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对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严重下降,体质健康状况形式严峻,亟待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男女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各个变量上男女生具有差异,即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和健康责任行为具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具有影响作用。其中生活规律、健康负责、人际支持、以及生命欣赏行为与体质健康成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昕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6):118-122
采用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法分析大连市14所高校151146名大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运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大连市7所高校四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男、女大学生共662人调查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现状。研究认为: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良,整体上大二和大三体质较好。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普遍,态度不够积极。多数学生没有科学的饮食习惯。提出强化管理者的态度和教师的责任意识;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加快体育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步伐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钱振宇  刘一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2):125-127,157
探寻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其体质的关系,为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状况提供理论借鉴。通过问卷调查法、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分层随机抽样的安徽省6所高校957名在校全日制本科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体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各因子与体质及体质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生活方式对其体质存在一定预测性,但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的解释力度较小,还有待于从纵向上,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其体质的关系进行跟踪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出现普遍下滑的现象,主要原因与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对高校专科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专科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良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年上升,但至大三时下降至最低,存在很明显的年级差异。对调查样本中具有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素质明显优于另一部分大学生。由此提出,应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予以深切的关注,加强体质健身教育,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和体质测试法,通过对吉林省6所大学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的关系,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开展体育健康教育,寻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及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抽取浙江省3所普通高校的804名男生和718名女生,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BMI指数均显著低于全国水平,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全国汉族同龄学生。在生活方式方面:男生得分相对较低的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以及作息制度方面;而女生相对得分较低的是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方面;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维度的总分与肺活量指数等体质数据呈一定正相关。本研究的结论为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体质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6所普通高校1108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生活方式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涉及体质健康和体育生活方式及其关系、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成年人生活方式中合理的饮食结构、科学的生活行为、适量的体育健身运动三个主要方面对健康的影响的分析与研究,得出成年人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即思维决定生活态度,生活态度决定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决定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成年人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笔者试图用此结论指导人们树立健康理念和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黔南地区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处在良好水平,大学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及投入不相符合,大学生膳食营养搭配不合理,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笔者从重视健康课程教育,加强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我院大学女生当前的生活方式和体质健康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为我院体育教学提供参考。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从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女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应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应举办健康专题讲座,加强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给予相应的专业辅导;为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应发挥体育社团组织作用,以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11.
内江师范学院是四川省最早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高校之一,通过三年全院学生大规模的体质测试,运用测试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反映出该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女生分数略高于男生,约同于全国测试的平均得分;体重较低、营育不良的学生超过半数,营养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进入大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未开设体育课,在身体机能、素质方面有所下降,说明课外体育活动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安文理学院7860余名在校生实施体质健康测试,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陕西省相关指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安文理学院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形态方面“豆芽型”和超重、肥胖比率高,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方面差异显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定有待完善.加大体育教育教改,重视课外体育运动俱乐部和高年级体育选修课的开设和引导,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DV创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DV影像文化的热爱者。他们热情地进行DV创作,以青春的视角观察社会,用数字的影像记录生活。本文分析了DV的优势,以笔者指导的学生DV创作为例,从作品题材选择、制作技术应用和创作收获三方面分析大学生DV创作现状,最后对大学生的DV创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四川内江竹类、果用林、速生丰产林等主要经济林产业的现状,结果表明:内江经济林产业存在着分工不明确、布局不合理、技术缺乏等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推动内江市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政策倾斜、统筹规划、科技支撑、调整经济林产业结构和培育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5.
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SCL-90量表对276名聋人大学生的研究表明: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大一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聋人大学生;来自农村的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聋人大学生;特殊高等院校应重视和加强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生命愿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命愿景量表对不同年级2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略低于男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生命意义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各个年级在焦虑、恐怖和偏执的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消极的生命意义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四年的时间,对本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测试、追踪调研,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的发展状况,其研究目的是为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养成了锻炼习惯,体质普遍增强,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大一、大二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大三、大四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以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方面较为普遍;部分大三、大四学生的心肺功能也出现下降态势。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现状、制约残疾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和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展残疾大学生体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内江市太极柔力球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访谈法等对太极柔力球在内江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内江人民对太极柔力球的喜爱程度、参与人群的特征、参与的目的形式、参与的时间地点等,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认知宣传、针对培训、社会关注、政府重视以及竞赛促推广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为内江市太极柔力球的发展与昌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学生分组,采用不同课程模式教学后对形态、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进行测试,使用《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进行等级评定,对等级评定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处理,结论为选项课教学比普修课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呼吸系统的功能、前臂及手部肌肉的力量、灵敏性和弹跳力、机体神经系统动态反应速度等,新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优于旧的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