的旧工业精神和以新时期改革文学为代表的新工业精神的承袭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文学经典是文化和文学传承的核心,反映了某一个时代人类精神的面貌,体现了作者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命体验和想象生成。文学的跨文化交流与跨媒介重构是经典的传承与变迁的重要方面,不但可以使经典本身焕发出新的生命、折射出新的光彩,还可以帮助我们推进本民族文化的解构和建构。在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分化的大趋势下,研究文学经典是树立和坚守基本道德伦理和价值规范的途径。新世纪的文学经典要重新走入民众的生活,文学经典研究要重建"公共性";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当成为加深中外文化交流、化解可能的文化冲突的排头兵,应当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命存在主要表现出三种本质和内涵,即自我认知生命形式、群体交往生命形式和智慧超越生命形式,同时具有三种价值,即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智慧价值。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生命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生命认知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审美体验和转化学生的生命成功体验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吴省钦是清朝中期重要的名臣,博学广识,著作颇丰,尤以诗歌为代表。其中纪游诗歌是吴省钦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从其前期纪游诗入手,分析吴省钦差前期纪游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以便对吴省钦的纪游诗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文学与生活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即文学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关于体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生活体验、艺术体验、生命体验。所谓生活体验,是创作的基础,它保证文学创作者的笔端生出真实的月亮,而不是虚假的投影。但生活体验往往是粗糙的,需要作家对其进行提炼加工,整个过程是美化生活的过程,也是进行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它保证了文章的艺术魅力。最后是生命体验,小说家陈忠实认为"生命体验由生活体验和艺术体验开始,是对生命的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