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阶段 [提示]从上古到秦统一之前,是先秦文学,以下依次是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 2.文学艺术的起源 [提示]文学艺术的起源,古今中外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等许多说法,教材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艺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中,它是根据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出来的。并以诗歌和原始乐舞的产生为例做了论证。 3.《诗经》风、雅、颂及其分类根据 [提示]“风”是乐曲的意思,《诗经》中的“风”又称“国风”,是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实际上就是相对于周天子的京都而言的各地方土乐。“雅”是“正”的意思,“雅”乐就是“正乐”,是相对于地方土乐“风”而言的,指的是周天子建都王城附近之乐。“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分。“小雅”可能在声乐上受到了  相似文献   

2.
今天上到《诗经·采薇》一诗,众人熟知《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采薇》这首诗是一首“小雅”诗。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必修2教学参考书》的归纳:“《采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相似文献   

3.
正初识经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先秦时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颂》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相似文献   

5.
《诗经·小雅·鼓钟》中“以雅以南”一语,过去说诗考据之家解说不一,迄无定论。作者的新见解是:“雅”是“夏”的假借字,“雅”即“雅乐”,指诸夏(周人)的音乐。《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周礼》写作“大胥”、“小胥”,原是周王朝的两个音乐机构,后来将其所演奏的雅乐中的诗篇,分别称“大雅”、“小雅”。“南”原是江汉、江淮之间长江中下游潮热卑湿地区的房屋之象形文,此处指荆舒地区的楚国南音、徐国南音,《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当是周初由周公旦、召公从荆舒地区带回北方的楚、徐南音。所以今之《诗经》不应只称风、雅、颂,而应正名为风、雅、颂、南。  相似文献   

6.
孔夫子是会讲普通话的。据《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说,孔夫子有时候也用雅言。他在诵读《诗经》、《尚书》和参加行礼的时候,都使用雅言。所谓雅言,就是当时较为通行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既然如此,理应是“普通话”了。今天,我们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当然比孔夫子懂得多。大家来讲普通  相似文献   

7.
《诗经·小雅·鼓钟》是一首思念“淑人君子”的歌(郑笺、孔疏以为刺幽王之诗,姑置之不论)。关于第四章“以雅以南“的雅、南,历来说法歧异,大致有诗体、乐曲、舞名等意见。本文在领会原诗的基础上,考之于地下出土文献,认为诗中雅、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被分为风、雅、颂三类。它的初名是《诗》,后来被称为《诗三百》,最后才定名为《诗经》。“经”和“诗”联系起来,最早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对老聃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它之所以把“诗”和“经”联系起来,是因为“经”有特别尊重的意思。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相似文献   

9.
翻开周人的诗歌总集《诗经》 ,“君子”一词频频出现 ,尤其在《风》、《雅》中出现较多 ,而《雅》中又以《小雅》为盛。粗略统计 ,《风》中有 2 0余篇 ,《小雅》中有 30余篇 ,《大雅》有近 10篇提到“君子”一词。对“君子”具体含义进行归纳 ,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 )对天子的尊称。如“假乐君子 ,显显令德”(《大雅·假乐》)、“君子万年 ,保其家庭”(《小雅·瞻彼洛矣》)、“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小雅·蓼萧》)等。《假乐》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 ,《瞻彼洛矣》、《蓼萧》均为诸侯朝会天子的祝颂诗。所以 ,诗中“君子”当为对天子的尊称…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诗经》分类中“雅”之本义及其特点的争论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其实“雅”本为鸟名,音同“夏”,后又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名。周人常自称“夏人”,因此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夏”乐,体现了一种对祖先的景仰。“雅”作为一种乐器与《诗》中的“夏”乐演奏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夏"乃古乐名,为示区别,因此改“夏”乐为“雅”乐。《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诗》的分类依次是:讼、大夏、少夏、邦风。这就从客观上证明了“雅”通“夏”,“雅乐”即“夏乐”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1.
鸟叫一两声     
《阳光搜索》2005,(8):20-20
《诗经》开卷第一首就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大家想必背得出,此处不念了。现在要问的是,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2.
读书乐     
宋末元初时的学翁森,曾写过一首传诵千载,脍炙人口的诗作《四时读书乐》,诗中写道:“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把读书的情趣极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使莘莘学子心口相诵。竞相追寻读书之乐。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乐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诗经》有广阔深邃的思想内容,有生动凝炼的文学语言,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一向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春秋时代并不叫经,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司马迁说:“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此后,就有所谓孔子删诗之说.经过史家们考证,此说不足信.但是,孔子大兴诗教,对《诗经》作过重要的评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这倒是确实的.本文主要试图从《诗经》的内容、风格、语言和作用等方面,对孔子评诗的利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古称“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之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和《毛诗序》,那时的排列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概指诗的内容.现代一般人认为,风雅颂是指诗的内容和音乐体例的区分,赋比兴是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关于风雅颂,以宋人郑樵的解释较为通俗.他认为,风土之音曰风,朝庭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是民间歌谣,多为人民大众所作,带有乡土气息.雅是宫庭音乐,是官办的正乐.颂是庙堂音乐.《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其中风诗一百六十,来自十五个地区;雅诗一百零五,分大雅和小雅;颂诗四十,包括周颂  相似文献   

14.
历来说《诗》者,皆认为十五《国风》是按国别分的类,《商颂》《周颂》《鲁颂》也是如此;而对《大雅》《小雅》则另有说法.总之认为不是按地域来划分的类别。本文认为."综观《诗》的分别,可以发现它们应该是以地域为依据而划分的类别。在上古语言中,"雅"与"夏"相通.或互相连续.如“雅夏”.因此.这就是现在的“亚细亚”一词的来源。“大夏”就是《大雅》.“大夏”也就是“古希腊”.“小亚细亚”就是《小雅》。周武王前的西周.面对中原.背靠大夏,成为堪称中西合璧的广袤侯国。建立西周王朝后.很注意“采八方之音”.广泛搜集各地乐章.“大夏”和“小亚细亚”一带的音乐.对他们并不陌生.这就是在《诗》中出现《大雅》和《小雅》的历史背景。所以.正如同十五《国风》、三《颂》一样.《大雅》《小雅》名称也是源于地域而分的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小雅·鸿雁》一诗 ,历代研究《诗经》的诸家分歧很大。该文发现此诗与鸟图腾有着内在的联系 ,认为 :《鸿雁》一诗是一首思念先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作。同时 ,也找到了“鸿雁传书”这一古谚的历史渊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 ,《小雅·都人士》就是由于错简将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前贤对此已有质疑。如果从诗的描写内容、语气感情、用字特征和人物身份等方面分析探讨 ,并援引《诗经》内证 ,便可纠正《都人士》的错简 ,恢复《诗经》文本之原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早的一首哲理诗——简论《诗经·小雅·鹤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雅·鹤鸣》在《诗经》中堪为一奇,历代学者颇为措意。或谓之“全用比体”,“三百篇中创调也”(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或谓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陈子展《诗经直解》),或谓之为“中国最古的一首意象诗”(石天河一文题,载《诗探索》总第11期),等等,而我们在这里所要说的是:《鹤鸣》还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哲理诗。  相似文献   

18.
我们谈朱子怎样从《诗经》中讲历史,谈了《大雅》和《国风》中的篇章,现在谈谈《小雅》吧。学者说,《诗经》之中,“风”与“雅”的区别,就好像现代音乐中的地方调与京调一样,非常明显。《大雅》共三十一篇,都是西周时作品,《小雅》共七十四篇,产生的时间最长,从西周到东周都有,而以周厉王、宣王和幽王的时代最多。它们的作者,多数是周王朝的上层人物,也就是贵族,少数是人民的作品。学者又说,《大雅》和《小雅》的产生地,在镐京、雒邑,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有周族史诗、战争诗、讽刺诗、民歌、恋歌、农事诗、生活诗祭祀诗、歌功颂德的诗等等,是…  相似文献   

19.
周室王姬靖,是中兴周室的一代雄主;《诗经·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芑》,《大雅》中的《崧高》、《民》、《韩奕》、《江汉》、《常武》诸篇,就是诗人描述宣王中兴筹边盛事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壮丽史诗。本文采用“以诗窥史”、“以史征诗”的研究方法,对宣王中兴筹边的史迹进行了细微的考辨;同时,对《诗经》之《雅》中宣王中兴筹边史诗的全国思想、艺术成就、语言特色等亦一一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冯班《钝吟杂录》云:“伶工所奏乐也,诗人所造诗也,诗乃乐之词耳。”诗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这在文学史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远古时代的诗实际上都是歌曲,诗与歌是不可分离的一种东西。《诗经》中的作品也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故司马迁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墨子·公孟篇》也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而且《诗经》中的作品因其配合音乐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如“风”诗是配合地方色彩的音乐,“雅”诗是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