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应对新时代背景下财产权和人格权不断交融的趋势,对民法中传统的人的主体性和物的客体性二元论进行延伸探究,以更好地保护蕴含人格利益的物。首先阐释了人格物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格物保护的必要性。人格物保护的必要性表现在司法实务的需求和一般人格权保护的延伸。最后从实体法方面,诸如人格物的现有法律保护、人格物的归属与处分,以及人格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等方面探究人格物的保护,以便更好地维护人格物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社会文明最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强大源泉。教育是人格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渠道,教育主体的人格直接影响着教育客体的人格形成。教育主体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人格修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自身修养与教育对象人格形关系的研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修养,培养出人格高尚的教育客体,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境界更加高尚。  相似文献   

4.
关注人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是教育的基本品格。培育主体的向善性、自主性、超越性等品质,追求和谐发展的主体人格,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主体人格培养教育以学生主体人格健全发展为核心,实现人文关怀对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价值、主体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自恋人格使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主体意识中彰显自我和张扬创造性,在小说创作中塑造理想化和完美化的男主人公,其中抒情主人公具备道德和智商优越感,叙事主人公成为幻想中心、神话中心和情爱中心,他们是菲茨杰拉德自恋人格在小说创作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人格使每个个体表现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中小学教育已突破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旧框子,转而关注个体身体、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本文阐述心理学流派中与教育有关的人格知识,并进一步探讨该人格知识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马尔库塞的“物是主体”和张载的“物吾与也”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刻含义,指出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都主张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履行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学期刊在中国现代文学发轫、发展及成熟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胡风集诗人、理论家、编辑家三重角色于一身,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所编辑的《七月》与《希望》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胡风思想与两份刊物以相互促生的关系激发与提升了现代文学及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理念--主体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9.
在天人之辩上 ,儒学普遍的观点是天人合一。在本体论上 ,儒学的天人合一观表现为“理”与“物”两种取向。儒学天人合一观的异趣反映在各自理想人格的建构上 ,就是对人格内圣或外王特征的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二、在教学过程上,一改过去的灌输式为参与式;三、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扩大"课堂"空间,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思想素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婚姻法确立了约定财产制和和法定财产制两种夫妻财产制度。就约定财产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什么是公司学院,然后探讨公司学院的发展趋势原因.最后作者认为,公司学院并未异军突起,也难以给传统大学和学院带来严峻挑战,但是公司学院的存在和发展给传统大学与学院发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3.
介绍用斜坐标系讨论抛体运动的有关问题 ,并举例说明在有些抛体运动的问题中 ,采用该坐标系比采用其它坐标系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4.
“高考改革是以美国模式为本,还是以中国实际为本”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考招生制度变革的重大导向问题。借鉴国外高校招考经验,应以中国实际为本。把握高考改革的正确导向,需要全面认识考试的各项功能。高考改革政策的制定,只有建立在科学论证、客观实际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积极的现实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价值在本质上仅仅表现出一种趋势和倾向,而不是绝对的具体量。马克思对社会必要总劳动进行分析,目的在说明它如何让价值规律表现为一种“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以及价值规律“要求”生产“适合”需求。价值规律的“另一种意义”是指它调节各部门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趋向。而不是讲决定商品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记者:梅教授,据了解,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已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纳入其教材计划,我们想请您谈谈编写这本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梅荣政:好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展开,我想谈以下三点.一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恩格斯曾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要重视历史."[1](P650)历史包括多个领域和方面,自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宋兵波 《教育学报》2006,2(3):19-22,36
对教育研究的特殊性进行追问,虽然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的特点,但并不能恰当解决教育研究的地位、价值问题,更不能确立教育学的学术形象和学科立场。只有深入分析教育问题的性质,进而理解教育研究的性质,才有可能为教育研究建立价值基础;只有全面把握教育研究的文化性、价值性、伦理性和主体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为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建立良好的理解与共识。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汉语中的反问句因其反诘的句型特征,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带有责备和训斥意味的句型,因而让人觉得这种句型缺乏礼貌。其实从语用平面上考察,反问句是一类体现语言礼貌原则悖论的句型,在语用方面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通过对反问句的使用类别和功能进行考察,同时比较英语社会反问句的使用类别,我们认为反问句在两极的状态中显现出忽视礼貌的最强烈的反诘语气;而在绝大多数的言语场合,其主要作用并非是反诘,反而恰恰是言语礼貌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