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变法时,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还非常模糊,且深受康有为的影响.流亡日本后,在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中,梁启超开始摆脱康有为的窠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君主立宪思想.辛亥革命后,又与时俱进,走上了共和政治的坎坷征程.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五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在这场资产阶级革命中,华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纵观革命的全过程,华侨确实以其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制度被推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思想研究更多起来,本文拟就近两三年对孙中山民族问题方面的研究做一些简略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李大钊早期的民主主义思想中,其核心是“民彝”思想.“民彝”是李大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的同“民众之意志”相对应的概念,在李大钊看来,“民彝者,吾民衡量事理之器”;“民彝者,民宪之基础也”、“信其民彝,彰其民彝”.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史中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由于从小受到传统的古典文化教育,他在政治思想上怀有浓厚的古典共和主义色彩,但是却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古典共和主义者。本文旨将马基雅维利放置于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视域之下,提出马基雅维利共和主义思想的独到之处。他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的混合均衡思想,但是却打破了古典共和主义的美德观,建立了人性恶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李大钊形成了丰富的青年教育思想,旨在引领青年群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所蕴含的理论观、国家观、人格观以及实践观值得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借鉴。通过对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与育人价值进行阐述,并对高校普及青年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与经验进行总结,从而为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启示,以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具有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志士们曾掀起过一个尊黄运动。其表现为:尊黄帝为人文初祖,主张采用黄帝纪年法;歌颂黄帝,祭祀黄帝,并以此为旗帜,号召民众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力求以黄帝的大道精神来确立中华文化的根本基础。尊黄运动的文化意义在于: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自觉意识;加速了以儒家学说为支柱的封建文化体系的崩溃;促使孙中山及其辛亥志士们思想主张的形成,更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尊黄运动使长期不为人们重视的黄帝文化超越了整个中世纪而在近代得以新生。  相似文献   

8.
对于民国初年 (1912— 192 0 )史学发展的趋势和成就 ,需要我们重新予以审视。这一时期 ,不仅有王国维等人在历史研究上的建树 ,还有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在历史观领域中实现的新变革。他们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大量政论和史论 ,把进化史观和民主共和与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相结合 ,与深刻地剖析现实社会状况和剖析旧的道德、文化传统相结合 ,与激励民众和青年一代的革新创造热情相结合 ,对于“五四”前后的历史研究和整个学术领域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值得我们充分珍视的一份宝贵的史学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贵州知识分子中的传播,主要通过报刊、书籍等传媒和人际网络进行.这些途径受到传受双方的经验范围、社会背景、思想基础和当时社会形势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的文艺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起点,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文艺观点,是李大钊建构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尝试性实践,对当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俄国革命的借鉴过程中,注重"实境",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李大钊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年谱》作为李大钊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史料价值。但其中的一些地方还存在些许错误和不够全面之处。文章利用一些新发现的档案材料和过去未被利用的报刊等材料,对《李大钊年谱》中有关李大钊在广东的革命活动和李大钊相关论述在广东的发表和转载情况进行了补正,对其中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增补,语焉不详和不够全面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对存在的明显错误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政治使命与学术担当,实现学报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唐山学院学报》开设了"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特色栏目.文章对该栏目2016-2020年刊发的108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该栏目已成为李大钊研究与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坚定"四个自信"、传承大钊精神、优化李大钊研究队伍、培养学术新锐、加强相...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和独立战争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共和主义传统。到19世纪20年代。共和观念成为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观念影响了美国早期的外交政策和美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态度,是门罗宣言产生的重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批传播者。在寻找救亡图存的过程中,他的思想由最初的传统民本思想转为早期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到后期的无产阶级民主思想转为社会主义思想,相继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苦的探索过程。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者与贡献者,对家乡唐山的青年学生运动十分重视。二十世纪初,李大钊指导唐山青年学生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唐山地区革命活动的开展,为唐山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深入发掘李大钊指导唐山青年学生运动的历史实践,对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动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秦州起义是甘肃天水地区响应辛亥革命的一次重要起义.起义的发动者是黄钺,但为这次起义播下火种、奠定群众基础的则是秦州人陈养源.陈养源1893年中举入仕,1903年辞官到上海开设镜今书局,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兴中会,他刊印进步书刊,结交革命党人,参加革命团体,向家乡青年寄送书籍,传播进步思想,从而为后来秦州起义的发动打下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整体概念提出。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有着开创性的意义。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境界认识表现在六个方面:最早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近代国情;最早在中国系统宣传阐释马克思学说;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同转型中的中国学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斯金纳对当代共和主义的言说主要倚重于对马基雅维利的判辨。在解读马基雅维利的过程中,斯金纳试图回答马基雅维利与"镜鉴类作者"之间的一致性问题,并讨论了共和主义前景下政治自由的可能性问题。斯金纳阐述了马基雅维利与共和传统之间的连续性,同时指出马基雅维利的独创性在于将德行引入到政治生活中。同时,通过在共和主义的传统中发掘"失落的宝藏",斯金纳介入到关于当代自由概念的争论,打破了自由主义在概念和范式上的垄断。理解斯金纳对马基雅维利式共和主义的典范阐释,有助于我们从文本诠释的路径,认识当代共和主义中"德行"与"法律"这两种范式之间的异同,从而深化对政治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临时军政府在"维持共和、救济人民"的宗旨指导下,从政治、军事、财政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四个方面颁布和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保证了临时军政府的安全。在内容上既体现了宣扬民主共和、促进民生发展的宗旨和目的,也继承了此前秦州自治的一些思想和内容。从总体上看,甘肃临时军政府的进步性是值得肯定的,他是甘肃第一个真正的共和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