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空间分异一直都存在,如何引导经济空间分异使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高效发展甚为关键。利用2010—2019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面板数据,分别从武陵山片区、四个省域、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以及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分异主要来源于要素结构、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的匹配,以及主导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文章为要素匹配、县域规模以及产业分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也为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全面振兴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南充气象站1951年至2005年的逐日地面气候资料,分别统计整理出南充1951~2005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高温天气(日最高温度≥35℃)日数、低温天气(日最低温度≤0℃)日数、降水量、雨日和最大日降水量等气候要素。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R/S分析、灾变灰预测等方法对南充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南充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南充极端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振荡特征,并且振荡分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极端温度气候的变化特征具有地域特殊性,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不一致。极端高温在年际尺度上均表现为降温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季节内尤其以夏秋季差异明显。极端低温在年际尺度上表现为有升有降,但幅度都不大。季节内以冬季变化有所差异。极端降水气候的变化特征受地形和环流特征影响,总体表现越发的不稳定。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较之其它季节极不稳定,而雨日变化除冬季外,其余季节呈一致的减少趋势。汛期雨日骤减,而降水量则成波动上升的趋势。这将增加汛期强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给嘉陵江流域的防汛工作增加难度。年最大日降水量在近年来呈现出密集峰值区,这是强降水事件的先兆信号。未来年极端最低气温将继续上升,"暖冬"事件可能增多。汛期降水量将会增加,由于雨日持续减少,汛期降水将多以"强降水事件"出现,加重汛期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1981-2010年43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并对其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年代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时间分布上来讲,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并且年变化显著,反复出现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日数最多,90年代发生日数最少,2000年之后又开始频繁发生.空间分布上来讲,内蒙古地区沙尘暴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3个年代中高频区一直处于阿拉善盟拐子湖地区.从2000年开始锡盟西部地区也成为沙尘暴高频发生地区.  相似文献   

4.
特色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分析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应用人才的需求,主要从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途径,为武陵山片区及同类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特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省域内农业文化遗产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为武陵山片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依据,以武陵山片区四省为研究区域,利用该区域内43处农业文化遗产空间点数据,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度系数、集中化指数、空间聚集区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四省农业文化遗产呈团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了1个高密度圈和5个次级核心圈,分别以铜仁、宜昌、恩施、武汉、随州、永州为核心,各核心区都有一定的辐射范围。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特定的区位条件、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条件及独特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天气过程,给交通、电力、农业等行业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咸阳市气象资料,从光、热、水三大要素方面,分析了冰雪低温灾害天气对咸阳市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气象灾害的区域特点和地域分布规律,对因地制宜地预防气象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辽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气象灾害表现出普遍性、交替性、持续性等特点.通辽地区在地理环境的空间排列中处于过渡地带,许多气象要素不稳定,形成灾害.认识气象灾害的区域特点和变化规律是预测预报气象灾害的关健.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0—2019年江南地区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事件同步法、Louvain算法、SOM-k聚类等方法,分析了江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同步事件的空间特征及其与环流的关联.结果表明:(1)江南地区极端降水同步事件在中部区域关联范围较大,在事件传播中起主要作用,为从印度洋等地来的水汽传输提供了通道,边缘区域聚集性强,沿海区域的事件一般超前于内陆发生;(2)空间一致性高的站点除沿海型外,呈现纬向排列分布,可再分为南部型、中部型和北部型;(3)将区域性极端降水形成时的低层位势高度场划分为6类,可见近似存在偶极子结构,500 hPa位势高度在东亚大陆中高纬存在大振幅槽脊,江南地区一带低槽活动较为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平均值偏西偏南,使得东亚夏季风减弱,气流辐合稳定在研究区内,形成区域性极端降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高温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总体偏多,1979年是由多到少的突变年,80年代高温日数明显偏少,90年代以后又有增多趋势.川渝地区夏季高温酷暑年和凉夏年的环流形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酷暑年,我国南海北部对流增强,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无持续性阻塞高压,同时东亚大槽变浅,青藏高原上升运动减弱.850 hPa距平风场上.川渝地区以南被东北距平风控制,以北被正南距平风控制,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发生、发展.前期春季OLR场变化特征可为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打造文化高地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区域内各市州呈现出加快发展、抢占文化高地的竞争态势。怀化作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必须立足五溪文化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确立“打造武陵山片区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努力把怀化建设成武陵山片区文化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