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青年将领,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 1851年在金田村所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太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御、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内讧”削弱了革命声势,清军即乘机反扑:在皖北,清军陷三河,困桐城,逼安庆;在长江沿岸,湘军陷武汉、九江,逼安庆;在江南,清军逼近天京,再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相呼应,掘长壕围天京。这样,太平天国在军事上陷于被包围的形势,天京、安徽同时危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上的五次北伐王献甫李达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北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不足半月,清军就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数万清军构成了对天京的南北夹击之势。太平天国一面在天京严密设防,一面于1853年5月分兵北伐和西征,向清统治区发动了大规模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1859年底至1860年初,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在江南大营清军重重围困之下,"四门俱被和(春)、张(国梁)两军重围深濠,朝内积谷无多",形势十分严重.因此,太平军当务之急,是必须打破江南大营的封锁解救天京之围.于是,干王洪仁玕和忠王李秀成"三次面□画策",决定由李秀成率太平军主力迂回到江南大营清军饷源之地湖、杭一带,“力攻其背,俟其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旆自救”.以达到解除天京之围.本文试图以时间为序,将这  相似文献   

4.
今年六月四日,是太平天国杰出的青年将领英王陈玉成牺牲一百周年。陈玉成从十四岁参加金田起义至二十六岁被捕遇难的十二年中,都在戎马倥(亻匆)的战斗生活中度过。这十二年,是他短促生命中最重要、最可贵的年代,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死而后已。在陈玉成十二年的革命生活中,随着他的成长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参加革命至天京政变、石达开出走为第一阶段;从天京政变、石达开出走后至1860年破江南大营为第二阶段;从1860年破江南大营后至1862年殉难为第三阶段。下面依这三个阶段来阐述。  相似文献   

5.
桐城战役是在1856年11月中旬至1857年2月末进行的。是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两个月之后,太平军在皖北发动的一次反击战。天国内讧之前太平军控制了西自武汉,东到镇江的长江沿线,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太平军都居于优势。天京方面:太平军于1856年4月击垮了围困镇江之敌后继续开展了对天京外围的扫荡战,先后收复了江北广大地区,击溃了围困天京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南大营,迫使清军统帅向荣败走丹阳,后被革职自毙。江西湖北方面:石达开、罗大纲等率大军西  相似文献   

6.
一“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形势图”说明一八五六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争,革命形势急剧逆转,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一八五八年九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北大营。同年十一月又取得三河大捷。一八六○年五月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同年陈玉成、李秀成分别率太平军西征武昌,由于英国侵略者的干涉,西征受阻。一八六一年九月安庆失陷。在东  相似文献   

7.
安庆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战略位置重要。定都天京后,《天朝田亩制度》和"圣库"制度无法推行,使得天京发生粮荒,急需筹措军需与民粮。"安庆易制"期间,石达开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较切实际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对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庆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重大战役之一。在湘军重兵云集安庆之际,太平天国的“二次西征”实属徒劳之举。安庆虽最终失守,然太平军并未全军覆没,而是有极小部分突围而出。太平军后勤供应不继,导致安庆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9.
1857年5月,太平天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翼王石达开,因不堪忍受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和洪氏兄弟的压抑,秘密从天京出走。石达开逃离天京以后,经东梁山,铜井镇(位于江苏、安徽两省的边界上)渡过长江,于是年6月抵达安庆。在石达开抵达安庆前后,那些不满洪秀全同情石达开的太平军将士,纷纷聚集到石达开的周围。1857年10月,石达开率领这  相似文献   

10.
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为了解除清军对天京和安庆的军事围攻,太平军三次采用了"围魏救赵"战略第一次是奇袭杭州,以解京围,战略得当,计划周密,将领齐心配合,取得成功;第二次是西征武汉,解救安庆,主要将领战略思想不统一,各军配合失当而失利;第三次是"进北攻南",冀解京围,由于战略运用失误,战略意图完全为清军掌握,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而失败.  相似文献   

11.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从武昌浩浩荡荡顺流东下,取九江、克安庆,3月19口占领江南重镇南京,给了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但攻克南京后,太平军没有再继续前进,以图占领北京,彻底推翻清朝统治,而是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天国的都城,从此,由战略进攻的地位,转变到了战略防守的地位。因此定都天京这一行动,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一行动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他们在南京停留下来,而没有以全力进行北伐?这一切除了与攻克南京时的军事、政治形势有直接的关系外,与太平军初期的战略思想,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2.
组成江南大营的,是以绿营兵为核心的国家经制之兵,湘军则是独立于八旗、绿营之外的汉族地主武装.作为同一个阵营的两支军事力量,客观上一方的战胜攻取,必然对另一方起到援助作用.然而,在清廷镇压太平军起义的战争中,在清方阵营内部,江南大营的存在,却是清政府与湘系集团矛盾的产物,是用来抗衡湘系力量的一个重要筹码.因此,江南大营的存在和覆灭,对湘系集团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思考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 :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灾难 ;19世纪中期 ,广西闹灾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借传教为名发动群众。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 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随后 ,太平军迅速北上 ,攻占永安 ,进行整顿建制 ,分封诸王 ,初步建立了政权。第二年太平军夺取了武汉三镇 ,185 3年占领南京 ,改名为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先后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攻破清军的江北、江南大营 …  相似文献   

14.
清江南大营始建于咸丰三年三月,初由钦差大臣向荣率军屯于江宁城郊孝陵卫,先后两任统帅,拥兵多达十数万众,曾是太平天国前期最主要的对手.然而这一强大的军事集团却在咸丰十年五月最终被太平军彻底击溃.江南大营的崩溃,是清廷在太平天国战争前期遭遇的最大军事灾难.其中除了清政府自身政治军事制度的腐败与内外交困的政治大环境之外,江南大营前后两个时期三位主要将领向荣、和春与张国樑,由于其个人素质难以肩负重任,也对这一军事溃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一大战略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国都,改名天京.对此,有人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战略错误,他们不应当在南京停留下来,而应以大军北征,攻占北京,一举推翻清政权.也有人认为,定都天京并不错,如以大军北征,因兵力、粮草困难而将难以成功;他们应以全力经营南中国,建立江南根据地,再图北进,走朱元璋的道路.对此,我持前一种看法.一大军北征胜利之可能太平天国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腐朽没落  相似文献   

16.
李世贤在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场上的李世贤基本上是以李秀成配角的形象出现的.这种“第二提琴手”角色在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得到集中体现.本文主要阐述了李世贤在战役中先后协助李秀成完成了向皖南宁国广德和皖浙边界的战术机动,之后主动实施战术大支队战术任务,在湖州机动,迷惑清军判断,配合李秀成奔袭杭州,最后在破围决战前发动常州方向的战略牵制攻势,调动江南大营防御重心,为决战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太平军于1860年6月攻克苏州后,曾以苏州为中心,建立了苏福省,直到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太平天国在苏州建立政权历时三年半。苏州素以膏腴之地财赋之区著称,“富庶之区首苏福.陪辅京都军用丰”。太平军攻克苏州,不仅给予清王朝沉重打击,而且直接充实和加强了太平军的财力和兵源,为攻取浙江打开通道。此后,苏州失守,不仅常州、杭州直接面临敌军进攻,而且使天京失去东南屏障,受到严重威胁。洪仁歼沉痛地说:“安庆之失,天京已危;及  相似文献   

18.
1856年爆发的"天京变乱"和稍后发生的石达开出走,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军的精锐力量,使太平天国早期指挥体系彻底崩溃.从此,太平军实力大减,1861年丢失军事重镇安庆,紧接着苏南、浙江、皖南的根据地也全部丧失,最终于1864年7月19日被湘军歼灭.  相似文献   

19.
1863年,曾国藩在安庆会晤了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决定派他赴美国购买机器。容闳不负重托,不远万里,终于购机回国,并在上海组建了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与容闳的安庆会晤,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战役,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太平军在外线内线作战的转化、大支队战术的运用和临时基地建设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战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