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考察中学生依恋与安全感对自尊的影响,并检验安全感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安全感量表(SQ)对7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自尊、依恋和安全感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自尊和依恋也存在显著差异。依恋和安全感均能正向预测自尊。安全感在父母依恋与自尊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是,中学生的依恋可直接正向影响自尊,也可通过安全感影响自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安全感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安全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O.44,p=O.66)。②高低外显自尊组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t=6.08,p=O.00),高低内隐自尊组安全感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O.595,p〈0.01),内隐自尊与安全感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安全感(t=8.015,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安全感。结论:安全感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3.
听力障碍中学生疏离感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问卷法对431名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疏离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听障中学生疏离感的总体状况表现为环境疏离最高、社会疏离其次、人际疏离最低。(2)女生的无意义感高于男生,男生的亲人疏离感和不能控制感高于女生;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9年级学生的自我疏离感最高,7年级学生的压迫疏离感最低。(3)独生子女的伙伴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压迫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高于农村学生。(4)听障中学生的无意义感和亲人疏离感均随人缘状况的改善而降低;人缘差的学生的伙伴疏离感和不能控制感高于人缘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国外对学校疏离感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而国内对其关注还较少。文章采用自编的学校疏离感问卷对大量中学生进行调查,结论如下: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学校所在地的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存在差异,其中,男生学校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初一、高一较低,初三、高三较高;出生于县市的学生无意义感较强,而孤立感显著低于出生于村镇的学生。最后,我们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着重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安全感与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S)、安全感量表(SQ)以及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FMPS)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积极完美主义与自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安全感与消极完美主义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与积极完美主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安全感对消极完美主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的变异量有3%;自尊对积极完美主义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的变异量有3.7%。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249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少年儿童的自尊、主观幸福感和安全感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为0.41,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安全感进入回归方程后,自尊的效应值显著下降,表明自尊通过安全感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安全感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年级对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3):145-151
采用安全感量表、自尊量表、信任量表对232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安全感、自尊、信任的总体情况以及三者的关系,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的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尊水平较高,信任水平中等;安全感、自尊、信任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安全感、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安全感、自尊、信任状况良好,低安全感会导致个体信任水平的降低,自尊是安全感对信任作用间的重要中介过程.  相似文献   

8.
课堂疏离感是指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方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中学生课堂疏离感的结构可划分为空虚无意义感、压抑孤独感、盲目无助感、非卷入感、自我价值缺失感五大维度,并据此编制了中学生课堂疏离感的测量量表。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课堂疏离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城乡之间的课堂疏离感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课堂疏离感五大维度中,自我价值缺失感普遍较其他维度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问卷,以云南昭通地区1 200名在校少数民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苗族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的一般状况;并同彝族和回族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在学习汉语时间和地区主效应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性别和民族的主效应上,疏离感和文化疏离感的一些维度有显著差异。(2)年级是影响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变量,七年级到九年级,疏离感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七年级到高三年级,疏离感呈现出一个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的"疏离感"(Alienation)在国外研究中已经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目前有关Alienation问题研究还鲜见.国外的一些研究结论得出,青少年疏离感与问题行为、犯罪行为之间呈正比关系,即疏离感表现越强烈,问题行为越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初中生考试焦虑和自尊、成就动机的现状及关系,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对300位初中生的自尊、成就动机和考试焦虑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初中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明显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越高的人,考试焦虑程度越高,而避免失败程度越高的人,考试焦虑也相应较高;自尊水平越低的人,考试焦虑程度越高;自尊、追求成功的动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自尊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基于归因理论对中学生自尊、人际关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改善中学生人际关系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未来自我类型与成绩、成就动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当前中学生的未来自我类型及与学生成绩、成就动机和自尊水平的关系。采用开放式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和自尊量表,研究对象为89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结果表明:那些有着清晰未来自我的学生比其他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成就动机和自尊水平,而未来自我类型与学生成绩并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和西安1432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中学生为对象,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综合探讨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开放性,感知的社会支持中的社会性支持、冲突惩罚、满意度对中学生的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在人格与社会支持对中学生自尊的联合作用中,人格的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是主要的;(3)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会直接影响自尊,也会影响感知的社会支持,从而间接影响自尊;(4)对男生和女生的自尊产生影响的人格特点和感知的社会支持特点不同。本研究对于促进中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关系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自我编制中学生关系欺负量表,随机抽取39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应对方式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关系欺负总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2.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与关系欺负水平存在密切相关。3.自尊对关系欺负总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关系欺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学阶段的师生关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中学阶段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育教学的环境已经成为当下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和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影响。结果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对中学生消极学习和有效学习具有显著性影响,特别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中学生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和开放学习具有显著影响;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可以有效地预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父亲的过度干涉对中学生消极学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听障和普通中学生的幸福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听障中学生中高幸福感的人数比例少于普通中学生;(2)听障中学生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3)听障独生子女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独生子女的幸福感;(4)在学习成绩为下等和上等的听障与普通中学生中,听障学生的幸福感均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问卷对264名初中生进行了测量,运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中生学业拖延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男生的学业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初二年级拖延水平较高;学业拖延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低拖延者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高拖延者,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其拖延水平低。结论初中生的学业拖延在性别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初中生学业拖延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