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与审题 写文章除了“按语”、“序跋”之外,一般总要有个“标题”。虽然我国古代作家,如唐之李商隐,集中就多有《无题》诗。不过名曰“无题”,其实心中还是“有题”的,只是不愿明言罢了。在人类社会中,无论中外古今,忌讳与顾虑,往往难免。因此,有的人或以诗文的起首二  相似文献   

2.
张冬香 《成才之路》2009,(17):39-40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困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是文章传递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读文先读题,这是一般的阅读规律。除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无题”诗文外,文章一般都有一个标题。大多文章的标题具有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之意,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情感倾向等,凝聚着作者的才思,令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4.
<正>文章的“标题”或“题目”,是我们读一篇文章时最先读到的,因而在文章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现代汉语词典》将“标题”释义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将“题目”释义为“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从词典的解释来看,文章的标题或题目,一定要紧扣和概括反映文章的内容,最低要求是做到名实相符,在此基础上,可以去追求微言大义或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5.
在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已成为每年必考的题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思想内容成为鉴赏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寻找突破口。一、读标题、注释题目是诗的眼睛。大多数古代诗歌的标题或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就抓住了诗的感情脉络。如马戴的《落日怅望》,全涛紧紧围绕题目中的“怅望”来选取景物,“孤云”、“归鸟”、“微阳”、“秋  相似文献   

6.
楚雨含情皆有托──李商隐《无题》诗新解任克华李商隐一生写了六百多首诗,《无题》诗尤其受到人们的称赞,代表了他最高的艺术成就和风格。标目“无题”或用篇首二字标题的诗,如《锦瑟》、《碧城》等,也用无题诗一类。以上此类的诗凡七十余首。这些大都用博丽精妙的语...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识地用“无题”的方式来摆脱题目对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的诗人,《锦瑟》是代表作,辞藻精丽,声调和美,集中体现了李商隐无题类诗的艺术意象美。  相似文献   

8.
过去一些读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往往穿凿附会、破坏了诗的整体艺术形象。要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即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更要注意从客观存在的艺术形象以及作的创作个性等方面全面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于唐朝诗人李商隐以“无题”为题目的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本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爱情写照。可不知从何时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歌颂教师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赞美之词,一代又一代富有责任感、讲求奉献心的人民教师,就这样被人们广为传颂着,而教师自己也会经常以此为诫,以此为荣。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诗深婉精丽、富有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其中尤以“无题”诗最引人注目、惹人深思。“无题”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多以爱情为主题。爱情的难以实现与诗人的感情基调形成了无题诗凄艳、感伤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诗歌鉴赏,应重视标题、作者和注释为我们提供的信息,从“三看”的角度入手,准确把握诗歌的大意和主旨,为正确解答试题打下基础。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富含诸多信息,不少考题的设置与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1、研读诗题,把握题材。许多诗歌的标题都直接或间接表明了该诗的题材,如2004年全国卷甲卷的诗歌鉴赏题,标题为《秋思》,从标题便可看出这是一首思乡诗;再如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从“别”这个标志性的文字就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把握了诗歌的题材,就可根据不同题材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去把握诗…  相似文献   

12.
诗皆有题。题高则有望诗高,题低则诗注定要低。 诗题是诗人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谁不想让这第一印象就以其特色征服、震撼和感动读者呢? “无题”也是诗题的一种。只不过有的诗人或有隐衷或因暗喻,不愿意将想要表达的意思明言,而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借“无题”来用曲笔发挥罢了。 因此,诗人都很重视诗题的选择和确定,常为制作一个精彩诗题绞尽脑汁,以求花样翻新,先声夺人。 有一些诗,巧妙的构思,浓烈的诗情本身就是诗题带来的。选定了题目,诗的主脑和立意就明确了,诗的构思基本完成,诗的成败就大致确定。 且不说历代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就是仅有七十多年历史的新诗也似江河滔滔,诗题如亮星如珠贝闪耀光辉。就总的风格来说,我以为诗题大致可分为三个档,即:豪华典雅漂亮型、本色贴切生活型、山野粗犷质朴型。这个“档”只是类别划分,下是档次,无高低之分。 如果我们以人喻诗题,我觉得豪华典雅漂亮型就是君子、士人、美女,像是戴着一顶尊贵而美丽的华冠头饰;本色贴切生活型,就是渔翁农人和樵夫,像是他们戴的箬笠草帽,遮风挡雨恰如其分;山野粗犷质朴型,就像张飞喜怒皆形于外的脸,鲁智深一览无余的光脑门儿,明明白白任人观注。  相似文献   

13.
无题     
在作文训练中,要注重提高"自拟题目"的能力,不宜用"无题"作标题。虽然"无题"也是标题,但是应"拟"出一个更切合文章内容的题目。文中多处用"和善"修饰"老王",不妥;作者的原意是用它来表述他人对"老王"的误解,但未达意。  相似文献   

14.
诗歌命题的一种新创造─—论李商隐《无题》诗的产生及其历史价值李一飞李商隐的《无题》诗,包括以“无题”为题和取诗中二字作标题的,共约六十首,在其近六百诗中,不过十分之一。可是它们引起后人重视的程度,却远远超过了它在李诗中所占的份额,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一...  相似文献   

15.
习惯于命题作文的中学生,一旦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时,就显得力不从心,错误百出。尤其是议论文的拟题,许多学生觉得更加困难,有的甚至干脆空着作“无题”文章。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加以指导。议论文的题目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论点型标题。许多议论文的标题就是它的中心论点。此类题可以用肯定句,如“中学生生活理应丰富多采”“幸福在辛勤的汗水里”;也  相似文献   

16.
叶老曾经说过:“一篇文,一首诗,一支歌曲,总得有个题目。从作者方面说,有了题目,可以表达自己所写的中心;从读者方面说,看了题目,可以预知作品的内容。题目的必要性就在于此。”议论文的题目,虽不像有些记叙文那样,应由表及里推敲,用心揣摩其寓意或象征意义,但仍有其复杂的内涵。同一议论中心,可以有多种不同标题形式,而由于标题形式不同,构思往往迥异。下面谈谈议论文常见的标题形式及其构思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标题,一般能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揭示思想内容,甚至哪类诗等;作者,能向读者揭示诗歌的背景,作者的风格、倾向等;注释,除帮助理解内容外,还可能暗含着答题的内容。如: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思考:1.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哪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你怎样理解诗题“倦夜”?提示:准确理解这首诗,应从标题、作者、诗文三方面着手。“倦夜”,题目首先吸引了读者,夜晚是安眠的时候,怎会出现“倦夜”的感觉呢?杜甫生活的时…  相似文献   

18.
说拟题     
追寻词的本义,“标”即“标杆,标记”;“题”者,“额也”,就是脑门子;“目”即“眼睛”──由此可见“题”(“标题”或“题目”)的突出地位。在现代汉语中,“标题”指“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题目”是“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或“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其含义都具有弹性或多向性。不仅“文章”、文学作品有标题,而且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园林、建筑、戏剧、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标题。标题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本文要探讨的只是文章、文学作品的标题,或者说是文字成品的标题的拟定问题。我…  相似文献   

19.
招数之一:谙熟名词术语。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鉴赏诗歌会涉及一些专门术语,鉴赏者必须深知其内涵,以免解答鉴赏题时陷入混沌的迷障。像2004年高考答不出《秋思》中“细节”的,大都对“细节”的内涵不甚了解。招数之二:善抓“题眼”、“诗眼”。一篇诗文标题中能揭示题旨的字眼就是“题眼”,一首诗中能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是“诗眼”。“题眼”、“诗眼”是诗歌的一扇窗,鉴赏古诗时若能抓住“题眼”或“诗眼”,往往就会拨开迷障,眼前豁然一亮。招数之三:知晓惯用意象。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  相似文献   

20.
<正>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诗评家众说纷坛。或说是政治寄托,或指为爱情抒怀,近年又有人建议以“泛论”研究无题诗。这些争论的产生,是因为无题诗多方面、多层次地反映了作者的心绪。本文拟对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的心绪描写作些初步探讨。 “心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自然、社会、个人生涯等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延续心境。是人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的信息在意识中的能动反映。“心绪”一词较早见于杜诗。杜甫的《前出塞》诗中:“磨刀鸣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就是指的这个意义上的心绪。可以说,诗人们用诗歌抒情时,表达出的诗意就已包含自己的某种心绪。李商隐这首《无题》诗的心绪描写的主要特点,在于他把心绪描写作为诗的出发点,把表现心绪作为诗境的最高目标,一切都笼罩于心绪之下。诗歌言有尽意无穷的特点,使其成为心绪描写较好的表现方式。李商隐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他最大限度地运用诗歌的这一特点,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