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设立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当事人需分别达成债权合意和物权合意。两个合意应当分别体现为两份合同文件,以便于适用不同的规则。但围绕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纠纷有诸多混乱的认识和做法。现行示范文本杂糅了债权合同、物权契约和法律与法定职责的复述三类性质的条款,是造成认识混乱的根源。故需按其性质进行分别处理,以实现示范文本功能明确、结构清晰、操作便捷。  相似文献   

2.
作为特殊物权的城市土地使用权 ,其转让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 ,这一点区别于其他财产的转让 ,因而影响着以土地使用权或房地产设定的抵押合同。探讨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点、转让的条件以及与抵押权的关系 ,以便签定可行的抵押合同 ,保证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特殊物权的城市土地使用权,其转让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这一点区别于其他财产的转让,因而影响着以土地使用权或房地产设定的抵押合同。探讨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点、转让的条件以及与抵押权的关系,以便签定可行的抵押合同,保证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否认物权合意的存在,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也无法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在不动产借名买卖中,物权合意与债权合意出现分离,物权合意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对比传统物权形式主义模式与瑞士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物权合意的表现形式,得以债权合同或关联合同为主载体,以其他证明真实物权合意的证据为辅载体,不必过于拘泥,但不应存在于登记之中。不动产买卖合同的物权变动须依靠物权合意以及法定形式始能完成,物权合意与形式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区分原则.就是把因合同所生的债权变动的法律效力与因物权独立意思表示加以确定并以登记交付为标志所生的物权变动的效力区分开来的原则,该原则彻底理清了物权变动的原因(债权的变动)与结果(物权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在民法实践上,区分原则不仅在合同生效但物权变动未能成就的情况下,充分肯定有效成立的合同的效力,保证合同当事人债权请求权的行使。从而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在第三人取得物权而合同当事人只享有债权的情况下。更利于保护第三人的正当利益,从而维护社会整体的正常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6.
在罗马法上,优先权最初定性为具有优先效力的债权,当债权保护方法不足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时,法律又赋予优先权为担保物权。德国等国民法在继受罗马法时,因优先权缺乏公示性,认为是特种债权的特殊效力。但债权说违背了债的相对性、平等性原则,使得工资等特种债权屈从于享有约定担保物权的债权而不能有效受偿。法国等国民法在继受罗马法时,将优先权纳入担保物权。物权说能弥补债权说的不足,但优先权的公示方法是法律的直接规定,具有抽象性、概括性,优先权又具有后来居上的极强效力,法国等国优先权的立法例可能会危害交易安全。所以我国民法典只规定一般优先权用来担保基于非交易关系产生的难以采用其他担保方式来担保的特种债权,即那些关系重大法理价值实现的共益费用优先权、劳动报酬优先权、劳动保险费用优先权和税收优先权。  相似文献   

7.
税收优先权是建立在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的确立和公法债权私法保护的认可的法理基础之上的,其性质是法律为保证税收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一项法定担保物权,效力范围限于优先受偿和对抗非特定的权利人。实践中,税收优先权经常与其他优先权、担保物权发生冲突,当冲突出现时,应当遵循税收优先权原则上优先于其他公法债权优先权,原则上劣后于其他私法债权优先权,附条件优先于担保物权的解决方法。但是我国现有立法对税收优先权之规定却并不符合上述原则,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必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担保物权人负有申报债权的义务,担保物权的实现以债权申报为前提;担保物权人应按期向管理人申报债权,担保物权人在债权申报材料中,应当说明债权的数额和财产担保情况,并加以证明;债权和担保权有效合法成立,符合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的规定,不存在破产法上的无效或可撤销情形;担保物权须经债权人会议核查,并由法院裁定。  相似文献   

9.
提单是信用证交易中最重要的一种单据,发挥着货物收据、运输合同以及象征在途货物本身等重要作用。文章认为把"Document of title"翻译为"有价证券"而不是"物权凭证",能更好解释提单的性质。提单兼具物权效力和债权效力。提单是运输合同的证明,表明其具有债权效力;提单是提取货物的凭证,表明其具有物权效力。作为具有物权效力的提单,在不同情形下,或表现为所有权,或表现为占有权,无论是所有权说还是占有权说,都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长期以来债权区别于物权的基本特性,是债权法中的重要原则。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起源、发展和例外规定,并就我国《合同法》中体现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发展做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完善《合同法》在这方面的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实际上是担负着农村社会保障的功能,其权利体系的设计,亦依此而行,虽然其是一种用益物权,但其权利特征与典型物权相比,其趣大异,其形大左。然而,随着城乡统筹改革的深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终将完结,之后必将面临着其物权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海域使用权是一新颖的物权,且属于典型物权中的用益物权,而非准物权。它同渔业权存在着效力冲突,其实渔业权本可被海域使用权吸收。为此,本文试就海域使用权的内容、性质以及与土地权并列的不动产权类型等,来探讨《物权法》存在的弊端,进而从海域物权法律制度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族谱是赣南地区主要的民间文献资料之一,其中记载了丰富的地域信息。赣南族谱中对坟山的相关内容多有记载,其中就包括一些坟山纠纷案例,而这些纠纷大多发生在清代。通过以族谱为核心史料进行考察可知,清代赣南的坟山主要源自祖上遗留以及交易所得,交易类型以单独的坟山交易、单独的坟墓交易、坟山加坟墓的交易为主。在获取坟山后所产生的相应纠纷,则主要基于赣南人民对坟山风水的浓厚信仰以及逐渐增强的产权观念之上。面对产生的坟山纠纷,赣南民间为维护宗族颜面,往往以调解为先,倘若调解不成,才会选择向官府控诉。而对于坟山纠纷案件的处理,赣南官府却并非严格按律行事,其往往会结合相应的情理作出最终判决。  相似文献   

14.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质是将农地作为产权和资本来经营。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依照有偿使用和有偿流转原则,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农地的均衡价格,实现农民的发展权益。该配置不仅有利于农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且将更有效地保护耕地,实现农地资源有效率地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新型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得到确认,并具有可流转的特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值可定位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合理配置资源;依法流转承包经营权,保障用益物权.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法制的不健全和农民观念的滞后.要规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相似文献   

16.
在辨析清代徽州单篇土地卖契地权类型的方法——地权概念名实分析法的基础上,揭示清代徽州土地卖契地权概念表述的两种形式:显性形式与隐性形式。通过全面阐述清代徽州六个县土地卖契所转移的大买权、小买权与大小买权,根据徽州"全业"视角,概括学界已有共识,从而对三种地权作出科学界定,指出大小买权是全业的土地产业权,大买权与小买权都是非全业的土地产业权。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盘活土地资源是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激发了农民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然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限制了土地产权的充分利用。我国《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应进一步完善与土地产权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是按照所有权、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原则规制的。必须强化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权利登记的法律效力,明确城乡统一的土地登记机关,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登记的具体内容,建立农村土地产权数据登记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农村被撤并学校产权争议的类型、原因及其法律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被撤并学校产权争议成为当前各地急需解决的法律问题。当前争议主要集中在土地使用权归属、校舍房产权属、土地附着物权属、债权债务承担等四个方面。导致争议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变化过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尚未建立、争议主体层级性导致契约规则难以达成、土地建筑物主体不同一与现有法律制度冲突等。解决这些争议,需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平等协商、同一处置、物尽其用的原则分类进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统的用益物权系指土地用益物权,本文首先认为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应分别设置,自成体系,共同构成我国的用益物权制度,接着以空间权理论为引线,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可以客体为标准分为三类:海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和空间使用权。同时,本文认为海域物权制度对传统集合物理论和不动产判断标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