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党报新闻中的“重头货”,是指那些题材重要、有分量的新闻。抓出新闻中的“重头货”,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所经常期待的。驻地记者只要思路对头,下苦功夫,就可以抓到“重头货”。  相似文献   

2.
比与不比     
范俊强 《出版参考》2010,(12):11-11
在平时的谈话中,常常听到别人说:“人比人。气死人”和“人比人死,货比货扔”。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人跟人没法比。信奉这些“经典”的人,多是在遇到或说起比自己优秀的人时的搪塞,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找一个台阶下。这不仅凸显出一个人安于现状的心态.更体现出他的局限性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广播节目中的栏目,是指广播节目中的“节目”。例如,在新闻节目中设置的“今日要闻”、“市场信息”、“新闻广角”,“新闻人物”、“国际快讯”……这类小节目通常就叫“栏目”。 在新闻节目中设置栏目,是借用报纸的做法。报纸  相似文献   

4.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办报也是这样。尤其在新闻同源、信息重复、报纸“火并”的今天,每家都想“铁骑突出”,杀出重围。这个时候,一种类似战时情报机构的“新闻监测”业务渐渐浮出水面,并且在传媒大战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今年,南通人民广播电台新辟“民情直通车”栏目吸引了广大听众的注意力。 “民情直通车”与以往媒体中的“读者来信”、“监督岗”、“曝光台”、“观察与思考”、“回音”、“鼓与呼”等传统专栏明显不同,是融来信、监督、调查反馈、新闻报道为一体的栏目。  相似文献   

6.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杂志的言论栏目“想说就说”颇具特色,该栏目中的不少言论犀利、透彻,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有酣畅淋漓之感。 “为民主与法制鼓与呼”为该栏目的宗旨。揣摩该栏目的风格,笔者以为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中的图片栏目,图片栏目以及图片杂志是当今期刊界的发展趋势,以下对“现场目击”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来研究《中国社会导刊》。“现场自击”栏目简析在《中国社会导刊》整体过于庞杂的情况下,我首先选取“现场目击”栏目入手。原因: 1.目前社会是读图时代,图片蕴涵的信息量很大且“现场目击”栏目主体为图片报道; 2.“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上连续的、已经比较成型的栏目,一共12期可以看出其中编辑方针的延续与改变; 3.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研究图片节省时间。首先从量的方面考虑,对2001年12期刊物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腹中有“货”笔自圆(杂谈)刘学恭初写文章者,最急切盼望的莫过于自己的名字早日变为铅字。然而,在满怀的希望破灭之后,就会产生某种不正确的联想,或称“没关系”,或嚷“伯乐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_同理.写文章若腹中无”货”笔也难圆。要做到腹中有‘”货”,笔者认为是否可做好以下几台。一是“货”从书中来。古训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文章,光有热情不行,必须扑下身子多读书、多看报。多观察生活,要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汲取自己缺乏的“营养”。同时,还要多写多练,用书中的理论来填补自己文章中的钙质,…  相似文献   

10.
王佳兰 《新闻前哨》2004,(12):26-27
名牌栏目是电视台的“闪光点”,“闪光点”多了电视台就会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河南电视台戏曲栏目《梨园春》可谓是河南电视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其收视率在河南地区比电视剧还高,几年来稳居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名,是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识货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毛泽东同志说“有比较才能鉴别”。这些都是对人们识别事物优劣经验的正确总结,也是教育人们分辨事物好坏的一种正确方法。要识别一条政法消息(以下简称消息)的标题好或不好,也应该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一条消息标题的好与不好,一般指的是:标题对“三性”——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表达得怎样?对“三性”表达得越充分的标题就越好;表达得不充分甚至表达错了的,当然就不是好标题了。这次先研讨准确性。这  相似文献   

12.
与今年5月份我台第二套节目改版工作的设计定位“一个全新的城市综合频道”有所不同,这次一套节目强调的是“江苏电视节目的主频道”。台领导极为重视,总编室对这次改版中的栏目形象设计提出了新的部署和更高的要求。“大写真”做为我省电视节目中的名牌栏目,受到了省级领导和各界群众的一致好评。原有的片头创意和标志形象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拟继续发挥其荧屏宣传效应。“大视野”是我台新推出的黄金时间档版块栏目。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末,工人日报辟出3/5版面,开设了新闻评论版。“圈点新闻”是6个栏目中的其中之一,它小眉小眼,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应该说是浓缩的大文章。与“社评”、“新闻观察”的字数规模及选题重要度相比,“圈点新闻”当然是无法可比的,每期3条,连新闻带圈点字数总共不过600余。但没想到的是,随着新闻评论版在业界的名声渐起,“圈点新闻”也亮了起来,成为一些读者情有独钟的阅读对象。为什么篇幅短小的“圈点”比其它栏目更吸引读者的眼球?究其原因,作为“圈点新闻”的后期作者之一,我的体会是,除了它能够迎合当下读者通常所追求的阅读效率外,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搞业余通讯报道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向各级新闻单位投稿158篇,被采用102篇。有业余通讯员问我有什么诀窍?我的窍门儿有三: 一熟悉报刊,选准栏目。每家报刊根据宣传的需要,常常开辟一些固定或临时性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读者来信”;《新闻与写作》的“当好通讯员浅谈”;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论坛”等。各种栏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选稿标准。通讯员,如果善于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写稿件,要比“天女散花”投稿件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5.
岳正 《青年记者》2012,(11):37-38
一张报纸是由版面组成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版面,都少不了栏目.有人说,如果把一张报纸比成一个机体,那么,版面就好比系统,栏目就好比组织,文章就好比细胞.可见,栏目在一张报纸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打造报纸的名栏目对提高一张报纸的品位与知名度具有很大的作用.如何打造出报纸的名栏目呢?笔者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选取好的切入点 这几年,中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6.
杜燕 《出版科学》2003,(3):50-51
花10万元买辆汽车,人们绝不会期望买回来的是一辆豪华“奔驰”。对厂家来说,一款定价中低档的轿车,也不会有高端配置、时髦车型,这就是“性能价格比”。说白了,就是花什么钱,买什么货,一分钱一分货。对买方来说,虽然汽车并不是特别满意,但花钱不是很多,也算物有所值;对卖方来说,虽然钱赚得不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媒体竞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了“对新闻资源的竞争”,所以媒体从上到下,对“抡抓”新闻资源是不遗余力的使出鲜招,以期在同城同题报道中技高一筹。可以说,新闻资源共享也成了当今传媒界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媒体在挖空心思争做独家新闻的同时,很多时候,是在做“同题作文”。俗话说:“只怕货比货。”因此很多时候,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是通过做“同题作文”体现出来的。看看以下三位的观点.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新闻媒体转型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热点,很多媒体都在摸索中尝试转型,比如新媒体、融媒体,跨界直播带货等,这些另辟蹊径的转型之路,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媒体转型是经济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无法阻挡也不可避免,但如何转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转型道路,却值得所有媒体人深思。【方法】新闻市场是信息的集纳,信息差是新闻时代中取胜的重要渠道,在全民媒体化的时代中,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新闻“信息墙”,是现代传媒应当真正练习好的“内功”。【结果】通过塑造深度新闻、品牌栏目、直播带货等方式,构建传媒“信息墙”,才能让新闻媒体在当今传媒市场上站稳脚跟。【结论】无论如何在传媒市场上发展,作为新闻从业者,都应当守住新闻事业的初心,将初心与新时代相结合,立足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才能在百花齐放的传媒市场上真正做好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9.
一、 应具备专业知识有人说电视专栏节目要突出一个“专”字,专栏节目主持人也要突出一个“专”字,我赞成这个提法。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电视报道中的记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把栏目主持人叫做“明线交流”,把记者叫做“暗线交流”。因为记者更多的是从现场挖掘新闻的不可知部分,他并不直接面对观众,而是让观众随着他的语言和身体语言进入特定情景。而栏目主持人是栏目形象的一部分,不仅需要协调栏目内容的各部分,将内容串联起来,使栏目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且通过语言、体态,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这种交流的特点是要有强烈的观…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