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择校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而且社会反响较大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自身利弊。但现阶段自由择校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并对择校现象作出规范和引导。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并加强对择校费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有关纲领性文件,对择校制度提出质疑,认为现阶段义务教育不应进行大规模择校.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有关纲领性文件,对择校制度提出质疑,认为现阶段义务教育不应进行大规模择校。  相似文献   

4.
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和不平衡,导致中小学择校问题日趋严重,且成为教育的一个顽症。择校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严重的,现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给予分析,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中探析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择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原因。可以看出,就近入学体现的是教育机会均等在量上的体现,择校入学则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理论界对基础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争论,以及如何消除择校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最后指出我国学者对择校问题理论与对策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理论界对基础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争论,以及如何消除择校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最后指出我国学者对择校问题理论与对策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择校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而且社会反响较大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自身利弊.但现阶段自由择校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并对择校现象作出规范和引导.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并加强对择校费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激烈的择校之风带来了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和效益。本文从基础教育择校问题的现状及危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建议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解决择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1985年到现在,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趋势: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和“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最后只提出就近入学。这点在我国的几个纲领性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失衡。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择校现象。从教育政策和儿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几个角度来审视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2.
对普通中学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上看,择校现象的出现和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社会需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成本负担是紧密相关的。但随着择校费的不断攀升,择校现象也引发了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或合理解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择校在美国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样。除学券计划外,各种税收抵免和教育储蓄账户应运而生,一部分公立学校也打开校门,实施"开放入学"政策。每种择校形式内,又有不同的变式。不过,由于家长和学生的择校标准不同于决策者的假设,各校也想办法选择成绩较优或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所以择校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它很少服务于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在推动公立学校改革方面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北京市九所中小学校,围绕择校规模、方式、影响因素、特征和负面作用五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中择校行为背后隐藏着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配置不均衡的矛盾。择校问题的最终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疏导——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与满足公众合理需求并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英等西方国家“择校政策”作为公立学校的改革政策得以推行,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择校”现象,但由于往往与高收费挂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禁止择校的政策。面对同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政策大不相同,这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的择校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对我国今后择校政策的制定一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基础教育择校制度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其教育券和特许学校制度,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公平分享,为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我国也应该建立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基础教育学校选择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教育选择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择校就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就学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且是一种经济决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择校就学的存在有其理论基础、客观依据和主观原因,因此,对择校就学的评价也应在此基础上作出。  相似文献   

18.
影响教育公平的择校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强烈关注。研究发现:择校学生占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总量的26.3%;父母之中至少一个为干部的家庭,择校机会比率是父母均非干部家庭的1.45倍;初中生与小学以下的学生相比,择校机会比率是后者的1.7倍;高中生与小学以下的学生相比,择校机会比率是后者的2.7倍。学券制可以成为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国家择校制度改革的特点;英国的家长择校;日本没有“择校热”;美国的主要择校方式。[编按]  相似文献   

20.
国外义务教育的择校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 《教育与职业》2003,(24):37-37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应当允许学生择校,是不少国家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美国:择校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的法律规定儿童6~16岁必须入学。美国的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收费昂贵。美国历来实行公立学校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由于公众对逐年下降的公立中小学质量不满,择校呼声越来越高。在美国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择校形式主要有:①开放招生制度:允许适龄儿童到居住地以外的公立学校就读。②磁石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