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迎军  周雪 《考试周刊》2012,(57):70-71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人们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活和学习中隐喻和转喻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隐喻和转喻运用能力将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引导学生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理解和欣赏整个语篇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转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是英语修辞中很难被学生掌握和区分的两种修辞形式。它们看似相似,实质不同。本文先分别阐明转喻和提喻的特点,然后通过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运用隐喻、转喻以及提喻的认知模式分析日语委婉语的生成机制,指出其根本是建立在相似性、邻近性、突显性以及包含性基础上的替代关系,这与委婉语使用表层语言形式代替表层背后的委婉含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说隐喻、转喻及提喻的认知模式是委婉语生成和理解的重要认知机制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宗教对人类生活及语言的发展演变起了重要的作用。比喻作为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宗教习语中也被广泛使用。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明喻、隐喻、转喻、提喻四种使用较多的修辞格为出发点,对源自基督教的部分英语习语进行梳理和对比。  相似文献   

6.
传统意义上,隐喻和转喻只是被看作是在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中使用的修辞手段,没有被看作是促进外语学习的方法。然而,随着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来意生存的隐喻》一书的问世。隐喻和转喻不再仅限于文体的修辞手段,莱考夫和约翰逊指出隐喻和转喻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它们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外语词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词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治仪 《海外英语》2011,(12):302-303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秦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习语同时也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而隐喻和转喻又是较常见的修辞手段,大部分习语都是利用恰当隐喻和转喻的形象化语言。该文旨在通过对英语习语进行相关剖析,从而更加深入理解英语的转喻和隐喻在英语语言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转喻的修辞功能研究逐渐淡化,认知属性的探究日益深入。转喻本质上是概念性的,是基于邻近性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下,转喻的研究经历了转喻视角化,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转喻的矩阵域观,内涵外延传承说,以及原型理论框架下的转喻研究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的阐释。这一研究趋势也促进了隐、转喻的关系探索的深化,从最初的包含关系、两极观,到连续统,继而发展到转喻基础观,即隐喻的生成、建构或理解依赖转喻。  相似文献   

10.
英语绰号是一种认知性称谓,在其产生和理解的过程中,贯彻着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具体体现为隐喻、转喻各自的单层使用和多层并用以及隐喻、转喻的合用。  相似文献   

11.
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相比,转喻翻译的研究少之又少。传统的转喻翻译研究将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具有其局限性,而从认知语言学理想化认知模式的角度看转喻翻译为我们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理想化认知模式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在现代翻译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理想化认知模式下转喻的分析来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从而为翻译活动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3.
习语的本质是可分解的还是不可分解的,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习语可以被视为任意性和可分解性的连续体,位于连续体中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是有理据的,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来识解。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表达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概念转喻是用突现、重要、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部分。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在以往学者对手的习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重新对英汉中手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帮助我们构建手习语的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14.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而转喻一般涉及同一个概念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突显性在隐喻和转喻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推理过程。英汉语中都有很多关于人体词的使用,这些人体词充满隐喻,且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本文考察了隐喻在英汉人体词汇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杨蒙 《时代教育》2013,(13):147
作为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推理过程。英汉语中都有很多关于人体词的使用,这些人体词充满隐喻。且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本文考察了隐喻在英汉人体词汇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两者在修辞、认知及语义功能上都有着区别.隐喻是以事物间的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描述;转喻是以事物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指称.  相似文献   

18.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论文通过合成空间理论,分析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映射和整合,比较隐喻和转喻在突显性上的不同,从而阐释隐喻和转喻的不同认知方式,帮助提高对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运用。  相似文献   

19.
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思维或认知心理运作,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转喻思维定义的描述,分析了转喻与隐喻的主要区别,并举例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意义上的连续性。转喻可为语言的使用和建构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转喻和隐喻一样,不仅是日常交际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同时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喻与预设之间的关系,认为转喻的实现是以预设为理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