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文试题]生活中,社会中,每一事每一物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人如此,民族和国家也是如此,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遗憾是指人、事、物在自身发展过程当中所遇见的那些有待弥补的、不合意的、令人惋惜的情形。可以说,遗憾总与主题的发展相依随,只是或大或小罢了。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看待“遗憾”的?请结合相关的经历、体验或见闻,以“遗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2.
[文题]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说明:①从上面文题的两种形式中自选一种。②仔细斟酌,完成所选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面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③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④作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人名、地名、校名。[题解]无论是“______是_______”,还是“______,是_______”,填充后的文题都是一个判断句,或表明一种观点,或叙写一件事,或抒发一份情感,如“风筝是情感的载体”“,羞辱是人生的选修课”“,诗意地散步,是心灵的享受”等。写好此题,除了落实“说明”中的③④外,一要填充好文…  相似文献   

3.
【试题1是,是说明:①从上面文题的两种形式中自选一种。②仔细斟酌,完成所选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③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题解]文题为“二选一”的形式,选材十分灵活。无论是“—是还是“,是”,填充后的文题都应是一个判断句,或表明一种观.点,或叙写一件事,或抒发一份情感,如“风筝是情感的载体”,“羞辱是人生的选修课”,“诗意地散步,是心灵的享受”等。文题也没有限制文体,拥有较大的表达空间。写作此题要想获取优等成绩,除了…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双慧眼”。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亦如此,好的文题同样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文看题”,这些说法言明了文章题目的重要性。对于考场作文而言,没有征服人的新颖别致的文题,是很难取得高分的。作文拟题,需要专业训练。一、与拟题相关的教材提示有待补充文题如此重要,但想要拟好一个文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非经过专门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在指导职中生作文时,我注重了利用作文指导课,引导他们冲破“言之无物”的误区,使他们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 大千世界,浩瀚人海,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情每景,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多留心,都可以写出来,达到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但学生写作文时,往往看着文题发呆,叫苦不迭,这种现象就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或“知道写什么(人、事),但不会写得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陈代领 《现代语文》2008,(7):141-142
有人形象地把作文题目比作人的眼睛,确实再恰当不过了。一双眼睛顾盼生辉,人就显得精神俊秀,如果双目无神,人自然就萎靡不振了。作文也是如此,所以有“题好一半文”之说。尤其是在考中话题作文成为主流之后,拟题的意义更加重要。题目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文得分的高低。很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考试作文中贪图省事,顺手拿过“话题”做“文题”,造成“千篇一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写人作文”训练,从观察人的外貌到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足有十篇之多。现就如何上好这类作文指导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前后比较,抓题眼定中心。教材所安排的“写人作文”训练中,许多文题内容相近,如第七册基础训练2“我喜欢的一个人”,第九册基础训练6“我敬佩的一个人”,第十册基础训练7“夸爸爸(妈妈)”,第十册基础训练6“我爱的一个人”等。这些文题学生写起来容易套作,以旧充新,所以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前后比较,抓住文题的题眼“喜欢”、“敬佩”、“夸”、“爱…  相似文献   

10.
题目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一、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二、以“友爱在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苏教版)提示:本单元的这两道题目都要求写记叙文,不同的是第一题要求写人,第二题要求写事,但不管写人还是写事,我们都要找到具体的、典型的、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几个事例来充分抒写。比如“他(她)”做了什么事,从而“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些事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题的空白处可选择填入的词语有很多,如下文的“班集体”,或其他表示地点的“家庭”“团队”,或表示动作的“交流”“批评”等。补充好了题目,确定了写作范围,就要在自己脑海中搜集体现“友爱”的具体事例了。在记叙事情的时候,可以结合抒情和议论,使文章更生动、活泼。(简英)  相似文献   

11.
〔问疑解难〕 1、审题怎样才能准确无误? 审题就是仔细审查、分析,研究文题的含义和要求,它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拿到作文题之后,一般从三方面考虑: ①审清文章体裁。一般说来,凡文题中有“记”字的,要求写记叙文。如《国庆记事》、《记一位革命前辈》,文题中涉及时、地、人、事的,也要求写记叙文,如《难忘的五月》、《童年趣事》,如果文题中带象征性或抒情意味的,写成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的散文。如《春雨点点》、《红棉颂》。凡文题出现“谈、说、议、析、读、感、体会、启示、想到的”等字眼的,都要求写成议论文。如《谈立志》、《说勤奋》、《从“忠言逆耳”想到的》。如果题目中出现“驳、斥、批、  相似文献   

12.
通观四年级教材安排的命题作、文,要求用一件事写一个人,这是第二次。而提出“反映这个人的特点或品质”,却是第一次,难度是较大的。詹谷云老师从学生初学写人的实际出发,精心设置刷墙情境,为学生提供同一写作题  相似文献   

13.
“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好材料。学生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我们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五十、六十年代中学生思维多为单一型,高考作文的导向也如此,不是记,便是议。而近十年高考中的作文已在向散文化、杂文化方向发展,记、议、描、抒、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可以运用在同一次作文考试中、同一篇高考作文里,其思维的活泼性、多向性正在打破传统的文体观念。如上海高考作文1989年《中学生生活的回顾和思考》,1990年的《时间啊,时间》,1988年上海市中学生快速作文比赛题之一《假如我是济公》即如此。这类题可统称为“断想题”。断想题的基本构架是“事→理”。审题的关键是一选“事”二想“理”,如何在“万花筒”式的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中巧取有“闪光点”的东西为我所用。生活如流水,选材是“断流”(议论文也应“选材”,断想要有断想的起点、依据)。如《春节联欢晚会的断想》,“晚会”的节目片断乃至一句台词或解说词,只要精当即可,而“断想”则应大而深远,联系政治气候之某一因素,或联系生活哲理的某一点都可以。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感悟     
人生可数,即使活到100岁,最多不过三万多个日夜。好多人用“草木一秋”、“飞火流萤”、“匆匆过客”这样的词来形容生命。的确,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果不以真诚和努力充实每一个日子,生命又怎能不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16.
[技法点拨]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只出一半题目,另一半让写作文的人自己填写。这样的作文显然给了我们更多的自由,是一种很好写的文题。对于这样的文题,要想“出彩”,关键在于选材。以《XX的周末》为例,凡是写发生在周末的事都是合题的。我们应力求写得新一点。这种“新”,并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中考语文中,年年都考漫画题,有不少的学生因读不懂漫画或吃不准漫画的主要寓意而丢失了分数,着实让人遗憾。那么,如何做好漫画题呢?现结合2003年中考中出现的漫画题做一简单介绍,以便同学们对症下药,做好这类试题。一、结合漫画的标题来分析标题是一幅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意蕴。在读漫画  相似文献   

18.
语段压缩解题步骤有二:一是准确地筛选出符合文题要求的重要信息,二是按要求整合信息。其关键是准确地筛选信息,因为它是正确整合信息的前提。那么如何准确地筛选信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着手:一看表达,二重特殊(即关注有规律可循或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三辨结构。角度一:看表达性质一、记叙性语段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主体(谁、什么) 怎样(人或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里的“主体”就是语段的陈述对象,即具体的“人”、“事”或“物”;“怎样”即记叙的六要素。因为记叙性语…  相似文献   

19.
文题出新X法     
我发现很多同学写的作文题目都很老套。如写一件事,总是“一件令我高兴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等题目,好像生怕读者不知道他写的是一件事情。要是写人的,就是“一个关心我的人”、“一个让我敬佩的人”、“我的邻居张小华”之类的,总是让人看了题目便对内容也基本上一目了然了。怎样的作文题目才能让人看了忘不掉呢?我考虑了很久,拟出了一套文题出新的方法。借歌名作题。比如,将《一件雨天发生的事》改为《情深深,雨濛濛》;将《我的同桌》改为《单眼皮女生》昧餍懈枨母杳魈饽浚坏鄙校液睿钊嘶匚段耷睢=栌笆悠狻=…  相似文献   

20.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采用“析文题、探文路、掘文眼”的方法。下面以课文为例,谈谈这种设计方法的具体操作。第一种:析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窗口。有些课题虽然言辞通俗平易,但是意蕴深邃隽永,对这种文题细作品析,能引人入胜,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如《穷人》这一文题,一看便知,文章写的是人,而且有“穷”的性质。但仔细品析,却是“穷”中有“富”,即在物质生活上讲,是穷;而在精神境界上讲,是富。基于这一点,可开“窗”窥“室”,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