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喀什地区核桃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进行了测定.用70%乙醇多次超声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为显色系统,在510 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建立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12.432C+0.019,线性相关系数R2=0.9974,测定结果表明,核桃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为0.0346 mg/g.  相似文献   

2.
对芹菜不同部位黄酮化合物进行提取,采用光谱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波长为510 nm,线性范围为0.2557~0.7670 mg/mL,方法的回收率为101.5%~104.6%,变异系数小于0.27%.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了芹菜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不同部位中黄酮化合物含量不同,芹菜叶中黄酮含量最高,芹菜根中黄酮含量次之,而芹菜茎中黄酮含量最低.芹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芹菜不同部位抗氧化性不同,芹菜叶的抗氧化性最强,芹菜根次之,而芹菜茎中抗氧化性最低.芹菜不同部位即根、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性增加趋势相同.芹菜根、茎、叶的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性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云锦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锦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42.22mg/g干重,叶片中可能含有黄酮及其甙类,并含有少量的二氢黄酮及黄酮醇类。  相似文献   

4.
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国内外对二者的研究十分活跃.研究表明,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及多种多样的药理功能.为了研究豌豆中的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各自的含量,本研究采用水提皂苷做定性实验研究来鉴别豌豆中皂苷的类别,并利用热乙醇冷却的方法对皂苷进行提取、分离和测定;还进一步利用碱溶酸沉法对皂苷滤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豌豆中皂苷类型为三萜皂苷,其含量为碗豆干粉的3.86%,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碗豆干粉的2.11%.  相似文献   

5.
探讨超声波法提取羊耳菊叶总黄酮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羊耳菊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羊耳菊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法提取羊耳菊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液料比为25∶1、超声波提取3h、提取1次.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来自浙江台州境内天台山不同生境的甜槠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其成分进行了聚酰胺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甜槠不同生境的叶片黄酮类化合物以冠层生境含量最高,灌丛生境次之,林下生境含量最低;林下生境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最少,而冠层生境的成分最多。  相似文献   

7.
石榴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光光度法对石榴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石榴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非常高,可达3.59mg/g,这将为开发利用石榴叶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槐角生长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槐角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了槐角生长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所得结果对槐角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用资源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醇提取法测定了春季和冬季小叶黄杨叶片抗紫外辐射物质(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春季小叶黄杨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低,而冬季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可应用于抗紫外辐射.  相似文献   

10.
鸡冠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冠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对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质量分数、提取工艺和医药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超声法制备乌药供试品的方法。方法:以乌药醚内酯作为含量控制指标,对甲醇-乙醚的比例、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进行了筛选。结果:甲醇-乙醚比例为15:85,常温超声提取30min。结论:该工艺可用于制备乌药供试品,用于测定乌药醚内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观察黄柳菇总黄酮对过度训练大鼠运动能力及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柳菇总黄酮千预下大鼠运动时间明显长于过度训练组,且各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过度训练组(P〈0.05),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则显著高于过度训练组(P〈0.05).研究认为,黄柳菇总黄酮具有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黄柳菇总黄酮通过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改善运动大鼠抗氧化防御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金樱子为原料,用6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金樱子总黄酮,设计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及体外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实验,分别用低(0.06g/kg)、中(0.12g/kg)、高(0.24g/kg)3种不同浓度的金樱子总黄酮作受试对象,并用丹参、阿司匹林为参考,探讨金樱子总黄酮对大鼠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浓度的金樱子总黄酮能明显降低大鼠全血黏度,且有一定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P〈0.05或P〈0.01),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兰香草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比较不同条件下兰香草总黄酮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通过Plackett-Burman软件对试验因素进行筛选;应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对试验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兰香草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试验所得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度较高,可用来预测不同提取条件下的兰香草总黄酮得率;由回归方程求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40℃温度下,用73%乙醇为溶剂,控制液料比为45 mL·g-1,提取32 min。  相似文献   

15.
用超声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提取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浸提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30℃,以芦丁为标准对照品,用NaNO2、Al(NO3)3和NaOH显色,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10nm波长处测定赤胫散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表明:总黄酮在0.008-0.04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9.5786C+0.0068,相关系数R2=0.9987,其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0.17 mg/g、28.07 mg/g、49.73 mg/g(n=3),RSD值分别为1.75%、2.83%和2.19%。最后得出结论:赤胫散中总黄酮在根部的含量最高,叶部次之,茎部最低。  相似文献   

16.
麻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提取麻栎叶总黄酮,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和固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麻栎叶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0.01< P<0.05)),而固液比对提取率影响不显著。麻栎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为每次60 m in ,固液比为1:20。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辅助黄精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黄精总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以云南黄精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研究了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加热时间及微波加热功率等工艺参数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70g/m L,乙醇浓度为:60%,提取时间80s,微波功率为:350W,在此条件下,黄精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0.9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银杏叶总黄酮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MTT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缺口末端核苷标记(TUNNEL)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效率下降,使凋亡细胞数增加(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银杏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HepG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以1mg/ml的柑橘和瓯柑橘皮类黄酮溶液、1%的柑橘皮和瓯柑橘皮水、乙醇提取液各0.1mL加入离体蛙心灌流液,结果使蛙心收缩力分别提高101.3±49.6(%),94.0±25.2(%),81.4±38.5(%),93.9±34.0(%),150.3±117.8(%),165.1±113.5(%);心率分别降低19.8±31.9(%),22.1±22.3(%),28.0±16.2(%),28.5±20.8(%),19.3±14.2(%),23.0±24.3(%)(均P〈0.05)。说明柑橘和瓯柑橘类黄酮、柑橘皮和瓯柑橘皮的水、醇提取液对离体蛙心均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作用,各药物的持续时间在2~12min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