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2.
3.
张中成 《山东教育》2004,(10):17-17
这学期,我又接任了一个新班的班主任。这一天,我刚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戴眼镜的人头像,下面赫然写着“张中成遗像”五个大字。我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无名火,是谁这么大胆,敢如此恶作剧?我刚想大动肝火,声色俱厉地呵斥惹是生非的学生时,突然想起“教学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这样一句名言,心里立时有了主意。我面带笑容对着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番,转过脸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平静地说:“画得倒挺像,字也写得工整,可惜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说多写了什么字?”此时,我发现全班学生除汪溯外,都注视着黑板。“刘霄,你能说说吗?”我提问…  相似文献   

4.
一天晚自习时,我到班上检查作业收交情况,发现一个叫王小丽的女孩儿趴在桌子上哭。我将她喊出教室,问她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她说她妈妈偷看了她的日记。小丽说,为这事儿,她同妈妈大吵一场,连饭也没吃就到学校来了。我轻拍一下她的肩膀,对她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走进教室,我悄悄地让一位同学去买两个烧饼放在她的抽屉里。待她情绪稳定后,我有些轻描淡写地劝她要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把家长的行为理解成对自己的爱护,而不要理解成什么恶意。谁知在第二天的作文中,她对我说的话表示出极大不满。其中有几句话写道:“想不到我一向尊重的老师说出的话…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都习惯于为学生设立一些学习、效仿的榜样,以期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其进步。这种做法在有的时候确实有作用,不乏成功的典型例子。但更多的时候,许多学生不仅没有取得预期中的进步,反而还对那些榜样产生了抵触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师生都走入了比较的误区。“芭比娃娃”是露丝·汉德勒“创造”的一种热销玩具,诞生之后,许多美国父母都乐于给孩子买,希望孩子长大后有个如芭比娃娃的理想形象。但是让这些父母震惊的是,当初给孩子买芭比娃娃时,孩子们都是很开心的,可不久之后,孩子们就会躲在房间里冲…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表扬的艺术     
王瑛 《山东教育》2004,(13):19-19
表扬作为一种启动学生内在情绪的方法,使用好了,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但是,表扬也需要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人们一直对护短诸多指责,认为护短是不能正视错误的一种表现,是溺爱的代名词。我却以为,教师的护短不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的消极迁就,而是原谅他们的年幼和不成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是以博大、深厚的感情去“溶化对方的攻势”。护“弱”不护“强”班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其成员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能言善辩,成绩优秀;有的拙于言辞,成绩落后。一般说来,成绩优异者在小朋友的心目中位置甚高,同学们都羡慕他们,甚至崇拜他们,因此很少有人去欺侮他们;而班级的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加之自身的自卑心理,常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奚落、嘲…  相似文献   

14.
周奎英 《江苏教育》2004,(2A):35-35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县太爷荤腥不沾。他以为,天底下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吃红烧肉、四喜丸子。于是他给犯人施加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惩罚——罚吃红烧肉、四喜丸子,结果他的监狱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中医在治疗疾病,尤其是在治疗慢性或顽固性疾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中医在治病时,不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不像西医那样,发烧了打针退烧,发炎了吃点消炎药,长了瘤或赘物动手术切除。它讲究整体治疗,辨症施治,既能治标,又能治本。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采用的是治标的“疗法”,且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通过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在  相似文献   

16.
木子 《家教指南》2004,(1):14-15
背景:中国传统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终身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家长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来,在城市热门话题“丁丁案”中,丁丁妈妈与“继父”在使丁丁身心严重受创之后,居然还直言不讳:“我们打她是因为爱她”!于是又引起了人们对家长管教时该不该打孩子的关注。现实:全国半数以上孩子在家挨打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等十省市所进行的“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随机抽样调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调…  相似文献   

17.
“陈老师,您还记得我这个顽皮的小师哥吗?……天气变凉了,多穿衣服。请代问李老师好……”一句句的问候,一声声的叮嘱,像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像久旱中的一  相似文献   

18.
19.
一次,我到初二某班上课,学生正在做眼保健操。突然,有个调皮的学生“咚咚”跺脚,值日班长立刻喊“好好做操,不许跺!”话音没落,另一边又传来跺脚声。班长刚转头,又有声音传了过来……甚至还有人喊:“某某,不要跺脚!”下面发出一阵笑声———一看就是“贼喊捉贼”。我心里很恼火———简直没把我放在眼里嘛,暗暗留意了几个跺脚者,然后思考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起立”“敬礼”之后,我扫视了全班学生,缓缓地说:“刚才跺脚的同学,不要坐下。”结果,没一人站着。我接着说:“天气冷,跺跺脚,暖暖身体,没什么嘛。我在上学时…  相似文献   

20.
乔蔚 《班主任之友》2004,(12):43-43
岁月流逝,虽然改变了我的青春容颜,但永远不能改变我永恒的童心、顽皮的童语、融融的童趣。你瞧,孩子们中间的我,不也成了“大孩子”吗? 赶跑“瞌睡虫” 下午第一节上语文课时,我正讲得起劲,看到几个孩子上下眼皮在不住地打架,头像鸡啄米似地点个不停,不用说,这几个捣蛋鬼中午肯定没有午休,那个瞌睡劲真叫我可气又可怜。嘿,得想办法让他们提起精神来。我停下讲课,突然惊叫起来:“同学们,我刚才发现几只瞌睡虫飞进来了,看一看,它飞到了谁的眼睛上了?”小家伙们信以为真,互相仔细地瞅了起来,这样一闹,那几个“瞌睡虫”的睡意消了一半。我又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