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圆形”结构意象作为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原型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了中国人的叙事作品类型中 ,形成其在故事构架、叙事结构、形象构设及精神内在意蕴、风格流向等方面的“趋圆”走势。《玉娇梨》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其在这方面的体现尤具典型意义。从故事层次、叙事结构等来剖析《玉娇梨》所蕴含的“圆形”结构意象及其成因 ,对于解读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及后来的拟才子佳人小说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叙事意象的审美功能在《聊斋志异》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凝聚意义、凝聚主题;充当叙事线索,贯串叙事结构;保存审美趣味等。这是《聊斋志异》保持历久弥新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小说《植树的牧羊人》一个显著叙事特征是使用隐喻手法,“牧羊人”“橡树”“泉水”“蜜蜂”是本文具有隐喻意义的四个典型意象。从隐喻视角解读小说的这四个隐喻意象能够实现深度阅读,了解隐喻意象在西方文化视域中的本源义,理解隐喻意象的语境义,把握隐喻手法的叙事功能,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围绕男女争战故事中的女性,铺写了月、花、饰物、颜色、音响、戏曲六个意象群落,它们彼此关联,形成一个更大的女性意象群落。就后三个群落而论,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意象化”客观叙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颜色因其存在广泛,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承担的叙事功能最多;音响中的贩声是一个独特的叙事时间意象;戏曲则给小说带来互文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17,(1):48-52
小说《神木》通过两种身份(矿工/骗子)、一次置换(姓名)、两个场所(火车站、煤矿),编织了一个荒诞不经而又令人信服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人性的贪婪与罪恶。在这篇小说中,姓名、火车站、村庄、煤窑等意象,既是组织情节发展的叙事动力,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又是理解小说丰富内涵的叙事要素,具有独立的象征含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形式,《红楼梦》这部集大成的小说丰富并深化了"水"意象的内涵。本文从水同女儿、水同清浊和水同爱情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水"意象,说明这一意象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花园是元明以来的戏曲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场所,《金瓶梅》中的花园意象因其强烈的反讽意味而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文章旨在探讨这一意象的审美意蕴及其叙事功能,并分析该意象的文学渊源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叙事隐喻与叙事功能的视角对《呼啸山庄》中的风意象群进行解读,认为在《呼啸山庄》中,风以及类似风或与风相伴随的物体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风意象群,它是小说文本中激烈的情绪与情感宣泄的叙事隐喻,既具有维度又具有功能,其维度构成了作品思想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体现在叙事隐喻的主题化色彩。风意象群的叙事功能体现在破坏一系列稳定性的环境,而文本对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解决则推动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亚 《考试周刊》2008,(50):219-220
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创作深受《圣经》影响,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在很多方面成功借鉴了《圣经》的意象,使小说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主题思想、叙事结构、标题选用等三方面分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意象,探讨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黑色意象,本文从《奔月》、《理水》这两篇小说出发,分析这两篇小说中的黑色意象,并寻求黑色意象与鲁迅内心世界的对应性,探讨鲁迅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的意象运用,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叙事单元和叙事脉络的整一性和明晰化,整个叙事行为意蕴的凝聚,叙事行为发展的暗示、推动与补充以及小说叙事模式的完善等方面。意象的运用不仅使以叙事为要务的小说具有了诗的韵味,而且其本身也具有了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在剧作中,作者用了许多蕴含象征隐喻意味的原始意象符号,如雷雨意象、死亡意象、出走意象等。“窗”在《雷雨》中多次出现,因其蕴载了作者情感及人物命运和剧作主题的众多内容,从而使之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并成为《雷雨》整体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从文化象征的角度来说,“窗”意象与“门”意象属于同类意象体系。“门”是一个出入口,“象征着两种状态,两个世界,已知和未知,光明和黑暗,财富和贫匮之间的出入口。它开向一个神秘的世界。但是,门具有动态和心理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表示出入口本身,而且还请你跨…  相似文献   

13.
<正>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布片”是《百合花》中的重要元素,与此相关的细节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同时布片也是寄托了作者情感、作者想着意表现的一个重要意象,那么“,布片”在文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这个意象对于本文深层主旨的发掘,对于主人公之间微妙情感的体会和理解,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本文通过小说中语言细节的品读,来探究“布片”这个意象的深层意蕴。一、“衣服口子”被撕开,象征着通讯员打开一个新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4.
王烨 《河南电大》2009,(4):55-56
在著名文学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织工马南传》中,“出走”是其中的重要命题。马南通过出走,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意义和信仰,最终获得拯救,在叙事策略上,小说通过圆形叙事结构以及与“出走”相关的两种意象:织机和宗教迷狂,来寻找这一主题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意象化”客观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西方现代小说家笔下只是诸多叙事技巧中的一种,不一定成为小说中的主要叙事方式,但在张爱玲手中意象则成为最重要的叙事方式。张爱玲的“意象化”客观叙事是一种既能继承中外文学传统,又能满足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叙事方式。从叙事角度考察张爱玲小说意象兼顾了意象意义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从“意象化”客观叙事带来的形式美进行剖析,由此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文体风格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著名文学家乔治·爱略特的长篇小说《织工马南传》中,“出走”是其重要的主题。主人公马南通过出走,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意义和信仰,最终获得拯救。在叙事策略上,小说通过圆形叙事结构以及与“出走”相关的两种意象,即织机和宗教迷狂,来寻找这一主题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5,(8):49-55
《吕芳诗小姐》在叙事方法上别具匠心,注重叙事空间的营造。小说中作为空间意象的"红楼""贫民楼"和"钻石城"不但对文本具有结构意义和审美功能,而且作为潜在的叙事力量在开拓人物的心灵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了主体突破重围向本质自我挺进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这三个空间意象形成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审美场域,深受中西文化影响,从而使小说因继承而根深叶茂,因创新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王树春 《文教资料》2014,(31):69-71
笔者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倾城之恋》和《简·爱》两部小说各用了相似的意象“野火花”和“火”来象征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本文意在比较这两个意象相似的象征性含义,并且试图对两意象间的细微差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花园茶会》是英国当代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著名的短篇小说,意象的使用是该小说一大艺术特色,其中,"帽子"意象尤为突出。它对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阶层差别、权力关系两个方面探析"帽子"意象所包含的思想主题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