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尊重生成,利用生成推进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益便是重要标志之一。但面对不期而遇的生成,却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敏锐地察觉并有效地利用的。真正能够随机把握生成并巧妙地利用生成,演绎教学的美妙华章,是需要教学智慧的,是必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沉淀和升华才能形成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当有催化剂铁粉存在时,苯和溴作用,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取代,生成溴笨,并同时生成溴化氢和溴化铁,经双球漏斗逸出的溴化氢气体和氨生成溴化铵。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课堂的预设以及生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最终升华,如果没有一定的高质量的预设,就不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这样在一定基础上,必然是僵化的,并缺乏生命力的。调整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促使两者的同样精彩,打造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引入了生成T-模糊线性空间的概念,给出了生成T-模糊线性空间的结构公式,并讨论了生成T-模糊线性空间的性质,将Yu中的有限生成T-模糊线性空间作为本的特例。还用范畴语言讨论了生成T-模糊线性空间的泛性质以及相应的唯一性定理。  相似文献   

5.
生成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非被动地接纳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该文界定了生成学习理论的含义,介绍了这一理论的生理基础,并指出了生成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炼琦 《贵州教育》2009,(10):25-26
教研过程是管理者与教师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管理者既要努力促进教师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研时机,锁定教研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并通过适度放大,发挥“非预设生成”的特有功效,让教师的学习更富有生命活力,从深层次促进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预设与生成的讨论和研究有很多,很多人围绕着预设重要还是生成重要,要重视预设还是要重视生成争论不休。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也为此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一些经验。从他们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预设与生成之间并不对立,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预设与生成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并捕捉课堂生成。文章从把握学情,生成因时而化;捕捉细节,演绎课堂精彩;顺应出格,乘势顺水推舟;有效生成,体验生态课堂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通过关注课堂生成打造精彩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知识观必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构成性知识观忽视了知识系统的复杂性,忽视了事物(知识)因果联系的不对称性以及知识形成的整体性,导致了一系列教育危机。生成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个体性生成、动态性生成、整体性生成和关系性生成的,值得我们确立并践行。  相似文献   

10.
泰宁1:1万DEM的生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详细给出了在Surfer 8.0中利用地形图生成DEM数据的具体流程和实际步骤,并进一步在Erdas Image 8.7中生成了坡度坡向图和三维模拟飞行,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确实能快速有效的生成大批量的DEM基础数据,且经济实用,为其它地区批量生成DEM和DEM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熊生贵 《四川教育》2005,(12):19-20
新课程倡导并追求生成性教学或生成性课堂,所谓“不曾预约或无法预约的精彩”被极度渲染和张扬,但在对生成的渲染和张扬声中,预设几乎成了一种错误甚至罪过而遭到贬损。  相似文献   

12.
林金榜 《宁夏教育》2005,(12):71-71
1.巧用学生的疑问:“生成”源于学生的大胆质疑。阅读教学应在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涎中让学生不断生成疸,并采用相关策略引导学生释疑解疑,实现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笔者观察到的教学现象入手,列举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方面的一些误区,并探讨了促进英语课堂有效生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一类具有自相似分形图形生成的数学方法——迭代函数系统,并举例说明图形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后期,在美国,转换生成语法学取代了描写语言学的主导地位,并发展成为现代欧美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被称为“乔姆斯基本命”。转换生成语法学的创始人和理论的主要表述者是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28一),这一学说的活动中心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荷兰还有一个“旧大陆生成语言学家”学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成立于1975年。我国80年代在哈尔滨曾召开过三次转换生成语法讨论会,并有会议论文集出版。转换这个术语虽然来自哈里斯,但被乔姆斯基赋予了新的内涵。转换生成语法学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它的兴…  相似文献   

16.
洪晓玲 《广西教育》2013,(13):14-14
“动态生成”是指在实际教学中,偏离课堂预设所产生的问题和情况。“动态生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关教学甚至影响教学的消极生成,一种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积极生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避免动态生成,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动态生成都是积极的,但教师可以做到将所有的动态生成都转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这不仅需要教师过硬的教学功底和过人的教学机智,更需要教师在面对这些生成时,能够“静态”对待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指导下的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目的,创设民主、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前作好精心预设,“有心”发掘生成力,并留有生成空间,更要在课堂上把握互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生成、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智慧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生成式教学能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生发出新的教学内容,并把它作为新的生长点和教育契机。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由教师调控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动态生成”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生成”教学方式最早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逐步完善的。所谓“动态生成”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状态,比较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好“动态生成”可以有效激活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常会因条件不同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如有时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并伴有黑色沉淀生成;有时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却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果汁很快变成黄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不是蓝色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