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乐 《体育世界》2010,(3):58-5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运动性疲劳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以及比赛成绩,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物理康复、高压氧、中医药和心理康复,中医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医术,同时也是很神奇的一种治病的方法,副作用也很小,我们要把我们国家所特有的国粹发展下去。所以主要谈谈如何利用中医药来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利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前景与思考,为广大运动员消除运动疲劳提供帮助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动疲劳发生时,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疲劳的消除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中药因其成分天然,安全有效,在抗运动疲劳方面有其自身优势,本文针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医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动性疲劳中,大多数运动员有肌肉疲劳、脾胃功能失调、阴虚、气血双虚等症状,用气血双补的中药八珍汤加味组成的抗疲劳合剂,有健脾补气、补血活血的功效,能改善人体代谢紊乱,迅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补肾健脾类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和补肾健脾类中药对免疫、内分泌、物质代谢等系统的影响,及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药是一种抗运动性疲劳的营养干预手段,大体可分为复方和单味。中药对人体的运动能力、骨骼肌状态、免疫能力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中药抗疲劳的调节机制、中药抗疲劳的方药筛选原则、中药抗疲劳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就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开展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对国内运动人体科学领域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分析了用药物动力学方法研究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的优势所在。结果表明:运动人体科学领域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的药理学研究仍需完善,有效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应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8.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筛选与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文献中消除运动性疲劳的183首方剂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筛选出常用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15味,并对其药物功用及消除疲劳的机理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运动性疲劳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出发,对中医药理论在应用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方面进行分析和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健脾生血中药对消除小鼠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对长期训练小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训练的同时服用健脾生血中药能显著提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并能显著降低血尿素、肌酸激酶,同时还有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乳酸的趋势,说明健脾生血中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药调节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中医药原理,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辨证分型、五脏调节和方药筛选规律进行探讨。认为运动性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的发生过程,并发展成慢性疲劳综合症;根据整体功能态的改变可分为肝气郁结型、肝脾不调型、气阴不足型和湿热内生型;调节机制以肝为核心,有赖于五脏功能协调;根据辨证立法和以法选药的原则,筛选了缓解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对中医与少林武医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少林武医和中医的内在联系,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国养生术所揭示的整体养生观、主体参与观和立体运动观对运动医学的借鉴作用。强调了中国养生学所提供的有关动静之性、动静之式和动静之比的历史经验对运动医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中药是我国特有的宝贵遗产 ,中医理论应用到运动性疲劳的论治上获益颇深。本文从中西药方法论的差别出发 ,阐述了中医对疲劳的理解和治疗方法 ,尤其是补剂与清剂在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现在中医药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予以梳理、总结,结果表明,中药在运动性疲劳、运动性免疫抑制、运动性贫血、运动性损伤、运动性失眠等方面均有应用,不同病症用药特点有所不同,同时针对目前中药在运动医学中应用现状,提出运动医学应更多吸收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加强中药在运动医学应用中的剂型研究,并增加和其它疗法结合运用研究,以及中药在冰雪项目中的运用研究等建议,以促进运动医学与中医学更好的结合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研究运动性疲劳是我国的特色,但由于中西医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的迥异,一直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产物,使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从还原论跃进到整体论和系统论,中西医思维模式第1次实现统一。展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性疲劳的前景,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和校正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的疗效,开发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单方和复方;研究不同中医证侯型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表达谱,开发诊断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芯片;制定消除运动疲劳的个性化中药组方,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中药饮剂对恢复疲劳及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探讨中药饮剂对恢复疲劳及提高运动成绩的效用。结果表明,中长跑运动员在较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后,服用中药饮剂,能缩短疲劳恢复的时间,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女子柔道、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的疲劳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周一晨空腹测试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 N)、磷酸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 ,同时,运用中医四诊法进行辨证分析,通过纵向追踪分阶段评定,将运动性疲劳分为生理疲劳(PF)及过度训练(OT)。结果:大负荷训练后,无论疲劳与否,舌质舌形大多正常,但瘦薄舌占有一定比例;OT时则出现淡白舌、胖大舌;疲劳时舌苔以薄黄为多,其次为薄白及白厚腻,而无疲劳时则以薄白为主,其次为白厚腻及薄黄。中医分析显示,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同时不同程度兼夹湿浊或气滞等。病位分析显示,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之间Hb存在显著差异(P<0 .1 0 ) ,以气血双亏型最低;BUN及CK气虚型偏低,而气阴双亏型偏高,不过各证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 .1 0 )。统计各型间BU N/Hb比值则差异有显著性(P<0 .1 0 ) ,其中气虚和阳虚型比值低,而气阴双亏时最高。主要结论: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与Hb、BUN、CK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